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
版权信息
刘渊:海军,民族之魂
我们在深山里学习海军技术
强大的海军,才能自立于强国之林
到英国皇家海军学院学习
随“重庆号”军舰返国,加入人民海军
1958年转业到杭州
楼吉康:风雨黄埔路
报考黄埔军校
20世纪50年代后的经历
改革开放后恢复名誉
书法艺术,我生活的一部分
接待回乡台胞与海外亲友
符丕盛:一个黄埔老人的幸福晚年
我的青少年与黄埔军校
到北京师范大学读书
在温州师范学院工作
成为温州市黄埔军校同学会的会长
吴兆宁:黄埔教育长之子的促统联谊三十年
黄埔军校生活
参加解放军
担任东阳政协副主席
做好台胞、台属工作
我的台湾探亲之旅
陈菊南:一位抗战老兵的黄埔情怀
青少年时代
参加抗战
从20世纪50年代到改革开放
服务社会
郑以淼:香炉峰上夕阳红
青少年时代
报考黄埔军校
参加沪淞战役
在西南抗战前线
在专员公署财粮科
在萧山义蓬
在钱江农场
在社区工作
成为绍兴黄埔军校同学会会长
跨越海峡,探亲访友
陶尊岳:感激党对抗战老兵的关怀
抗击日寇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
历经坎坷 无怨无悔
我有了一个幸福的晚年生活
卢良鉴:喜度“白金婚”的幸福老人
在小学与“省立六中”师范班学习
投考黄埔军校
上前线抗击日寇
开辟滇缅公路、接收日军物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
李文烈:玉皇山下一老兵
青少年时代
逃离杭州
由金华到陕西的长途跋涉
在黄埔军校七分校
20世纪五六十年代
回到玉皇山
应邦铭:关山明月故乡情
加入“浙江战地服务团”
辗转万里入军校
万里回乡揽志士
回乡省亲,父母双亡
在松阳招生
山瘴水恶,壮志未酬
湘风醇厚,铭心刻骨
南走桂黔,湘西天险
西陵遇险,大难余生
高歌黄埔,穿越古都
抗战胜利后
参加劳动改造
家国情怀,渴望和平
张一鸣:抗美援朝立功的百岁黄埔老兵
我的青少年时代
参加抗日救国团
在黄埔军校与抗战前线
抗战胜利后
解放后的经历
陈瑞璋:早年出生入死尽忠报国晚年儿孙绕膝福喜临门
衡阳保卫战
衡阳失守,死里逃生
开了家小店
成为裁缝师傅
我的妻子儿女
担任绍兴黄埔军校同学会副会长
参加“衡阳保卫战老兵重返故地”活动
陈慎:世代书香第 抗战好儿郎
青少年时代
在抗战前线
抗战胜利以后
获得新生
在钱江建筑公司
改革开放以后
申诉、平反、落实政策
幸福晚年
林士瀛:世纪老人的金色年华
在杭州度过青少年时代
投考黄埔军校
在炮校学习
参加抗日前线的战斗
在印度兰姆伽军事基地
在印度、缅甸与日军作战
回到国内
参加卢汉的云南起义
在西南军政大学云南分校
回到杭州
在杭州民生药厂
加入杭州市民革
参与“民联业余学校”工作
幸福的晚年生活
林锷:百岁老兵 风范不减
青少年时代
在松阳做“补训”工作
从铁路局到开画店
改革开放以后
参加黄埔军校同学会
我的长寿诀窍
项延年:昔日征战沙场 今日热心公益
报考黄埔军校
在七甲小学教书
在青海劳改农场
返回故乡七甲
重操教职
加入黄埔军校同学会
创办“沙城农家书屋”
从事项氏族谱的整理工作
尾声
胡景濂:开国大典上的特殊飞行员
进入黄埔军校
接触进步思想与参加革命
在浙南解放区工作
上海购买电讯器材
为特区购买军火弹药
进城散发宣传品
在高楼从事农村工作
浙南游击纵队宣传队
亲历温州和平解放
参与开国飞行检阅工作
在航校当教官
部队转业回到温州
徐式昌:黄埔抗战老兵的百年沉浮
报考黄埔军校
从事地方抗日活动
抗战胜利后的经历
徐逸容:中国远征军通讯兵的“乡愁”
在黄埔军校读书
在抗日前线
加入中国远征军
入缅首战失利
远征军反攻
抗战胜利之后
躬耕田亩,自食其力
后记
更新时间:2021-04-13 15:4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