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态民族学评论(第1辑)
- 祁进玉
- 1271字
- 2024-12-21 05:53:07
总结
本文通过对西南地区的多样性、多样性长期保持的原因及其生态意义、社会变革与多样性衰变、多样性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考察,最后总结于下:
(1)多样性是人类和自然的基本禀赋,它深刻地影响着人类和自然的历史兴衰。
(2)中国西南是世界上多样性最为富集的地区之一。多样性的变迁,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西南历史、环境和各民族文化演进的过程。
(3)对于生态人类学、环境人类学和环境史等的研究,多样性视角不可或缺。多样性作为一种方法论,既可以用于大区域的考察,也可以用于小地域精细化的研究。
(4)本文多样性角度的考察,只是粗浅的尝试,作为一种方法论追求,还需要更多的研究实践和探索。
[1]杨质高:《云南为全国生态系统类型最丰富的省份》,《春城晚报》2018年5月23日,A04。
[2]杨质高:《云南为全国生态系统类型最丰富的省份》,《春城晚报》2018年5月23日,A04。
[3]许建初等主编《中国西南生物资源管理的社会文化研究》,云南科技出版社,2001。
[4]曹津永:《近代西方视域下的西南环境与文化——金墩·奥德科考研究活动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南开大学历史学院,2017。
[5]尹绍亭:《试论云南民族地理》,《地理研究》1989年第1期。
[6]〔美〕詹姆士·斯科特:《逃避统治的艺术:东南亚高地的无政府主义历史》,王晓毅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6。
[7]尹绍亭:《说“瘴”》,《云南地方志通讯》1986年第4期;周琼:《清代云南瘴气与生态变迁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8]司马迁撰《史记》卷一百一十六“西南夷列传第五十六”,中华书局,2000。
[9]司马迁撰《史记》卷一百一十六“西南夷列传第五十六”,中华书局,2000。
[10]《杨成志人类学民族学文集》,民族出版社,2003。
[11]引自百度百科“中国土司制度”,网址: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8%AD%E5%9B%BD%E5%9C%9F%E5%8F%B8%E5%88%B6%E5%BA%A6/14442570?fr=aladdin。
[12]尹绍亭:《人与森林——生态人类学视野中的刀耕火种》,云南教育出版社,2000。
[13]班觉:《太阳下的日子:西藏农区典型婚姻的人类学研究》,中国藏学出版社,2012。
[14]目前西双版纳等地的橡胶种植面积已达到360余万亩,云南甘蔗种植面积达到469.35万亩(2007年),产糖1938.7万吨,超过广东、福建,成为我国蔗糖业重点发展地区。而这样的业绩是以牺牲热带雨林亚热带森林为代价的。西双版纳20世纪50年代热带雨林和季雨林覆盖率接近70%,80年代即下降到28%。
[15]仅以公路为例,云南20世纪50年代的公路里程为2783公里,70年代公路里程已达到50年代的15倍,现在包括高速路在内的公路长达20余万公里,约为50年代的80倍。
[16]郑玲才:《郑玲才同志在省防疫站建站三十周年纪念会上的工作报告》,档案资料。
[17]引自“中国产业信息网”,http://www.chyxx.com/。
[18]尹绍亭、深尾叶子主编《雨林啊胶林——西双版纳橡胶种植与文化环境相互关系的生态史研究》,云南教育出版社,2003。
[19]引自360百科。
[20]引自360百科。
[21]中国的世界遗产,中国政府网,2013-05-22。
[22]闵庆文:《农业文化遗产及其动态保护探索》,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闵庆文:《农业遗产及其动态保护前沿话题》,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2。
[23]引自“中国城市低碳经济网”,http://www.ditan360.com/,2013-01-05。
[24]引自“中国城市低碳经济网”,http://www.ditan360.com/,2013-01-05。
[25]尹绍亭:《从人类学看生态文明》,《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5月31日,A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