封面
前折页
书名页
序
上博简《容成氏》与周文王的军事扩张[1]
一 《容成氏》与“九邦叛殷”
二 九邦与周文王的军事扩张
结语
再论曹沫与《曹沫之阵》的兵学思想
一 曹沫其人
二 曹沫的兵学思想
结语
试论中晚唐关中地区的几种防秋兵
一 中原防秋兵
二 南方防秋兵
三 河北防秋兵
四 关中防秋兵
五 特殊的防秋兵
结语
唐大中二年宣宗经略党项史事钩沉
一 《张宁墓志》录文及研究概况
二 《张宁墓志》所见征讨党项之役的时间考察
三 史书和墓志中所见大中二年对党项之经略
结论
唐后期五代宋初勋赏制度述论[1]
一 唐后期勋赏制度的由来与变化
二 唐末五代勋赏的失控与泛滥
三 宋初勋赏制度的调整与新生
结语
五代宋初军功集团子弟仕宦途径探析
一 五代宋初军功集团子弟入仕途径及演变
二 五代宋初军功集团子弟官职迁转分析
三 宋初三朝对于功臣子弟的政策
结语
宋代主流意识支配下的战争观[1]
一 先秦以来重视武备的传统
二 宋初对待武力战争态度的变化
三 宋代主流意识抵触武力战争态度的发展与延续
四 宋代主流意识抵触武力战争的社会根源及影响
宋代军法中的治军原则[1]
一 宋代军法的主旨精神
二 宋代军事刑罚的适用原则
三 宋代军事司法制度的设计特点
四 军法与宋代治军原则
北宋禁军“防制”政策与皇宫宿卫特征论略[1]
一 北宋的禁军“防制”政策
二 北宋皇宫宿卫的基本特征
北宋部署与部署司关系辨析
一 部署与部署司各自设置之历程
二 部署与部署司的差异及关联
三 部署司的主要职权事项
结语
武臣知州与北宋河北边疆治理研究[1]
一 修浚塘泊、广植榆柳
二 建设城池
三 用间与反间
四 其他治理作为
结语
外延与内嵌:论兼任在宋代制度运行中的使用[1]
一 外延型兼任——东宫官兼京府官员
二 内嵌型兼任——宰执大臣兼任东宫官
三 外延与内嵌的不同在于“兼任”走向
结语
北宋后期缘边安抚使军事决策权的演变与衰微
一 元祐更化时期缘边安抚使军事决策权的削弱
二 绍述时期缘边安抚使军事决策权的加强
三 徽宗、钦宗朝缘边安抚使军事决策权的衰微
结语
再论北宋将兵法改革的评价问题
一 北宋中期地方统兵体制之流弊
二 北宋将兵法改革的内容和成效
三 北宋将兵法改革的缺陷
结语
试论北宋中期的军事训练改良
一 北宋中期军事训练的弊病
二 北宋仁宗时期的军训改良措施
三 熙丰变法时军事训练改良
结语
北宋河东地区沿边弓箭手考略
一 仁宗至英宗弓箭手招募初期
二 熙宁划界前后弓箭手招募
三 哲宗至徽宗时期:弓箭手制度的规范化与制度化
结语
宋代甲仗库考
一 宋代甲仗库修建概况
二 宋代甲仗库人员配置
三 宋代甲仗库兵甲来源
四 宋代甲仗库日常管理
五 《许氏墓志铭》所载宋代甲仗库的史料价值
结语
试析《何博士备论》中“谋略制胜”的消极影响
一 中国古代兵家的重谋思想与《备论》的“谋略制胜”
二 谋略制胜论无助于宋军提升实战能力
三 谋略制胜论加剧了宋代主流对武力的抵触
四 谋略制胜论是“以文驭武”驭将方针的理论依据
禅让思想与“祖宗之法”:宋代内禅的政治文化因素分析[1]
一 宋代士大夫“禅让”思想的兴起
二 “祖宗之法”与宋代内禅
结语
两宋之交信王赵榛抗金真伪考
一 赵榛抗金:否定论者所持论点均难成立
二 赵榛抗金:宋人史籍的史源分析及金人史籍阙载之原因
三 赵榛抗金真实性的种种旁证
结语
南宋前中期地方统兵体制的演变轨迹探析
一 南宋对北宋地方统兵旧制的继承
二 新的制度内容的产生
三 南宋对新军制的再改造
结语
从毕再遇宦历窥析南宋处置军功武将例规[1]
一 毕再遇在“开禧北伐”后宦历
二 南宋处置毕再遇原因分析
结论
刘松年《中兴四将图》新探[1]
一 刘松年绘画的师承渊源及其绘画观念
二 画面的落款与绰号“刘暗门”的由来
三 《中兴四将图》的构思与创作
余论
宋代“妄诉”研究
一 概述
二 妄诉的事由、主体
三 妄诉的管辖
四 认定妄诉的依据
五 妄诉的成因
六 对妄诉的惩罚
西夏聚落城池考
一 今内蒙古自治区
二 今陕西省
三 今宁夏回族自治区
四 今甘肃省与青海省
结语
简论北宋、明两朝统军体制的异同[1]
一 中央军事决策
二 中央兵权分配
三 地方兵权分配
四 将帅选拔机制
五 渊源与特征
40年来宋元明时期武器装备研究与展望
一 武器装备通史类研究成果
二 武器装备断代史研究成果
三 特定武器装备研究成果
四 回顾与展望
沿黄晋陕段堡寨遗产保护与利用研究[1]
一 沿黄晋陕段堡寨历史沿革及时代价值
二 沿黄晋陕段堡寨保护及开发利用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以吴堡为例
三 沿黄晋陕段堡寨保护利用的思路与举措
版权信息
后折页
封底
更新时间:2021-05-11 15:2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