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健康老龄化

(1)中年要格外关注身体健康

人们常说中年是黄金年龄,大概是指生活、家庭、事业等日趋稳定,思想成熟,见识和经历丰富。但就身体健康而言,却是另外一回事。人到中年,四十岁以后(有的人可能更早或更晚一些)会感受到身体有了明显变化,比如腰腹部脂肪增加了,体力下降了,眼睛花了,睡眠不好了,皮肤变干了,体表开始有“味”了……随着年龄的增长,在老年阶段此类问题会愈加明显,这些都是人体正常衰老的现象,但也都与生活方式有关。

调查表明,我国35~64岁的中年人的超重率为38.8%,肥胖率为20.2%,其中女性高于男性,城市人群高于农村,北方居民高于南方。四十岁以后,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和肿瘤的发病率明显升高。

中华医学会《2型糖尿病基层诊疗指南2019》指出,四十岁以后的人群是2型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应该注意检测血糖。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宁光院士及其团队对全国范围内的20万人(40岁及以上)进行调查后发现,高血糖者占77.7%(其中糖尿病占23.1%,糖尿病前期占54.6%),血糖完全正常者仅占22.3%,还不到1/4。宁光院士在研究报告中指出,中国40岁以上的成年人,77%的糖尿病可以通过合理饮食、减少肥胖、减少饮酒、增加体力活动、控制代谢、治理空气污染等因素来消除;75%的心血管疾病负担也可以通过代谢因素、行为因素和治理空气污染等来消除。

根据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全国癌症统计数据,40岁以后(40~44岁)人群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大约是40岁以前(35~39岁)人群的2倍!换言之,人到40岁以后患癌症的风险马上翻倍。50岁以上人群的恶性肿瘤发病人数占全部恶性肿瘤发病人数的80%以上。因此,根据中华医学会、中国抗癌协会发布的相关癌症的防治指南,40岁以后应该定期筛查胃癌(胃镜)、乳腺癌(乳腺X射线或超声检查)、肠癌(肠镜)等常见癌症。

当然,40岁以后的身体健康状况也与之前的生活方式有密切关系。如果之前饮食就不合理、吸烟喝酒、缺乏锻炼、以静坐为主,那么人到中年之后的健康状况更不乐观,慢性病更多或更严重。同理,一个人中年时期的生活方式也会影响他老年后的身体健康。但不论如何,年龄都是一个重要的、决定性的因素,人的生命会在某一时刻(大多数在40~60岁)突然变得脆弱,容易被疾病意外击倒。人们常说中年人不容易,想来也与此有关吧。

实际上,大多数人正是在人到中年以后才开始重视身体健康的。那么,中年人最应该重视身体健康的哪些方面呢?美国心脏协会(AHA)有一个著名的关于促进心血管健康的指南——生命简单七法,包括7项指标,即不吸烟、体重正常、规律体力活动、健康饮食、健康血脂、健康血压和健康血糖。意思是说,做好这7件事,就能在很大程度上预防心脏病,降低死亡风险。每项指标的最佳标准如下:

①不吸烟,指从不吸烟或者戒烟超过1年;

②体重正常,指体质指数(BMI)小于25;

③规律体力活动,指一周内的中度运动不少于150分钟或强度运动不少于75分钟;

④健康饮食,指遵循饮食指南的健康饮食方式;

⑤健康血脂,指总胆固醇水平低于5.2毫摩/升;

⑥健康血压,指血压低于120/80毫米汞柱;

⑦健康血糖,指空腹血糖低于5.6毫摩/升。

来自中国非传染性疾病监测组的数据显示,中国成年人能达到上述最佳标准要求的占0.2%,也就是说,99.8%的成年人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健康风险因素或临床指标。大多数(76.8%)成年人只能做到其中的3~5项,其中饮食方面达到最佳要求的人最少,只有1.6%。这些数字表明,中国成年人对身体健康的重视程度还不够,整体健康状况很不乐观,亟待改进。

(2)老年人要实现成功老龄化

衰老是自然规律,每个人都得面对。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截至2018年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约2.49亿,占总人口的17.9%;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约1.67亿,占总人口的11.9%。老年人整体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近1.8亿老年人患有慢性病,患有一种及以上慢性病的比例高达75%。中国2018年人均预期寿命是77岁,但是健康预期寿命仅为68.7岁。也就是说,中国公民平均有8.3年的时间是带病勉强生存的。

老年到来之时,如何做到尽量健康地老龄化,少生病、不生病或病情较轻,生活质量较高,能积极面对,实现成功老龄化,是每一个人都应该提前思考并有所准备的事情。简单地说,成功老龄化是指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功能正常,认知功能正常,无抑郁症状以及有良好的社会支持。成功老龄化以身体健康为基础,还包括认识、情感、社交、经济等其他方面也要给力,把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出现的生理、心理、认知和社会功能下降等问题减到最少,尽量避免出现疾病或功能障碍。

老年人应当正确面对身体机能衰退的现实,承认自己的缺失和不足,要服老。相应地,老年人应当减少自己的工作,减小活动范围,要有所取舍,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更多地用于做自己喜爱的事情,并通过更多的实践把这些事做好。另一方面,老年人不要一味地放弃,当发现自己与周围环境的要求有较大距离时,要积极主动地进行弥补,增加自己的知识,提高能力,以适应社会的要求,这又有不服老的一面。

(3)坚持健康生活方式,掌握健康技能

良好的生活方式是身体健康和成功老龄化的基础,任何时候开始都很有必要。注重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动静结合、心态平和。讲究个人卫生、环境卫生、饮食卫生,勤洗手、常洗澡、早晚刷牙、饭后漱口,不共用毛巾和洗漱用品,不随地吐痰,咳嗽、打喷嚏时用手肘或纸巾遮掩口鼻。没有不良嗜好,不吸烟(吸烟者尽早戒烟),少喝酒,不酗酒。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和社会活动。关注并记录自身健康状况,定期体检。遇到健康问题时,积极主动地获取相关健康信息。提高理解、甄别、应用健康信息的能力,优先选择从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等政府部门及医疗卫生专业机构等正规渠道获取健康知识。

要掌握必备的健康技能。会测量体温、脉搏;能够看懂食品、药品、化妆品、保健品的标签和说明书;学会识别常见的危险标识,如高压、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生物安全等,远离危险物。积极参加逃生与急救培训,学会基本逃生技能与急救技能;需要紧急医疗救助时正确及时地拨打120急救电话;发生创伤出血量较多时,立即止血、包扎;对怀疑骨折的伤员不要轻易搬动;遇到呼吸、心脏骤停的伤病员,会进行心肺复苏;抢救触电者时,首先切断电源,不能直接接触触电者;发生火灾时,会拨打119火警电话,会隔离烟雾、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姿逃生。

科学就医,合理用药。平时主动与全科医生、家庭医生联系,遇到健康问题时,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早诊断、早治疗,避免延误最佳治疗时机。遵医嘱治疗,不轻信偏方,不相信“神医神药”。遵医嘱按时、按量使用药物,用药过程中如有不适,及时咨询医生或药师。每次就诊时向医生或药师主动出示正在使用的药物记录和药物过敏史,避免重复用药或者出现药物之间有害的相互作用等。服药前检查药品有效期,不使用过期药品,按有害垃圾分类及时清理家庭中的过期药品。妥善存放药品,谨防儿童接触和误食。保健食品不是药品,正确选用保健食品。有家族病史的家庭,要有针对性地做好预防保健。配备家用急救包(含急救药品、急救设备和急救耗材等)。以上内容是《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提出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