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粮食中纤维素含量的检测方法

一、纤维素检测方法概述

食品中的粗纤维在化学上不是单一组分的物质,而是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等多种组分的混合物。粗纤维是植物性食品的主要成分之一,广泛存在于各种植物体内,其含量随食品种类的不同而异,尤其在谷类、豆类、水果、蔬菜中含量较高。由于其组成十分复杂,且随食品的来源、种类而变化。因此,不同的研究者对纤维的解释有所不同,其定义也不相同。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科学的定义。早在19世纪,德国的科学家首次提出了 “粗纤维”的概念,用来表示食品中不能被稀酸、稀碱所溶解,不能为人体所消化利用的物质。到了近代,在研究和评价食品消化率和品质时,从营养学的观点,提出了膳食纤维的概念。它是指人体消化系统或者消化系统中的酶不能消化、分解、吸收的物质,包括粗纤维和半纤维分析方法所测得的那些化合物,如纤维素、半纤维素、戊聚糖、木质素、果胶、树胶等。膳食纤维比粗纤维更能客观、准确地反映食物的可利用率,因此有逐渐取代粗纤维的趋势。

食品中粗纤维的测定提出最早、应用最广泛的是称量法,此外还有纤维素测定仪法及不溶性膳食纤维等的测定。

二、粮食粗纤维素含量的检测

1.原理

在热的稀硫酸作用下,样品中的糖、淀粉、果胶等物质经水解而除去,再用热的氢氧化钾溶液处理,使蛋白质溶解、脂肪皂化而除去。然后用乙醇和乙醚处理以除去单宁、色素及残余的脂肪,所得的残渣即为粗纤维素,如其中含有无机物质,可经灰化后除去。

2.适用范围及特点

该法选自GB/T 5515—2008,其操作简便、迅速,适用于各类食品。该法由Heln-neberg等人于1860年提出后,一直沿用至今,是应用最广泛的经典分析法,也是测定纤维素的国家标准分析方法。目前,我国的食品成分表中 “纤维素” 项的数据都是用此法测定的,但该法测定结果粗糙,重现性差。由于酸碱处理时纤维素成分会发生不同程度的降解,使测得值与纤维的实际含量差别很大,这是此法的最大缺点。

3.试剂

(1)硫酸工作液(ρ为1.25%)将280mL浓硫酸加入水中,并稀释至5L,此为质量浓度为10%的硫酸贮备液,然后将62.5mL硫酸贮备液加水稀释至500mL。

(2)氢化钾工作液(ρ为1.25%)溶解500g氢氧化钾于水中,并稀释至5L,此为质量浓度为10%的氢氧化钾贮备液,然后将62.5mL氢氧化钾贮备液加水稀释至500mL。

(3)硅油消泡剂(ρ为2%)以四氯化碳作溶剂。

(4)乙醇(ρ为95%)。

(5)乙醚。

4.主要仪器

实验室常用仪器,特别是下列仪器。

(1)粉碎设备,能将样品粉碎,使其能全部通过筛孔孔径为1mm的筛。

(2)分析天平 感量0.1mg。

(3)滤埚 石英、陶瓷或者硬质玻璃材质,带有烧结的滤板,孔径40~100μm。在初次使用前,将新滤埚小心地逐步加温,温度不超过525℃,并在500±25℃下保持数分钟。也可以使用具有同样性能特性的不锈钢坩埚,其不锈钢滤板的孔径为90μm。

(4)陶瓷筛板。

(5)灰化皿。

(6)烧杯或锥形瓶 容量500mL,带有配套的冷却装置。

(7)干燥箱 电加热,可通风,能保持温度在(130±2)℃。

(8)干燥器 盛有蓝色硅胶干燥剂,内有厚度为2~3mm的多孔板,最好为铝制或不锈钢材质。

(9)马福炉 电加热,可通风,温度可以调控,在475~525℃条件下能够保持滤埚周围强度准确至25℃。

马福炉的温度读数可能发生误差,因此对马福炉中的强度要定期校正。因马福炉的大小及类型不同,炉内不同位置的温度可能不同,当炉门关闭时,必须有充足的空气供应。空气体积流速不宜过大,以免带走滤埚中的物质。

(10)冷提取装置 需带有滤埚支架,以及连接真空。液体排出孔的有旋塞排放管和连接滤埚的连接环等部件。

(11)加热装置(适用于手工操作方法)带有冷却装置,以保证溶液沸腾时体积不发生变化。

(12)加热装置(适用于半自动操作方法)用于酸碱消解。包括:滤埚支架,连接真空和液体排出孔的有旋塞排放管,容积至少270mL的消解圆筒,供消解用,并带有回流冷凝器,连接加热装置、滤埚和消解圆筒的连接环。压缩空气可以选配,使用前装置用沸水预热5min。

5.手工操作步骤

(1)试料 称取1g制备好的试样,准确至0.1mg(m1)。如果试样脂肪含量超过100g/kg,或试样中的脂肪不能用石油醚提取,则将试样转移至滤埚中,按5(2)处理;如果试样脂肪含量不超过100g/kg,则将试样转移至烧杯中。如果其碳酸盐(以碳酸钙计)超过50g/kg,按5(3)处理,如果其碳酸盐(以碳酸钙计)不超过50g/kg,直接按5(4)进行操作。

(2)预脱脂 在冷提取装置中,真空条件下,试样用30mL石油醚脱脂后,抽吸干燥残渣,重复3次,将残渣转移至烧杯中。

(3)除去碳酸盐 样品中加入100mL盐酸,连续振摇5min,小心地将溶液倒入铺有过滤辅料的滤埚中,小心地用水洗涤两次,每次100mL,充分洗涤使尽可能少的物质留在过滤辅料上。把滤埚中的物质转移至原来的烧杯里,进行酸消解。

(4)酸消解 向样品中加入150mL硫酸。尽快加热至沸腾,并且保持沸腾状态(30±1)min。开始沸腾时,缓慢转动烧杯。如果起泡,加入数滴消泡剂。开启冷却装置保持溶液体积不发生变化。

(5)第一次过滤 在滤埚中铺一层过滤辅料,其厚度约为滤埚高度的1/5,过滤辅料上可盖筛板以防溅起。当酸消解结束时,把液体通过搅拌棒倾入滤埚中,用弱真空抽滤,使150mL消解液几乎全部通过。若发生堵塞而无法抽滤时,用搅拌棒小心地拨开覆盖在过滤辅料上的粗纤维。残渣用热水洗涤5次,每次用水约10mL。注意使滤埚的筛板始终有过滤辅料覆盖,使粗纤维不接触筛板。停止抽气,加入一定体积的丙酮,使其刚好能覆盖残渣。静置数分钟后,慢慢抽滤除去丙酮,继续抽气,使空气通过残渣,使其干燥。如果试样中的脂肪不能直接用石油醚提取,按照5(6)操作,反之按照5(7)操作。

(6)脱脂 在冷凝装置中,真空条件下,试样用30mL石油醚脱脂并抽吸干燥,重复3次。

(7)碱消解 将残渣定量转移至酸消解用的同一烧杯中。加入150mL氢氧化钾溶液,尽快加热至沸腾,并且保持沸腾状态30±1min。开启冷却装置保持溶液体积不发生变化。

(8)第二次过滤 在滤埚中铺一层过滤辅料,其厚度约为滤埚高度的1/5,过滤辅料上可盖一筛板以防溅起。将烧杯中的物质过滤到滤埚中,残渣用热水洗涤至中性。残渣在负压条件下用丙酮洗涤3次,每次用丙酮30mL,洗涤后继续抽气以干燥残渣。

(9)干燥 将滤埚置于灰化皿中,在130℃干燥箱中至少干燥2h。在加热或冷却的过程中,滤埚的烧结滤板可能会部分松散,从而导致分析结果错误,因此应将滤埚置于灰化皿中。滤埚和灰化皿在干燥器中冷却,从干燥器中取出后,立即对滤埚和灰化皿进行称量(m2),称量准确至0.1mg。

(10)灰化 把滤埚和灰化皿放到马福炉中,在500±25℃下灰化。每次灰化后,让滤埚和灰化皿在马福炉中初步冷却,待温热时取出,置于干燥管中,使其完全冷却,再进行称量,直至冷却后两次的称量差值不超过2mg。最后一次称量结果记为m3,称量准确至0.1mg。

(11)空白测定 用大约相同数量的滤器辅料按5(4)~5(10)进行空白测定,但不加试样。灰化引起的质量损失不应超过2mg。

6.半自动操作步骤

(1)试料 称取1g制备的试样,准确至0.1mg(m1),转移至带有约2g过滤辅料的滤埚中。如果试样脂肪含量超过100g/kg,或者试样中的脂肪不能用石油醚提取,则按6(2)处理。如果试样脂肪含量不超过100g/kg,其碳酸盐(以碳酸钙计)超过50g/kg,按6(3)处理,反之按6(4)处理。

(2)预脱脂 将滤埚和冷提取装置连接,在真空条件下试样用30mL石油醚脱脂后,抽吸干燥残渣,重复3次。如果其碳酸盐(以碳酸钙计)含量超过50g/kg,按6(3)处理,反之按6(4)处理。

(3)除去碳酸盐 将滤埚和加热装置连接,加入30mL盐酸,放置1min。洗涤过滤样品,重复3次。用约30mL的水洗涤一次,然后按6(4)操作。

(4)酸消解 将消解圆筒和滤埚连接,将150mL沸腾的硫酸加入带有滤埚的圆筒中,如果起泡,加入数滴消泡剂,尽快加热至沸腾,并保持剧烈沸腾30±1min。

(5)第一次过滤 停止加热,打开排放管旋塞,在真空条件下,通过滤埚将硫酸滤出,残渣每次用30mL热水洗涤至少3次,洗涤至中性,每次洗涤后继续抽气以干燥残渣。如果过滤器堵塞,可小心吹气以排除堵塞。如果试样中的脂肪不能直接用石油醚提取,按照6(6)操作,反之按照6(7)操作。

(6)脱脂 连接滤埚和冷却装置,残渣在真空条件下用丙酮洗涤3次,每次用丙酮30mL。然后残渣在真空条件下用石油醚洗涤3次,每次用30mL石油醚。每次洗涤后继续抽气以干燥残渣。

(7)碱消解 关闭排出孔旋塞,将150mL沸腾的氧氧化钾溶液转移至带有滤埚的圆筒中,尽快加热至沸腾,并保持剧烈沸腾30±1min。

(8)第二次过滤 停止加热,打开排放管旋塞,在真空条件下通过滤埚将氢氧化钾溶液滤去,每次用30mL热水至少清洗残渣3次,直至中性,每次洗涤后都要继续抽气以干燥残渣。如果过滤器堵塞,可小心吹气以排除堵塞。将滤埚连接到冷提取装置上,残渣在真空条件下每次用30mL丙酮洗涤残渣3次,每次洗涤后都要继续抽气以干燥残渣。

(9)干燥 将滤埚置于灰化皿中,在130℃干燥箱中至少干燥2h。在灰化皿冷却的过程中,滤埚的烧结滤板可能会部分松动,从而导致分析结果错误,因此应将滤埚置于灰化皿中,滤埚和灰化皿在干燥器中冷却,从干燥器中取出后,立即对滤埚和灰化皿进行称量(m2),称量准确至0.1mg。

(10)灰化 把滤埚和灰化皿放到马福炉中,在(500±25)℃下灰化。每次灰化后,让滤埚和灰化皿在马福炉中初步冷却,待温热后取出置于干燥器中,使其完全冷却,再进行称量,直到冷却后两次的称量差值不超过2mg。最后一次称量结果记为m3,称量准确至0.1mg。

(11)空白测定 用大约相同数量的过滤辅料按6(4)~6(10)进行空白测定,但不加试样。灰化引起的质量损失不应超过2mg。

7.结果计算

粗纤维素含量按式(1-16)计算。

式中 m1——试样质量,g;

m2——灰化皿、滤埚以及在130℃干燥后获得的残渣质量,mg;

m3——灰化皿、滤埚以及在500±25℃干燥后获得的残渣质量,mg。

8.说明及注意事项

(1)纤维素的测定方法之间不能相互对照,对于同一样品,分析结果因测定方法、操作条件的不同差别很大。因此,必须严格控制实验条件,表明分析结果时还应注明测定方法。

(2)酸碱处理法是测定纤维含量的标准方法,但由于在操作过程中,纤维素、木质素、半纤维素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降解和流失,残留物中除纤维素、木质素外,还含有少量蛋白质、半纤维素、戊聚糖和无机物质,因此称为 “粗纤维”。

(3)酸碱处理法操作较繁杂,测定条件不易控制,影响分析结果的主要因素如下。

①样品细度:样品越细,分析结果误差越低,通常样品细度控制在1mm左右。

②回流温度及时间:回流时沸腾不能过于猛烈,样品不能脱离液体,且应注意随时补充试剂,以维持体积的恒定,沸腾时间为30min。

③过滤操作:对于蛋白质含量较高的样品不能用滤布作为过滤介质,因为滤布不能保证留下全部细小的颗粒,这时可采用滤纸过滤。此外,若样品不能在10min内过滤出来,则应适当减少样品。

三、粮食膳食纤维含量的检测

鉴于粗纤维测定方法的诸多缺点,近几十年来各国学者对膳食纤维的测定方法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提出了不溶性膳食纤维概念,试图用来代替粗纤维指标。不溶性膳食纤维是指来源于各类植物性食物中不溶于水的半纤维素、纤维素和木素。目前酸性洗涤剂纤维素(ADF)和中性洗涤剂纤维素(NDF)已被有些国家列为营养成分的正式指标之一。

(一)酸性洗涤剂纤维素含量的检测

1.原理

将磨碎、烘干的样品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的硫酸溶液中回流煮沸2h,经过滤、洗涤、烘干后所得的残留物称为酸性洗涤剂纤维。

2.适用范围及特点

本法是美国谷物化学家协会(AACC)审批的方法,也是我国国标GB/T 9822—2008、GB/T 12394—1990的方法,适用于谷物及其制品、饲料、果蔬等样品,对于蛋白质、淀粉含量高的样品,由于易形成大量泡沫、黏度大、过滤困难,使此法应用受到限制。本法设备简单、操作容易、准确度高、重现性好。所测结果包括样品中全部的纤维素、木质素,接近于食品中膳食纤维的真实含量。

3.试剂

(1)酸性洗涤剂溶液 加56mL浓硫酸于水中并稀释至2000mL,用此溶液溶解20g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冷却至室温。

(2)萘烷消泡剂。

(3)丙酮。

4.主要仪器

同粗纤维测定方法。

5.操作方法

将样品全部磨碎并通过16目筛,放在95℃鼓风干燥箱中,干燥过夜后移入干燥器中冷却。准确称取此样品1g,放入500mL锥形瓶中,加入100mL酸性洗涤剂溶液、2mL萘烷消泡剂,连接好回流装置。加热,使之在3~5min内沸腾,维持微沸2h。

取下,用预先烘干至恒重的玻璃砂芯坩埚过滤(以重力过滤,不要抽滤)。用热水洗涤锥形瓶,洗液倒入坩埚中,在轻轻抽滤下用热水充分洗涤坩埚内容物(热水的总用量约为300mL)。

用丙酮洗涤残留物并抽干,将坩埚与残留物置于95℃烘箱中干燥8h以上,移至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后称重。

6.结果计算

酸性洗涤纤维素含量按式(1-17)计算。

式中 m1——残余物的质量(或经高温灼烧后损失的质量),g:

m2——样品质量,g。

7.说明及注意事项

(1)洗涤坩埚内残渣的方法 坩埚内倒入90~100℃的热水,水量约占坩埚体积的2/3,用玻璃棒搅碎残渣,浸泡15~30 s后,开始轻轻抽滤。

(2)经过酸性洗涤剂的浸煮,样品中的蛋白质、果胶物质、淀粉和半纤维素等成分分解,经过滤除去,残留物中包括全部的纤维素和木质素及少量矿物质,测定结果高于酸碱处理法。

(3)测定结果中包含灰分,可灰化后去除。

(二)中性洗涤剂纤维素含量的检测

1.原理

样品经热的中性洗涤剂慢煮后,残渣用热蒸馏水充分洗涤,除去样品中游离淀粉、蛋白质、矿物质,然后加入α-淀粉酶以分解结合态淀粉,再用蒸馏水洗涤,以除去残存的脂肪、色素等物质,残渣经烘干,即为中性洗涤剂纤维素(不溶性膳食纤维)。

2.适用范围及特点

适用于谷物及其制品、饲料、果蔬等样品,对于蛋白质、淀粉含量高的样品,所测结果包括样品中全部的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最接近于食品中膳食纤维的真实含量。

3.试剂

(1)中性洗涤剂溶液

①将18.61g乙二胺四乙酸二钠(Na2-EDTA)和6.81g四硼酸钠用250mL水加热溶解;

②另将30g月桂基硫酸钠(十二烷基硫酸钠)和10mL乙二醇乙醚溶于200mL热水中,合并于①液中;

③把4.56g磷酸氢二钠溶于150mL热水中,放入①液中;

④用磷酸调节混合液至pH6.9~7.1,最后加水至1000mL。此溶液使用期间如有沉淀产生,需在使用前加热至60℃,使沉淀溶解。

(2)α-淀粉酶溶液 取磷酸氢二钠溶液 [ c(Na2 HPO4)=0.1mol/L] 和磷酸二氢钠溶液 [c(NaH2PO4)=0.1mol/L] 各500mL,混匀,配成磷酸盐缓冲液。称取12.5mgα-淀粉酶,用上述缓冲溶液溶解并稀释至250mL。

(3)萘烷消泡剂。

(4)丙酮。

(5)无水亚硫酸钠。

4.主要仪器

同粗纤维测定方法。

5.测定

(1)将样品磨细使之通过20~40目筛,准确称取0.5~1g样品置于300mL锥形瓶中。如果样品脂肪含量超过10%,按每克样品用20mL石油醚的比例加入石油醚提取3次。

(2)依次向锥形瓶中加入100mL中性洗涤剂,2mL萘烷消泡剂和0.05g无水亚硫酸钠,装上冷凝管,加热锥形瓶使之在5~20min内沸腾。从微沸开始计时,准确微沸1h。

(3)把洁净的玻璃过滤器置于110℃烘箱中干燥4h,放入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后称量。将锥形瓶内容物全部转入过滤器中,抽滤至干,用不少于300mL的沸水分3~5次洗涤残渣。

(4)加入5mLα-淀粉酶溶液,抽滤,以置换残渣中水,然后塞住玻璃滤器的底部,加20mL淀粉酶液和几滴甲苯(防腐),置过滤器于(37±2)℃培养箱中保温1h。取出过滤器,取下底部的塞子,抽滤,并用不少于500mL的热水分次洗去酶液,最后用25mL丙酮洗涤、抽干。

(5)过滤器置于110℃烘箱中干燥过滤,移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后称量。

6.结果计算

中性洗涤纤维素含量按式(1-18)计算。

式中 m0——玻璃过滤器的质量,g;

m1——玻璃过滤器和残渣质量,g;

m——样品质量,g。

7.说明及注意事项

(1)中性洗涤纤维包括了样品中的全部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和角质,因为这些成分是膳食纤维中不溶于水的部分,故又称为 “不溶性膳食纤维”。由于食品中可溶性膳食纤维(果胶、藻胶及某些黏性物质等)含量较少,因此中性洗涤纤维更接近于食品中膳食纤维的真实含量。

(2)样品粒度对测定结果影响较大,颗粒过粗结果偏离,过细又会造成过滤困难。一般采用20~30目较为适宜,过滤困难时可加入助滤剂。

(3)对于蛋白质、淀粉含量较高的样品,由于形成大量泡沫、黏度大、过滤困难,因此不宜用此法测定。

(4)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之差即为半纤维素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