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岁幼儿沟通的特点

要说清楚2~6岁幼儿沟通的特点,首先要了解他们的心理发育特点,以及由此决定的行为特点。针对这两点,与2~6岁幼儿沟通有以下特点。

易哭易闹难沟通

幼儿处于全能自恋感爆棚时期,尤其是在3岁之前,他们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世界是围绕着他们转的,所有人都应该无条件满足他们的要求。这种超级自恋情结在现实中显然是无法实现的,再爱孩子的父母也不可能满足他们的所有要求。而且幼儿还没有发展出延迟满足能力,因此非常容易陷入不满情绪。又没有什么情绪管理能力,通常是想哭就哭,想闹就闹,难以沟通。

有些父母对儿童的全能自恋感不了解,不知道这时的应对方式应该是尽量满足,而只会采取哄劝、训斥、打骂、惩罚等沟通方法,这只会让他们的哭闹行为愈演愈烈。

孩子的频繁哭闹也考验着父母的耐心和脾气,尤其是3岁之前的孩子,基本都是妈妈在带,她们经常被频繁哭闹的小宝宝弄得身心疲惫。

全能自恋感也决定了幼儿的自我中心化非常严重,别人的东西想据为己有,自己的东西却没有和他人分享的意识,这导致他们很容易和其他小朋友发生冲突。有些父母对孩子的这种心理和行为缺乏了解,却认为分享是一种美德,强迫孩子去分享,于是在沟通中就会发生摩擦。

易哭易闹难沟通是幼儿沟通中最明显的特点,也是最令父母头疼的地方。但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渐渐明白“并不是我的所有需求都会被满足”,就会相对好沟通一些,如3岁以后。

各种敏感期行为完全无法沟通

除了容易哭闹,这个时期最令人不解的,就是幼儿身上各种奇奇怪怪的行为。如翻抽屉、撕卫生纸、扔东西、哪里不平走哪里、不让干吗非要干吗等,怎么制止纠正都不行,他们根本不会理会你,反而乐此不疲地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这些行为。其实,这是儿童敏感期行为。代表着某一段时期他们对某一种事物比较敏感和好奇,想要一遍遍地体验它。这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正常行为。

但是,很多父母不了解儿童敏感期,觉得孩子性格偏执、叛逆、爱搞破坏,这种行为也是不好的,于是就会阻止、纠正孩子这种行为,有些父母在这些时候最喜欢说的几个字就是:“不行!”“不能碰!”这样的沟通不但没用,还会遭到孩子的反抗,因为你阻止了他的成长。

那么对于孩子的敏感期行为,该如何沟通呢?最好的方式就是不沟通。只要他没有把家里的贵重物品扔了,只要他的行为没有危险性,就不要管他。过一段时间,他的某个敏感期行为就会消失。6岁以后,他的所有敏感期行为基本上都会消失。

语言表达能力不强无法顺畅沟通

沟通主要靠语言,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没完全发展起来,尤其是两三岁的幼儿,话都不怎么会说,父母和他们沟通只能一半靠猜。猜得不对,他们又会不满。有了负面情绪和各种感受但又不会表达,只能用哭闹来表达。这为沟通带来了阻碍。

这个时候考验的是父母和孩子之间的“默契”——通过感觉和观察捕捉到孩子的需求。3岁之前,考验的则是妈妈和孩子之间的默契。因为这个时期,孩子更多的是和妈妈待在一起,需要的也基本是妈妈。妈妈能不能在瞬间捕捉到孩子的需求,决定着妈妈和孩子之间能否顺畅沟通。这个时候妈妈并不是主要靠语言来沟通,而是靠眼神、微笑等表情语言和拥抱、抚摸等肢体语言来沟通。此时,只有妈妈最懂孩子的“语言”,如不同的表情、哭声、行为代表着不同的需求。所以常常有这样的情况,宝宝哭闹不止,别人都哄不了,妈妈一出面就解决了。

所以,和幼儿沟通,需要父母具有很大的耐心和智慧,还需要父母懂得幼儿的心理特点和成长规律。那么你就会知道,这个时期的难以沟通都是暂时的,无须太较真,也无须太烦恼。只要掌握一定的应对之法,你和孩子都能轻松地度过这个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