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
导论:时间与存在——方法论并提出各章节所研究主题之理由
第一篇 Α᾽ιών与χρόνος——论柏拉图的时间学说
一 引入:Α᾽ιών(永恒)与χρόνος(时间)——问题的本质究竟是什么?
二 超时间与时间——时间的两种本体形上类型
三 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对于生命时间的理解
四 永恒作为生命的本源与整体
五 运动作为时间的样态
六 μέρη χρόνου:时间的诸多部分
七 时间的诸多形式(εἴδη χρόνου)
八 “成为”(γίγνεσθαι)的形式
九 范式存在与生命过程
第二篇 永恒与时间
一 引入:问题的维度
二 普罗提诺对柏拉图时间学说的阐释
三 精神的结构
第三篇 奥古斯丁本体论时间哲学研究
第一章 论奥古斯丁时间哲学的思维方式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语言风格与思维方式
三 时间思维的本体形上之出发点
四 认知论的基础
五 结语:毫无疑问
第二章 《忏悔录》时间概念之类型与结构研究
一 奥古斯丁时间分析的类型学
二 时间究竟如何在灵魂中
第三章 《忏悔录》第十一卷中时间理论的内在逻辑结构
一 引入:问题的提出及其历史——古典哲学的以及犹太-基督宗教的传统
二 外在现实的时间
三 主体构想的时间
四 上帝的永恒
五 上帝与宇宙(或永恒与时间)之关系作为主体时间理论的基础结构
六 结语:奥古斯丁分析时间概念内在逻辑结构之方法论意义
第四章 时间的超验主体性
一 引入:时间超验主体性思维的出发点及其意义
二 质询时间问题的出发点:建立超验关系是人的存在及其思考一切问题的初始原则
三 精神(或灵魂)概念作为超越的主体性
四 时间性主体的三位一体结构在本体论层面的自身确定
五 究竟什么是时间?
六 时间究竟何在?
七 从chronos到kairos:永恒的智慧作为时间的秩序
第五章 时间作为本体论的思考
一 引入:时间类型的三位一体结构作为本体论思考的出发点
二 时间概念的方法论分析
三 时间概念中以过往和回忆为模式的将来与期待学说
四 永恒提升时间存在的质量而不涤除其所具有的朝向未来方向之意义
五 在古典传统中奥古斯丁时间学说的神哲学意义
六 人的时间与受造物的时间
七 人的认知作为“时间的审视”,或曰:作为人格时间的本质
第六章 时间概念作为认知论的思考
一 引入:问题的提出
二 时间的诸多方面
三 永恒的多面性
四 创世神话的警示,或曰:神秘的警示
五 时间作为永恒的肖像
六 不动的推动者和计量的精神
七 时间作为上帝的谓项?
八 时间作为世界的秩序结构
九 永恒的终结?
第七章 从时间悖论到“精神的延展”
一 从时间悖论到“精神的延展”
二 问题内涵的内在转换
第八章 时间范畴作为人类普遍的宗教意识
一 引入:问题的提出——究竟什么是“忏悔”?
二 人在时间中的生命历验
三 人在时间中的超验质询
四 结语:质询时间概念作为对人类普遍宗教意识的反思
第九章 时间作为伦理宗教中神人关系的思维建构
一 时间作为人格行为和神人关系的核心:问题的提出
二 时间问题作为伦理宗教的内在逻辑
三 时间问题作为伦理宗教内在逻辑的逻辑展开
四 时间问题作为伦理宗教内在逻辑的逻辑收束
五 结语
第十章 《上帝之城》的历史哲学与帝国神学
一 引入:奥古斯丁时间概念域中的历史哲学
二 “城”或“国”作为奥古斯丁的问题
三 罗马理念的内涵转换与奥古斯丁的历史哲学
四 奥古斯丁“双城”论的历史哲学之意义
五 上帝之城与地上之城各自的意义及其相互关系
六 《上帝之城》的历史哲学思维模式
七 结语:奥古斯丁历史哲学思想之重大意义
结语篇 奥古斯丁的时间学说作为思想史的耕地
一 方法论的收束
二 问题的史的收束
附录篇
奥古斯丁《忏悔录》第十一卷试译
时间与永恒——《九章集》第三卷第七章试译
参考文献
一 西文原始文献
二 中文原始文献
三 西文工具书
四 中文工具书
五 西文研究文献
六 中文研究文献
七 中文译本
注释
更新时间:2020-08-21 18:1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