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论
根据《张宁墓志》等材料的记载可知,大中二年唐朝对党项的征讨在军力调配、后勤补给等方面都存在问题,所以并没有取得宣宗君臣所预期的战果。与唐朝于大中四年至五年对党项的经略不同,大中二年的讨伐党项之役在战略失当之余,即使在形式上也没能终结战争,是宣宗施政过程中所遭受的重大挫折。在经历了相对失败的党项经略之后,宣宗于大中三年完成了对三州七关的收复。经过宣宗君臣的大肆宣扬,三州七关收复事件成为时人及后世史家考察大中之政时所关注的重点。相对失败的大中二年党项经略,则被唐朝官方及史书记载所刻意忽略。与史书中讨伐党项事件被有意遗忘的情况相映成趣的是,大中二年征讨党项之役的参与者及其家人仍将参与此次行动视为可夸于世的荣耀,从而被其家族所铭记并留存在当事人的墓志当中。与此同时,相关墓志在记载该事件时,仅仅凸显了墓主在对党项作战时之英勇或功绩,对于作为构成历史事件最核心要素之一的时间,却只能采用类似“大中戊辰岁”或“二年”这样比较隐晦的表达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视为个体在面对官方态度时的无奈妥协。
[1] 李军,西北大学历史学院。
[2] 《旧唐书》卷18下《宣宗纪》,北京:中华书局,1975,第646页。
[3] 周伟洲:《早期党项史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第84~89页。
[4] 李鸿宾:《唐朝朔方军研究——兼论唐廷与西北诸族的关系及其演变》,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第299~308页;村井恭子:《唐宣宗时期的西北边境政策试析》,荣新江主编《唐研究》第16卷,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第279~304页;李军:《三州七关的收复与唐宣宗大中政局》,《社会科学战线》2020年第10期。
[5] 康兰英主编《榆林碑石》,西安:三秦出版社,2003,第65页。
[6] 康兰英主编《榆林碑石》,墓志图版见第65页,录文则见第233~234页;周峰:《张宁墓志所见唐朝与党项的战争》,杜建录主编《西夏学》第9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第71页。
[7] 康兰英主编《榆林碑石》,第234页。
[8] 周伟洲:《早期党项史研究》,第82~83页。杜维民《唐夏州张宁墓志考释》(《西夏研究》2014年第3期)沿用了周伟洲先生对《张宁墓志》中“李常侍”及“二年”所指的判断,并有所发挥。
[9] 周峰:《张宁墓志所见唐朝与党项的战争》,杜建录主编《西夏学》第9辑,第70~75页。
[10] 《旧唐书》卷17上《敬宗纪》,第513页。
[11] 周伟洲:《早期党项史研究》,第79~80页。
[12] 鲁人勇:《西夏地理志》,银川:宁夏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第72页。
[13] 从事计算机技术研究与教学工作,业余进行文史哲方面研究的网友“怪猫以德服人”,在读史札记《〈张宁墓志所见唐朝与党项的战争〉质疑》中反对周峰先生将李祐作为“李常侍”唯一人选的做法,并推测李常侍应为李业,而张宁作战的时间应在大中二年。文章链接见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a144220102v9gx.html。其文中所列的证据有两点。其一,张宁在李寰出镇夏州期间被奖拔,而李寰任夏州节度使为大和二年至四年,故张宁不可能在长庆二年取得军功,李常侍任职的时间只能在大和年间至咸通年间。其二,李业在大中四年的检校官为刑部尚书,故其大中二年的检校官正当为常侍。但据《张宁墓志》所载,李寰奖拔张宁是在后者“初效力禁卫”之际,故李寰当时应为禁军将领,而非夏州节度使。所以,以李寰出镇夏州作为张宁任职时间参照的做法不能成立。此外,由于资料所限,李业大中二年之际检校官的情况只能是一种推测,并没有确切的证据。总的看来,该文作者对于李常侍应为李业及征讨党项之役的时间更多属于直觉判断,论据和论证的过程均存在问题,从而影响到了结论的可信性。为更好地说明问题,笔者通过考察李祐等人检校官的总体情况,并结合唐政府与党项关系的演变过程,以探讨《张宁墓志》中所载征讨党项的具体时间。
[14] 郁贤皓:《唐刺史考全编》,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0,第317~320页。
[15] 《旧唐书》卷14《宪宗纪》,第418页。
[16] 《旧唐书》卷17上《文宗纪上》,第529页。
[17] 《旧唐书》卷17上《敬宗纪》,第513页。
[18] 《旧唐书》卷16《穆宗纪》,第478页。对于李祐出任夏州节度使的时间,周峰误系于长庆元年六月戊寅,见周峰《张宁墓志所见唐朝与党项的战争》,杜建录主编《西夏学》第9辑,第71页。
[19] 赵明诚:《金石录》卷29《唐李祐墓志》,济南:齐鲁书社,2009,第246页。
[20] 《旧唐书》卷17上《敬宗纪》,第510页。
[21] 《旧唐书》卷17上《敬宗纪》,第511页。
[22] 吴钢主编《全唐文补遗》第1辑,西安:三秦出版社,1994,第371页。
[23] 岑仲勉:《唐方镇年表正补》,《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15本,上海:商务印书馆,1948,第322页。
[24] 郁贤皓:《唐刺史考全编》卷16《关内道·夏州(朔方郡)》,第320页。岑仲勉《唐方镇年表正补》将李业出任夏绥节度使的时间系于大中元年至二年。
[25] 郁贤皓:《唐刺史考全编》卷5《关内道·岐州(扶风郡、凤翔府)》,第169页。
[26] 《旧唐书》卷18下《宣宗纪》,第628页。
[27] 《旧唐书》卷147《杜佑传》,第3979~3980页。
[28] 《册府元龟》卷520下,北京:中华书局,1960,第6215页。
[29] 《旧唐书》卷16《穆宗纪》,第482页。
[30] 《旧唐书》卷16《穆宗纪》,第490页。
[31] 《册府元龟》卷390,第4636页。
[32] 韩荫晟编《党项与西夏历史资料汇编》上卷,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0,第764页。
[33] 《资治通鉴》卷242,唐穆宗长庆二年,北京:中华书局,1956,第7818页。
[34] 《册府元龟》卷977,第11483页。
[35] 此外,根据《旧唐书》卷127《崔慎由附父从传》所载,在长庆二年崔从出任鄜州刺史、鄜坊丹延节度使等之际,“党项羌有以羊马来市者,必先遣帅守,从皆不受,抚谕遣之,群羌不敢为盗”。可知,鄜坊节度使府此时与党项保持着较为正常的关系,并未参与全面出击党项的战争,不符合《张宁墓志》中唐朝“诏边帅四面举兵”讨伐党项的历史形势。
[36] 录文参周绍良、赵超主编《唐代墓志汇编续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第1012页。标点略有改动。
[37] 《新唐书》卷8《宣宗纪》,北京:中华书局,1975,第247页。
[38] 《新唐书》卷218《沙陀传》,第6156页。
[39] 《资治通鉴》卷248,唐宣宗大中元年五月,第8030页。
[40] 荣新江:《归义军史研究——唐宋时代敦煌历史考索》,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第178~179页。
[41] 《新唐书》卷214《李丕传》,第6021页。
[42] 郁贤皓:《唐刺史考全编》,第219页。
[43] 《资治通鉴》卷249,唐宣宗大中四年十二月,第8044页。
[44] 《全唐文》卷790崔珝《授李丕鄜州节度使制》,北京:中华书局,1983,第8279页。
[45] 周伟洲:《早期党项史研究》,第83页。
[46] 史为乐主编《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增订本)》“德静县”“德静镇”,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下册,第3033页。
[47] 《资治通鉴》卷249,唐宣宗大中五年三月,第8045页。
[48] 周伟洲:《早期党项史研究》,第63页;周峰:《张宁墓志所见唐朝与党项的战争》,杜建录主编《西夏学》第9辑,第70~75页。
[49] 冈琦精郎:《党项古代史研究》,京都:东洋史研究会,1972,第131~132页。
[50] 周伟洲:《早期党项史研究》,第71页。
[51] 《资治通鉴》卷249,唐宣宗大中五年三月,第8045页。
[52] 《隋书》卷83《党项传》,北京:中华书局,1974,第1845页。
[53] 《旧唐书》卷198《党项羌传》,第5293页。
[54] 李德裕:《李卫公会昌一品集》卷16,《丛书集成初编》本,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第138~139页。
[55] 宋敏求:《唐大诏令集》卷130《平党项德音》,北京:中华书局,2008,第709~711页;《唐大诏令集》卷129《洗雪平夏党项德音》,第700页。
[56] 《资治通鉴》卷249,唐宣宗大中四年九月,第8043页。
[57] 《新唐书》卷149《刘晏附刘潼传》,第4800页。
[58] 李锦绣:《唐代财政史稿》下卷,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第552页。
[59] 韩荫晟编《党项与西夏历史资料汇编》上卷,第804页。
[60] 《新唐书》卷218《沙陀传》,第6156页。
[61] 杜牧:《樊川文集》第12,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第178页。
[62] 吴在庆:《杜牧集系年校注》,北京:中华书局,2008,第846页。
[63] 《文苑英华》卷455收李讷《授陈君从鄜州节度使塞门行营使制》,卷456又收沈询《授李彦佐鄜坊节度使制》,两件制文均涉及宣宗针对党项的经略措施。对于两件制文的创作时间,池田温先生均系于大中二年(池田温编《唐代诏敕目录》,西安:三秦出版社,1991,第524页),而郁贤皓先生则将陈君从和李彦佐出任鄜坊节度使的时间分别系于约大中五年至六年及大中六年(《唐刺史考全编》,第220页)。通过分析陈君从和李彦佐的历官情况,当以郁贤皓先生的结论更为可信。
[64] 《资治通鉴》卷248,唐宣宗大中三年七月,第8039页。
[65] 吴钢主编《全唐文补遗》第8辑,西安:三秦出版社,2005,第220页。
[66] 陆耽墓志的录文,参李宗俊《唐陆耽墓志考释》,《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4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