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美]E.S.萨瓦斯.2002.民营化与公私部门的伙伴关系[M].周志忍,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美]莱斯特·萨拉蒙.2008.公共服务中的伙伴:现代福利国家中政府与非营利组织的关系[M].田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美]菲利普·库珀.合同制治理:公共管理者面临的挑战与机遇[M].竺乾威,卢毅,陈卓霞,译.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美]唐纳德·凯特尔.2009.权力共享:公共治理与私人市场[M].陈振明,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德]乌尔里希·贝克.2001.自反性现代化[M].赵文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美]詹姆斯·斯科特.2004.国家的视角——那些试图改善人类状况的项目是如何失败的[M].王晓毅,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陈剩勇,马斌.2004.温州的民间商会:自主治理的制度分析[J].管理世界(12).

邓正来.2000.市民社会与国家知识治理制度的重构——民间传播机制的生长及其作用[J].开放时代(3).

邓正来.1996.国家与社会——中国的市民社会研究的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季刊(15).

邓正来,J.C.亚历山大编.2002.国家与市民社会——一种社会理论的研究路径[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顾昕,王旭.2005.从国家主义到法团主义——中国市场转型过程中国家与专业团体关系的演变[J].社会学研究(2).

康晓光.1999.转型期的中国社团[J].中国社会科学季刊(香港)(28).

何艳玲.2007.都市街区中的国家与社会:乐街调查[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李金红.2009.从“划桨”、“掌舵”到服务:国外地方与基层政府功能的转换与借鉴[J].社会主义研究(6).

李景鹏.2011.后全能主义时代:国家与社会合作共治的公共管理[J].中国行政管理(2).

李姿姿.2008.国家与社会互动理论研究述评[J].学术界(1).

罗观翠,王军芳.2008.政府购买服务的香港经验和内地发展探讨[J].学习与实践(9).

吕纳.2012.购买服务中政府与社会组织合作实践研究——以嘉定区购买助残服务为例[J].福建行政学院学报(1).

吕纳,张佩国.2012.公共服务购买中政社关系的策略性建构[J].社会科学家(6).

渠敬东,周飞舟,应星.2009.从总体支配到技术治理[J].中国社会科学(6).

田凯.2004.组织外形化:非协调约束下的组织运作——一个研究中国慈善组织与政府关系的理论框架[J].社会学研究(4).

王名.2010.转型期的社会组织——NGO的一种新视角[J].中国品牌与防伪(1).

王名,乐园.2008.中国民间组织参与公共服务购买的模式分析[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4).

王绍光,胡鞍钢.1994.中国政府汲取能力的下降及其后果[J].二十一世纪(2).

汪俊昌.1999.我们今天应当怎样谈论市民社会[J].浙江学刊(3).

夏建中.2003.中国公民社会的先声——以业主委员会为例[J].文史哲(3).

徐宇珊.2008.非对称依赖:基金会与政府关系的分析[J].公共管理学报(1).

杨团.2001.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托管的新模式,非营利机构评估——上海罗山市民会馆个案研究[M].北京:华夏出版社.

余晖,秦虹主编.2005.公私合作制的中国试验[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虞维华.2005.非政府组织与政府的关系——资源相互依赖理论的视角[J].公共管理学报(2).

张静.1998.法团主义[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张紧跟.2012.从结构论争到行动分析:海外中国NGO研究述评[J].社会(3).

张钟汝,范明林,王拓涵.2009.国家法团主义视域下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互动关系研究[J].社会(4).

赵秀梅.2008.基层治理中的国家社会关系:对一个参与社区公共服务的NGO的考察[J].开放时代(6).

赵秀梅.2004.中国NGO对政府的策略:一个初步考察[J].开放时代(6).

朱健刚.2004.草根NGO与中国公民社会的成长[J].开放时代(6).

朱眉华.2004.政府购买服务——一项社会福利制度的创新[J].社会工作(8).

Adams, P. S., 2002. Corporatism and Comparative Politics. Is There a New Century of Corporatism? In Wiarda, H. J.(ed.), New Directions in Comparative Politics. Colorado: Westview Press.

Chamberlin, John R. and J.E.Jackson, 1987. Privatization as Institutional Choice. Journal of Policy Analysis and Management.

Dickson, B. J., 2000. Cooptation and Corporatism in China: The Logic of Party Adaptation. Political Science Quarterly 115(4).

DiMaggio, P. and W.Powell,The Iron Cage Revisited, 1984. Institutional Isomorphism and Collective Rationality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Foster, K. W.. 2001. Associations in the Embrace of an Authoritarian State: State Domination of Society? Studies in Comparative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Frolic, B. M.. 1997. State -Led Civil Society. In Brook,T., and Frolic, B. M.(eds.) Civil Society in China. M. E.Sharpe, Inc.

He, B.G. 1997. The Limits of Semi-Civil Societyin The Democratic Implications of Civil Society in China. London: Macmillan Press Ltd.

Hodge, Graeme A.. 2000. PrivatizationAn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Performance. Oxford: Westview Press.

Oi, J. C. 1999. Rural China Takes off: Institutional Foundations of Economic Reform.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Meyer, J.W. and B.Rowan 1977. Institutionalized Organizations: Formal Structure as Myth and Ceremony.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2).

Pfeffer, J. and G.R.Salancik 1978. The External Control of OrganizationsA Resource Dependence Perspective. New York: Harper and Row.

Schmitter, P. C.. Still the Century of Corporatism? Review of Politics(1).

Shue, V. 1988. The Reach of the State.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Solinger, D. J.. 1993. China 's Transition from socialismStatist legacies and Market Reforms, 1980-1990. M. E. Sharpe, Inc.

Unger, J. and A.Chan 1995. China, Corporatism, and the East Asian Model. The Australian Journal of Chinese Affairs(33).

White, G.. 1993. Prospects for Civil Society in China: A Case Study of Xiaoshan City. The Australian Journal of Chinese Affairs(29).

White, G., Howell, J. and Shang, X. Y., 1996. In Search of Civil SocietyMarket Re form and Social Change in Contemporary China.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Zucker, Lynne G.. 1988. Institutional Patterns and OrganizationCulture and Environment. New York: Ballinger Publishing Company.

(责任编辑:蒋姗姗 上海师范大学行政管理学系)


[1]作者简介:吕纳(1979- ),女,浙江省金华市人;上海城建职业学院公共管理与服务学院社会工作专业副教授;上海大学社会学专业博士。本文系吕纳博士论文《公共服务购买中的政府与社会组织互动关系研究》的摘录剪辑版;该博士论文在上海大学社会学院张佩国教授指导下完成并顺利通过博士学位论文答辩,本文系上海师范大学行政管理学系蒋姗姗、刘俊娜协助完成摘要并顺利通过上海师范大学《政治人类学评论》编委会审核定稿,在此一并鸣谢!补充说明:博士论文部分内容已经发表,参见:吕纳.2016.公共服务购买中政府制度逻辑与行动策略研究[J].公共行政评论(4),等等。

[2]Civil Society在国内有三种不同的译名,即市民社会、民间社会与公民社会。目前国内很多学者都交叉使用这三个术语,但其实三者仍然存在微妙的差别,参见俞可平.中国公民社会:概念、分类与制度环境[J].中国社会科学,2006(1).本文沿用市民社会这一名称。

[3]在国内有法团主义、合作主义和统合主义这些提法,本文使用的是法团主义一词。

[4]市民社会和法团主义,甚至资源依赖和新制度主义理论都将社会组织作为一个事实性结果。

[5]具体方法有制定税收政策、财政补贴、特许经营、合同承包、股权投资以及发行有价债券等。

[6]参见吴建荣,申利民.在体制创新中奋进的上海罗山市民会馆.2005.11.16,发言稿(内部资料)。

[7]该项目的实施单位是国务院扶贫办、亚洲开发银行、江西省扶贫办以及中国扶贫基金会。

[8]资料和数据来源于JD区政府网站[EB/OL], http://www.jiading.gov.cn/Category_253/Index.aspx/ 2011-11-08。

[9]JD区残联网站[EB/OL], http://www.shdisabled.gov.cn/ 2011-11-08。

[10]JD区残联理事长SJ访谈。

[11]JD区残联理事长SJ访谈。

[12]JD区残联理事长SJ访谈。

[13]JD区残联理事长SJ访谈。

[14]和谐家庭服务中心主任WHY访谈。

[15]区残联理事长SJ访谈。

[16]区残联理事长SJ访谈。

[17]阳光彩虹社工事务所的负责人GXD访谈。

[18]区残联理事长SJ访谈。

[19]见JD区残联网站上的新闻。

[20]夕阳红俱乐部工作人员ZNR访谈。

[21]和谐家庭服务中心WHY访谈。

[22]残联理事长SJ访谈。

[23]Gordon White、Baogang He、Eduard B.Vermeer、Frank N. Pieke、Woei Lien Chong、Anna Brettell、Peter Ho、Richard Louis Edmonds、朱健刚、伍俊斌等国内外学者有此类观点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