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琴瑟友之,友其德也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长夜漫漫,少年翻来覆去,还是睡不着,他开始做白日梦。”毕玉柔声叙述,扣人心弦,毕如全神贯注地听。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毕玉边说边看手中的书,毕如和她一起看。

毕如边看边念:“窈窕,美好貌,叠韵词。扬雄方言:‘秦、晋之间,美心为窈,美状为窕。’陆德明经典释文引出王肃云:‘善心为窈,美容为窕。’可见古人释窈窕也兼指内心美好而言。”

毕玉翻到下一页,毕如接着念:“琴瑟,古乐器名。古琴多七弦,古瑟二十五弦。友,亲爱。广雅:‘友,亲也。’汉书王莽传颜师古注:‘友,爱也。’按这一章与下一章都是描写君子想象中与淑女欢聚的情景。”

“二姐,这里写第四章与第五章都是描写君子的想象,就是说他在做白日梦。”

“你这么一说,我才看清楚,的确是指君子在做白日梦。”毕如接过毕玉手中的书,认认真真地看,一字不漏地念两遍。

“阿妹,外婆总是夸你:胆大如斗,心细如发。今天才发现你是实至名归。”

“二姐,你给这么大一顶帽子给我戴,帽大头小,我惶恐至极。”

“呵呵,阿妹,全家就你最会说话,收放自如。难怪外婆总说你最像她。”

“二姐,哪有这么夸张,平时都是你让着我。阿爸最器重的是你,你是阿爸的左膀右臂。你一说想习武健身,阿爸二话不说就送你去学跆拳道。我一说想学声乐,他想都不想就拒绝了。”

“阿妹,谁不知道你有个明星梦,外婆说,除了当明星,你做什么,都顺你的意。”太后的懿旨,硬生生地斩断了毕玉的念想。

“需要你,我是一只鱼。水里的空气,是你小心眼和坏脾气。没有你,像离开水的鱼,快要活不下去,不能在一起,游来游去……”失落的心情难以言表,唯有唱歌倾吐衷肠,毕玉简直就是行走的CD。

“小齐的歌,我最喜欢《对面的女孩看过来》。”毕如说。

“是不是勇哥当年用这首歌打动你的芳心?我还是喜欢《伤心太平洋》多一点。离开真的残酷吗。或者温柔才是可耻的。或者孤独的人无所谓。无日无夜无条件……”毕玉一开口,犹如开演唱会,而观众只有毕如一人。

“阿妹的想象力,无敌!”

“好吧。言归正传。琴瑟友之的‘友’字是会意字,甲骨文、金文和篆书中的友字,都像两只方向相同的手,表示志向相同的意思。友的本义是朋友,引申指相好、亲近。”毕玉津津乐道。

“那‘朋’字呢?”毕如逐渐对字源产生了兴趣。

“‘朋’字在甲骨文和金文中是象形字,字形状似两串玉或贝连在一起。古代以玉或贝做货币,因此朋的本义指一种货币单位。由两串相并连的珠玉引申出常用义是指关系亲密的人,即朋友。另外,朋字也指同类、伦比,因为同类的人常互相结合。”毕玉娓娓不倦。

看到毕如不解的表情,毕玉接着说:“如果两个人有共同的乐趣,就很容易情投意合。情投意合形容双方思想感情融洽,合得来。出自明朝吴承恩的《西游记》第二十七回:那镇元子与行者结为兄弟,两人情投意合。所以情投意合不一定是男女之间,同性之间照样可以情投意合。两人有相同的志趣,情投意合,然后志同道合,也可以说‘情投意合’等于‘志同道合’。”

“我明白了,琴瑟友之,是指女孩和少年都懂音乐,都会弹琴,不然就是对牛弹琴,鸡同鸭讲,两人不在同一个频道,无法产生共同语言。”毕如如梦初醒。

“少年最终得以‘琴瑟友之’,是因为实在是太过用心,太过努力,不断提升自己,锲而不舍地去女孩家外的山坡上弹琴,象司马相如、象罗密欧。终于让女孩的心被琴声挑动。至此,少男少女终于发展到‘琴瑟友之’的阶段。这位家教甚严的‘窈窕淑女’,一定也接受过很好的素质教育,八成也是钢琴十级,只不过那时候不是钢琴,应该是古琴,比如卓文君。”

“这卓文君怎么听起来那么耳熟。”毕如左思右想。

“你等一下,我去书房拿司马迁的《史记》过来,《史记•司马相如列传》里讲到卓文君通音律,善抚琴。”毕玉欲动身去取书。

“《史记》全是文言文,我又看不懂,你直接讲故事给我听就好了,不用那么麻烦,讲到一个人就得去找一本书。”毕如迷惑不解。

“二姐,你这就不懂了,古人论述人、事、物,多半追根溯源,高远其所从来,示不忘本。”毕玉义正辞严。

只见毕玉拿起《诗经注析》,快速翻到《卫风•氓》,递给毕如:“二姐,看这篇《氓》的题解,画红线的段落,这首诗写了一个痴情女子负心汉的古老故事。女子通过回忆,生动地叙述了和氓恋爱、结婚、受虐、被弃的过程,表达了她的悔恨和决心忘掉往事的态度。这首诗故事完整,叙事性强,把爱、恨、悔交织在一起,细腻地刻画了女子的心理活动,像一首自编自唱的哀歌,十分感人。”

“那我一定要看看。”毕如刚接过毕玉手中的书,正准备问从哪里开始看,毕玉已疾速奔向书房,毕如低头一看,题解两页,有三分之二的文字下方画有红线。

【题解】

这是一首弃妇的诗。她生动地叙述和氓恋爱、结婚、受虐、被弃的过程,表示了她悔恨的心情和决绝的态度,深刻地反映了古代社会妇女在恋爱婚姻问题上受压迫和损害的现象。

……

氓是一首夹杂抒情的叙事诗,是诗人现实生活和悔恨情绪的再现,她不自觉地运用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歌唱抒述自己悲惨的命运,起了反映、批判当时社会现实的作用。

诗人所叙述的是自己切身经历、感受,这种真情实感在阶级社会中是带有普遍性的。她抓住自己和夫权代理人“氓”的矛盾,透露了男尊女卑制度的社会现实。她抓住了自己和兄弟的矛盾,反映了当时道德、舆论是以夫权为中心思想的社会现实。她抓住了自己内心的矛盾,婚前没有通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否可以同居?见氓就开心,不见就伤心,如何解决见与不见的矛盾?这些错综复杂的矛盾,结成诗的主要矛盾——封建礼法制度与妇女幸福家庭生活的愿望的矛盾。这是当时社会中极为普遍的现实。

氓诗人善于塑造人物形象,氓是一个流亡到卫国的农民,是小商人。他以假老实、假温情、假忠诚的虚伪手段,欺骗一位天真美貌的少女,获得了她的爱情、身体、家私、劳动力。同居以后,把她当牛马般使用,生活安定,不但虐待,甚至一脚踢出了家门。他是夫权制度的产物,是商人唯利是图的产物。

诗中又描绘一位善良的劳动妇女形象,她做的是养蚕缫丝的家庭副业。她天真,一下子便以心许氓了。她多情,不见氓,便泣涕涟涟。她勇敢,敢于无媒而与氓同居。她忠诚,把自己的家私都搬到氓家。她安贫,愿与氓过苦日子。她辛勤,把家务一起挑起来。她坚贞,受丈夫虐待,仍旧爱氓。她刚毅,被弃以后,坚决和氓决绝。她从一位纯洁多情的少女,到辛劳忍辱的妻子,再到坚强刚毅的弃妇。她性格的发展,是随着和氓关系的变化而发展的。

本诗通过氓和女两个形象鲜明对比,谁真谁假,谁善谁恶,谁美谁丑,不是很清楚吗?当时男女不平等的社会真实面貌,不是如在目前吗?所以我们说,氓诗人不自觉地运用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虽然,这仅是上古朴素的现实主义,如实地描写生活倾向罢了;但是,无可否认,它是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之源。周扬同志说:“有文学就有创作方法。神话传说,是浪漫主义的渊源。诗经是现实主义的渊源。”他的分析,是符合中国文学史的实际情况的。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