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章

古之善为士者1,微妙玄通2,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

豫兮若冬涉川3

犹兮若畏四邻4

俨兮其若客5

涣兮其若释6

敦兮其若朴;

旷兮其若谷;

混兮其若浊;

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7

保此道者,不欲盈8。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9

【注释】

1 善为士者:王弼本“士”,帛书乙本作“道”,同傅奕本,验之郭店简本(甲组),正作“士”,此证“士”字更近古义。

2 玄通:郭店简本及帛书乙本作“玄达”。

3 豫兮若冬涉川:“豫兮”,迟疑慎重之意。“若冬涉川”,形容小心翼翼,如履薄冰。

高亨说:“涉大川为古人习用语,……涉大川者心必戒惧,行必徐迟,故曰‘豫兮’。《诗·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若涉大川与如临深渊同意。”

4 犹兮若畏四邻:“犹”,简本及帛书乙本作“猷”。“犹兮”,形容警觉、戒惕的样子。“若畏四邻”,形容不敢妄动。

范应元说:“犹,玃属,后事而疑,此形容善为士者,谨于终而常不放肆。”

5 俨兮其若客:“俨兮”,形容端谨庄严。“客”,王本作“容”。“容”字与“客”字形近而误。河上本、景龙本、傅奕本作“客”,简本及帛书本正同,据改正。

6 涣兮其若释:王弼本“涣兮若冰之将释”,帛书本作“涣呵其若凌泽”。“凌”、“冰”同义。简本此句释文作“涣兮其若释”,无“冰”字,上下句句式一律,以简本为优,据改。

刘信芳说:“‘如客’言其矝荘,‘如释’言其洒脱,‘如樸’言其质素,‘如濁’言其随和(不清高)”(《荆门郭店竹简老子解诂》)。

7 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谁能在动荡中安静下来而慢慢地澄清,谁能在安定中变动起来而慢慢地趋进。

按:帛书甲、乙本并无“孰能”两字。王弼本与简本近同,简本楚文字释成今文为“孰能浊以静者,将舍清;孰能安以动者,将舍生。”“舍”、“徐”音近通假(《郭店楚墓竹简》整理者彭浩注释)。王弼本“安以”下衍一“久”字。

8 不欲盈:郭店简本作“不欲尚呈”。“呈”,呈现、显露之意。

9 蔽而新成:去故更新的意思。

“而”王弼本原作“不”,“而”“不”篆文形近,误衍。若作“不”讲,则相反而失义。今据易顺鼎之说改正。

易顺鼎说:“疑当作‘故能蔽而新成’。‘蔽’者,‘敝’之借字;‘不’者,‘而’之误字也。‘敝’与‘新’对。‘能敝而新成’者,即二十章所云‘敝则新’。”

高亨说:“易说是也。篆文‘不’作image,‘而’作image,形近故讹。《墨子·兼爱下》:‘不鼓而退也。’‘而’乃‘不’字之讹,可以互证。”

【今译】

古时善于行道之士,精妙通达,深刻而难以认识。正因为难以认识,所以勉强来形容他:

小心审慎啊,像冬天涉足江河;

警觉戒惕啊,像提防四周的围攻;

拘谨严肃啊,像做宾客;

融和可亲啊,像冰柱消融;

淳厚朴质啊,像未经雕琢的素材;

空豁开广啊,像深山的幽谷;

浑朴纯厚啊,像浊水一样;

谁能在动荡中安静下来而慢慢的澄清?谁能在安定中变动起来而慢慢的趋进?

保持这些道理的人,不肯自满。只因他不自满,所以能去故更新。

【引述】

本章是对体道之士的描写。

道是精妙深玄,恍惚不可捉摸。体道之士,也静密幽沉,难以测识。世俗的人,形气秽浊,利欲熏心。庄子说:“嗜欲深者天机浅。”这班人,一眼就可以看到底。体道之士,则微妙深奥,所以说:“深不可识。”

老子对于体道之士的风貌和人格形态试图作一番描述(“强为容”):从“豫兮,若冬涉川”;到“混兮其若浊”这七句,写出了体道者的容态和心境:慎重、戒惕、威仪、融和、敦厚、空豁、浑朴、恬静、飘逸等人格修养的精神面貌。

“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这是说体道之士的静定工夫和精神活动的状况。“浊”和“清”对立,“安”(静)和“生”(动)对立,一是说明动极而静的生命活动过程,一是说明静极而动的生命活动过程。“浊”是动荡的状态,体道之士在动荡的状态中,透过“静”的工夫,恬退自养,静定持心,转入清明的境界,这是说明动极而静的生命活动过程。在长久沉静安定(“安”)之中,体道之士,又能生动起来,趋于创造的活动(“生”),这是说明静极而动的生命活动过程。

老子在这里对于体道之士的描写,很自然的使我们联想起庄子在《大宗师》对于“真人”的描写。把他们心中的理想人物作一个比较,老子所描绘的人格形态,较侧重于凝静敦朴、谨严审慎的一面,庄子所描绘的人格形态,较侧重于高迈凌越、舒畅自适的一面。庄子那种超俗不羁,“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人格形态是独创一格的。在他笔下所构画的那胸次悠然、气象恢宏的真人,和老子所描绘的体道之士比较起来,显得很大的不同。老子的描写,素朴简直,他的素材,都是日常生活和自然风物的直接表现;庄子则运用浪漫主义的笔法,甚至于发挥文学式的幻想,将一种特出而又突出的人格精神提升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