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随访与程控
- 陈柯萍 张澍主编
- 832字
- 2022-04-21 17:08:37
一、抗心动过缓起搏
ICD分为单腔ICD和双腔ICD,除了心动过速时予以干预而预防猝死外,还具有单腔或双腔起搏器的功能。目前,对于双腔和单腔 ICD对照试验(DAVID)发现,与程控为VVI,40次/min模式的ICD组相比,程控为DDDR 70次/min的双腔ICD组,没有显示临床益处,可能会增加联合终点的死亡率及心力衰竭(心衰)住院率(P≤0.03),这与DDDR-70次/min组增加了右室起搏有关。
2015年《HRS/EHRA/APHRS/SOLAECE ICD程控及测试优化专家共识》对如何程控ICD起搏模式做出了建议:①对于合并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病窦综合征),且存在指南支持的心动过缓起搏适应证的ICD患者,双腔起搏模式有益于减少心房颤动(房颤)和卒中的风险、避免起搏综合征以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目前的。②对于没有指南支持的心动过缓起搏适应证的ICD患者,无论单腔或双腔ICD,建议调整参数最小化右室起搏,以提高患者生存率、降低心衰住院率。③对于窦性节律、无或仅伴轻度左室功能不全、房室传导阻滞、预期其需要心室起搏的ICD患者,优先选择双腔ICD而非单腔ICD是合理的。因双腔起搏可以避免起搏器综合征,提高生活质量。④对于窦性节律、伴轻中度左室功能不全、房室传导阻滞预期其需要心室起搏的ICD患者,优先选择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CRT-D)而非双腔ICD是合理的。因CRT可以降低心衰住院、左室扩大及死亡的风险。⑤对于合并变时性功能不全的ICD患者,设置开启频率应答功能是获益的,特别对于年轻的或者有体力活动需求的患者。⑥对于自身PR间期短于230ms的双腔ICD患者,建议程控调整其起搏模式或开启自动模式转换功能,鼓励患者自身房室传导,以最小化右室起搏。
指南及共识统一的推荐仍是:尽可能地减少不必要的右心室起搏!近期多项分析也支持这些结论,强调右心室起搏潜在的不良后果。这些结果促使人们形成这种观念:ICD使用双腔起搏模式可能促发或加重心衰,这可能由不必要的右心室起搏引起。另外,双腔ICD由于多1根起搏导线,其并发症的概率也较单腔ICD高,因此,在没有起搏需求的患者中,并不会像普通起搏器一样来选择双腔ICD。在起搏适应证的患者,也应采用最小化不必要右心室起搏的起搏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