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离开清华的110种方式·Ⅰ(110校庆)
- 张超 何雪冰主编
- 2539字
- 2025-04-10 14:43:29
李金玺:选择源于喜爱,我在“一根筋”的道路上越走越坚定
眨眼间离开园子已有8个年头,随着小伙伴们纷纷毕业离校,我们老“五字班”的痕迹已被“后浪”们的精彩所代替。但我还是喜欢回到园子,即使工作原因来去匆匆,即使一个人沿着主干道闲逛,每次进入园子(注:清华园),看到熟悉的建筑和匆匆来往的自行车流,就如同有人给你按下了自动清理键一般,荡涤掉了外界的困惑和负担,重拾了梦想、担当和奋进的力量。
我是2005年进入机械系本科学习,直到2012年硕士毕业,总共在清华待了7年时间。这期间,我加入了机械系学生会,与一帮“文艺青年”一起办了三届学生节;我参加了2009年的国庆60周年群众游行,在科技发展方阵向全国人民展示了来自清华学子的“笑脸”;我做了两年七字班的带班辅导员,在清华“双肩挑”队伍中经受了思想政治的洗礼。清华的爱国主义教育是非常有传统的,尤其是作为辅导员队伍的一员,我更是深有感触。我还记得在国庆60周年群众游行结束后,清华科技发展方阵分成两列沿长安街步行返回时,大家不由自主地唱起了清华老校歌和《歌唱祖国》的歌曲场景,也正因此,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到基层去的就业观在潜移默化中深入人心。那几年机械系辅导员团队中很多人都选择了去基层工作,比如去成飞集团的隋少春、去中冶赛迪的张勇、去黑龙江双鸭山基层政府的郑伟、去贵州毕节的林晓晖,这也是我当年选择徐工、选择到国家装备制造一线工作的初心。当然,做就业选择最核心的还是基于自己的内心是否愿意从事这个行业,能否在自己的工作领域内能有所担当和作为。现在回想起来,年轻时候必须适当地自我加压,在不断挑战中锤炼自己,才能当得起清华赋予我们的底色。
我一直觉得2012届的清华毕业生是较为特殊的一个群体,因为当年6月,时任国家副主席习近平来到清华紫荆操场,为即将奔赴祖国各地的清华学子们加油鼓劲,而我有幸作为19个就业代表之一汇报了自己的就业选择。自此以后就好像自己的就业选择带上了一层使命感,我感觉必须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大潮中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
在与徐工签约之前,我从未到过徐州,但却对“徐工徐工、祝您成功”的广告词记忆深刻。很多同学可能并不了解工程机械,但提起中国“基建狂魔”的称号都耳熟能详,这背后离不开中国工程机械产品的强力支撑。而徐工作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佼佼者,自1943年诞生以来基本上参与了新中国基础设施建设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每一个历程。刚进徐工,我从事的是轮式起重机设计,在这个岗位我一干就是6年。这个过程刚开始的时候是枯燥和艰辛的,我要从结构的一块钢板件画起,要在设计之初就考虑将设计、成本、效率以及工艺实现过程有机融合。这都离不开对生产过程的熟悉和把握,所以我时常到生产现场去,跟着工人师傅下料、焊接、机加,很多时候也需要自己钻车底、拧扳手,工作服基本上一直处于沾满油污的状态。然而那时候大家以此为荣,谁的工作服上油污多,就仿佛谁的荣誉多一般。我想徐工王民董事长一直说的“一线情节”正是如此,在一线待久了,对机器的轰鸣声乃至每一个工件散发的油气味都有种莫名的亲切感。
2016年,公司安排我作为底盘总体负责人主持新款1200吨全地面起重机的设计。在国内市场,这款产品主要用于2.0~2.5MW风力发电机的吊装。当时,竞争对手为了快速抢占市场,以牺牲产品的安全稳定性的代价推出了一款风电吊装专用机型,将吊装安全风险转嫁给用户,市面上也发生了多起吊臂倾翻事故。我们团队为此进行了全方位的论证分析,决定将用户的吊装安全放在首位,通过徐工技术上的领先优势来满足该类风电吊装的使用工况要求。这款产品在上市后得到了市场的热捧,也开启了徐工独占千吨级全地面起重机市场的序幕。

在印度起重机协会调研
作为一名工程师,设计产品犹如养育自己的孩子一般,从孕育到产出、从试验到交付的全生命周期都要做好保驾护航。产品交付使用的结果固然令人欣喜,产品试制验证的过程却充满艰辛。这款产品试制的时候正值三伏天,长时间的试制跟踪让我的工作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但与工人师傅的长期协作让我充满了干劲和希冀。我也曾因自己的设计失误而愧疚。一块主减速机底板因设计尺寸偏差连续装拆了四遍,热交换器的安装位置空间狭小,让工人师傅硬别着劲拧螺栓,这些场景至今回想起来都历历在目,不断提醒着我要再严谨、再细致,不能纸上谈兵,要脚踏实地地做好产品。
2017年12月12日对徐工、对我而言都是一个极为特殊的日子。这一天,习近平总书记十九大后首次地方调研选择来到了徐工。这于徐工而言,是对我们长期坚持自主创新、深耕工程机械行业的莫大肯定;于我个人而言,是对我的就业选择的再次鼓舞。当时在现场的我仿佛又回到了2012年6月份的清华紫荆操场,这一刻我感觉国家、清华、徐工的需要完美地融合到了一起,化为自己继续奋进的不竭动力。

参加共青团江苏省第十五次代表大会
到后来,我先后担任了徐工重型的底盘所所长助理、技术管理部长的角色,今年又到了徐工总部科技质量部担任部长助理。这使我在不断深化专业技术研究的同时,得以从一个更为宏观的视角来考虑徐工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作为一个在充分竞争的市场中成长起来的地方国有企业,徐工将红色基因与市场客户导向很好地结合在了一起,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过硬的产品,为客户创造价值。在今天,徐工已经位列了世界工程机械的第四位,并吹响了向世界工程机械行业第一名冲锋的号角。在中美贸易脱钩趋势加剧、逆全球化潮流愈演愈烈的大背景下,我们已没有退路,必须像当年的“两弹一星”元勋一样站出来,在各自的细分领域捍卫中国的产业安全。
工作之余我有时候会想,当年学机械、现在做机械的初衷到底是什么。直到后来我有了自己的小孩,在陪伴他成长的过程中,我发现一个小男孩对汽车、挖掘机、消防车这些模型有着近乎偏执的热爱,仿佛镌刻在人类基因当中一样。我想,老祖宗将利用工具这种理念化作了人类的本能传承,就是要我们一代代人能够将人类区别于动物的优势不断进化,并发挥到极致。工程机械就是人类用于改造世界的最常用的工具,它的历史伴随着人类社会不断发展进化。这个行业存在的最初目的就是让世界更美好,让人类更强大。清华给予了我们追求卓越的种子,让它在合适的地方生根发芽,恰是清华人一生孜孜不倦的追求。
写于2020年9月
李金玺,清华大学机械系2012届硕士毕业生,毕业后到徐工集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