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诚:在在线教育行业的这八年

■ “误入”在线教育

相比于现在网课的火爆,2012年的在线教育行业存在感约等于0。

说实话,当时进入在线教育行业是误打误撞。2012年毕业后我在备考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现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的金融硕士,单纯想着毕业了不好意思再问家里要钱,需要找一份看上去上手比较快的工作,就给老东家学而思投递了简历,后来经过为期一个月的培训选拔,我手握两份offer:去线下还是去线上?线下各方面已经成熟,线上还是摸着石头过河一无所知,没人知道在线教育是否能得到市场的认可。

可能是被当时的老领导刘亚超老师的个人魅力征服,最后我签了网校的offer。

来了之后发现实际并不那么好上手,会做题、能做题和能讲题、会讲题有非常大的差别。初期经常碰到的情况就是:这种题也要讲?这不是很简单么?自己从来没学过教学,如何解构知识点,怎么引入等,需要补很多课。再加上新教师都会面临着和老教师同台PK的问题,你一个刚入行的人怎么和五六年教龄甚至十余年教龄的老师比?本着干一行就干好一行的原则,让自己的学生有更好的听课体验,我前三年基本上是“9117”(编者注:一周7天工作,从早晨9点到晚上11点)工作制,不是在备课就是在录播室或者在去线下教室的路上。考研的事也就抛诸脑后,我在在线教育行业扎根下来。

■ 继续折腾的心

经过前三年的疯狂学习,到2016年进入平稳期,我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领导和同事都很好,家长同学也很认可,行业也越来越火热,一切都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但自己却感觉陷入一个定型的模式出不来,教学陷入瓶颈需要突破,公司要求标准统一,只能在框架内做事,没法做创新。2016年虽然各方面数据都在快速增长,但一年来过得浑浑噩噩。进入2017年,我尝试借助自己些许名气搭建学生互相交流帮助的社群,让他们不单交流知识方法,也交流心情,一起成长。在B站我做免费视频,分享高考数学每日一题,力求帮助更多学生(不过没多久因为一些原因被叫停)。课程设计可以更多样化的理念和现有课程一些设计理念的冲突,让我在2017年年底向公司提出了离职。因为不想给公司既有教学计划带来麻烦,我提前半年打招呼,带完寒假和春季课,2018年6月正式离开。有朋友开玩笑说:“没见过你这样的,把辛苦奋斗5年的位置拱手让出。”随后的两年自己创业,创业失败,再进入大机构,在追求商业利益的同时,一直在努力做一些公益分享,无论是从2018年起到现在免费更新了600多篇的“每日一题”,还是今年疫情期间3月份连续21天每天直播3小时刷卷子荣登了B站停课不停学活动的专题页,抑或是搭建沟通交流社群,让年轻人互帮互助或找高年级同学给低年级同学答疑解惑,都是希望自己在明年暑假开启新征程后依然能够把这些分享坚持下去。

我一直觉得在线教育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教育公平,帮助那些普通学校的孩子进入更好的大学。从教8年,我的学生里既有北上广深等一二线城市的,也有四五六线城市的,有超级中学的,也有普通高中的,无论是付费学员还是每天看公益分享和听免费直播的粉丝,每每收到他们的反馈私信说哪怕得到那么一丁点帮助,不管他们考到哪我都会很开心,都会坚定我继续做下去的信念,帮助他们提高数学成绩,助力他们高考进入更好的大学,也尽力帮他们成长。

在园子里偶遇曾经教过的学生

国庆前回清华园和一个今年保研到经管学院的学生聚餐,在园子里逛的时候偶遇2个9字班、1个0字班学生,我都曾经教过他们。今年我有60多个学生考上了清华,希望以后每年能有100个以上。

■ 要不要进入在线教育行业

今年春季网课狠狠地刷了一波存在感,家长、学生对网课的认可度越来越高,各个网课机构学生量猛增,对主讲老师需求量有大幅提高。甚至前段时间部分培训机构给清北毕业生开出了媲美IT和金融行业的薪酬,也有一些自己的学生面临择业来询问机会如何。

应该说以清华毕业的背景进入教育行业有其优势,牌子硬,小初高越往高年级越有影响力,但也会面临不少挑战。第一就是自己能不能放下架子更接地气地去了解某个学科不会的同学的学习困境,找到适合的讲解方法,以及还要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第二就是培训机构是否愿意等你成熟,对你忍耐度有多高。整个行业还在快速增长,面对快速增长的学生数量,机构对你的期待肯定是越快上手越好,就要看你能否承受这个压力;第三就是市场对老师越来越挑,随着在线教育行业认可度越来越高,进入这个行业的人也越来越多,你面对的会是同样拥有强悍学历背景和多年教学经验以及拥有优秀过往学生成绩的“老”教师,家长学生在做选择的时候,大概率不会选你,如果你的薪酬和报名人数挂钩,将要面对的就是收入不达预期以及自己看到惨淡数据的落差感。我曾经讲过两小时只有1个人看的直播课,虽然现在没有那么夸张,但可能是大几千和小几百的对比。

所以在面对这个职业选择的时候,你要多去沟通了解,问清楚培养体系和成长路径,以及和过来人多聊聊,让自己少走弯路。我还是非常欢迎各位学弟学妹加入在线教育这个行业,带来一些新想法、新思路,补充新鲜血液。

写于2020年10月

邓诚,清华大学2012届数理基科班本科毕业生,B站知名UP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