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课程设计与开发的八大步骤

基于前述培训课程的“六线模型”,可以将课程设计与开发的过程分解成以下8个操作步骤:

(1)研判课程开发的背景,确定课程的目的与价值。

(2)学员需求的调查与分析。

(3)确定有效的培训目标。

(4)搭建课程的整体框架。

(5)开发培训课程的内容。

(6)设计课程的进程与节奏。

(7)选择培训的形式与方法。

(8)编写课程要件等。

需要强调的是,上述8个步骤并非单一方向的线性推进,即各操作步骤之间有着彼此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如图2-3所示)。

图中实线箭头表示各步骤之间的线性进程;虚线箭头表示此一步骤同样会作用于彼一步骤,彼一步骤的操作受制于此一步骤。与此同时,第一个操作环节所厘定的课程目的是后续各个步骤的方向指引,而占据绝大部分工作的第二个步骤至第七个步骤这6个操作环节又会反过来作用于课程目的和价值。

所以,在后面详细分析各个步骤的操作要点之前,先简单说说第一个操作步骤,即“研判课程开发的背景,确定课程的目的与价值”。

图2-3 课程设计与开发步骤

一般而言,研判一个课程的开发背景,可以从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两个维度入手。

所谓宏观层面指的是,企业组织在当下和未来可能的社会大环境(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甚至是所处行业在国际视野中的地位和角色等)中,正在面对和将要面对的机会与挑战,以及在行业和市场中的优劣势等,这些因素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企业组织发展战略的实施节奏和经营方向的调整,由此产生对人才队伍建设的不同要求。虽然这种要求不见得完全依赖培训工作来实现,但不可否认的是,至少培训需要积极满足这一要求,或者反过来说,积极回应企业组织的发展愿景和经营方向是培训课程的重要目的之一。

所谓微观层面指的是,在上述宏观层面各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之下,企业组织各职能、生产部门需要承担的工作职责和生产任务。这些工作职责和生产任务既有长期的、持续的,也有短期的、阶段性的,必然需要对应各岗位的员工具备与此相匹配的能力和素养,才能最终有效完成。针对培训工作而言,也就明确了具体某一堂培训课程的具体指向,即课程的目的与价值。

当我们国家提出“宽带战略”,并在专门出台的《“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中提出“宽带网络正推动新一轮信息化发展浪潮,众多国家纷纷将发展宽带网络作为战略部署的优先行动领域,作为抢占新时期国际经济、科技和产业竞争制高点的重要举措!”与此战略有着直接关系的各大通信运营商,自然会因此而对各自的经营方向和工作重点进行适时的调整。

比如,中国移动就在其《中国移动“十三五”战略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准确把握万物互联时代特征,立足当前,布局长远,全面实施‘大连接’战略,在厚植现有用户优势的基础上,不断拓展连接广度和深度,着力做大连接规模,做优连接服务,做强连接应用!”

由此带来的进一步影响就是,中国移动各省市分公司都需要在这一战略指导下,将日常的生产经营重点由原来极具优势的移动业务转移到宽带业务上来。所以,原来只对移动业务负责的员工,在宽带业务领域就面临着知识、技能和经验等各方面的缺失。为了能够尽快帮助员工应对企业经营方向和业务重点的调整,更好地完成工作岗位中的各项任务,有关宽带业务的各种类型、各种层级的培训课程就应运而生。

由此倒推,任何一门与宽带业务相关联的培训课程,其目的与价值自然就指向上面提及的各层级战略,并且直接对应更好地完成由战略衍生出来的各项经营指标和任务。

所以,“研判课程开发的背景、确定课程的目的”就是要回答清楚“为什么设计、开发某一门培训课程”这一问题。也只有在此基础上,课程设计与开发的后续工作才能在明确的方向指引下有的放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