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
书名页
版权信息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代序 从“自强不息”“新闻学教育摇篮”到探索学术传承之道
第一部分 纪要篇
【1】张铭清:两岸的新闻交流
【2】卓南生:甲午年谈纪念甲午战争的意义
【3】曹立新:苏联新闻模式与20世纪中国新闻事业
【4】陈建国:漫谈美国汉学研究的意识形态
【5】黄合水:解读新闻中的新闻
【6】林鸿亦:“酷日本”政策中的虚无主义
【7】陈培爱:广告史研究与新闻传播学科建设
【8】薛凤旋:全球第二次经济大转移与中国未来经济发展
【9】刘永华:“新媒体”与“乡下人”:明清时代的文字下乡问题
【10】李泉佃:媒体融合的国家战略
【11】俞力工:从维也纳看欧洲媒体的亚洲报道
【12】卓南生:呼之欲出的“安倍谈话”与战后日本70年
【13】陈孔立:两岸媒体的“同”与“异”
【14】卓南生、吴廷俊:中国近代新闻史研究方法的再思考
【15】林顺忠:“一带一路”热议声中的中国形象变化
【16】胡翼青:重新发现传播学
【17】吴光辉:日本媒体视野下的“中国威胁论”
【18】卓南生:战后日本的知识分子与舆论界
【19】孙立川:文学、历史与新闻的跨界写作
【20】单波:跨文化传播的基本问题
【21】赵鹏:如何讲述中国故事
【22】卓南生:战后日本传媒亚洲报道的变迁与特征
【23】郑学檬:东方想象:海上丝绸之路的边际效应
【24】卓南生:如何看待“新报”与“古代报纸”的区分与关系
【25】洪诗鸿:从日本传媒看中日经济走向
【26】程曼丽:中国对外话语体系的建设
【27】夏春祥:文人论政再思考
【28】年月:两岸新闻报道的技与道
【29】卓南生:明治维新150周年看日本近代化模式
【30】杨仁飞:当前台海热点问题的若干思考
【31】洪诗鸿:日本媒体怎样看待“华为事件”
【32】苏俊斌:新闻算法伦理权衡的两个尺度
【33】林念生:纪录片的真实性
【34】周昌乐、苏俊斌:人工智能与新闻业的未来
【35】余清楚:正能量、主旋律的声音如何唱响网络
第二部分 论文篇
中国近代新闻史研究的虚像与实像
战后冷战与东南亚华文报的生存空间与嬗变
日本近代化模式及其官制“舆情”走向
卓南生教授谈甲午年纪念甲午战争的意义与误区
“东方影响了西方”:8至14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跨文化传播考察
世间宁有公言?从“萍水相逢”悲剧到新记《大公报》的新生
《教育敕语》复活声中看日本走向
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讲好“中国故事”
后记
更新时间:2021-10-11 18: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