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 哀公问冠
一天,孔子去看鲁哀公,哀公漫不经心地问孔子:“古时的舜平时戴着什么样的帽子?“孔子听了并不作答。哀公有些生气地说:“我问先生问题,先生为何不做声?“孔子说:“因为君王不问重要的问题,而问一些细枝末节的小事,我一时不知道如何回答你好。“哀公听了就说:“那么什么是重要的问题?“
孔子朗然作答:“舜是古时的贤君,它的仁德如天地一样,生育万物而不求于万物,因此四海承平,夷狄归附,凤翔其邑,麟至其郊,鸟兽都被他的仁德所感化,这都是因为舜有好生之德的缘故。君王不问这些问题,却问我舜平时穿鞋戴帽的事情,我因此迟迟未答。“哀公听完孔子的话,神情惭悔地说:“先生真是一位智者。“略停片刻,哀公又问孔子:“我听说有智慧的人会长寿,这是真的吗?“
孔子说:“是这样。人有三种死亡非命中注定的,而是人自己招致的:起居无时,饮食无节,劳累身体,放纵情感,各种疾病会一起杀死他;身居下位而不顺从长上,嗜好、欲望没有满足的时候,各种刑罚会一起杀死他;不自量力,又好冲动,以少犯多,以弱对强,各种兵器会一起杀死他。《诗》上说:'一个人不知礼仪,不知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必定会因此而产生祸败死亡。'有智慧的人能够长寿,是因为他知晓礼仪,不会死于非命,能够全其天年而已。“哀公若有所悟地点了点头。孔子笑了笑起身告辞而去。
92 不问苍生
一次,哀公招孔子进宫侍坐。孔子刚到,哀公就问:“听说一所大院子中,东面的房子常有邪气,住在里面会不吉祥,你信这个说法吗?“
孔子环视了一下周围站着的宫人说:“不祥的情况有五类;损人利己者自身不祥;不孝敬老人而要求儿孙孝敬的,家庭不祥;放弃贤能之士,而任用无能之辈,国家不祥;老不教,幼不学,社会风气不祥;圣贤之人隐逸,愚拙之人专权,天下不祥。不祥的情况有这五类,而东面的房子住在里面祥与不祥不在其中。因此,我也无从知道。“
哀公有些失望,很快又指着一个宫人说:“刚才这个宫人讲:有一个人忘性很大,他举家远迁,到了目的地才发现忘记了带上妻子。有这么忘性大的人吗?“
孔子神情肃然地说:“这还算不上忘性最大的人,忘性最大的人连自己的身家性命都忘了。古时的夏桀贵为天子,富有四海而忘其圣祖之道,坏其法典,废其制度,荒于淫乐,沉溺酒色之中,奸佞的小人当权,忠贤之士逃遁,天下诛桀而灭了他的国家。这可以说是忘性最大的人了。“哀公听后不语,看看左右的宫人,又问孔子说:“听说夔这位音乐家只有一只脚,是真的吗?“孔子笑了笑说:“当时舜要用礼乐教化百姓,就请夔为'乐正'。后来有人向舜建议扩招音乐人才,舜说:'夔的才能很高,有他一个就已足够了。'古书上所谓'夔一足',就是说夔一个人已足够了的意思,并不是说夔只有一只脚。世人都爱猎奇,往往道听途说,作为君主当慎听慎取。“哀公心不在焉的说:“夫子所言极是。“
93 请伐陈恒
鲁哀公十四年夏天,齐国的权臣陈恒在舒州弑杀了齐简公。讨逆诛贼,兴灭继绝是每个邦国的责任与义务,依礼这种犯上作乱的贼子是天下人人可得而诛之的。七十一岁的孔子听到这个消息,马上沐浴更衣,上朝去见鲁哀公。
孔子郑重地对鲁哀公说:“陈恒弑杀了他的国君,请您出兵讨伐他吧!“哀公听后不语,孔子一连请了三次,哀公面带不悦地说:“鲁国被齐国侵扰而衰弱的时间已很久了,我们哪有力量伐陈恒。“孔子冷静地说:“陈恒弑杀君王,齐国的百姓反对他的超过了一半,用我们鲁国的力量,加上齐国一半的力量,一定可以打败陈恒。“哀公沉默了片刻说:“鲁国的军队主要由三家掌管,夫子去向季孙说吧。“
孔子退下后就去找季孙说:“陈恒犯上弑君,请出兵讨伐逆贼。“季孙顾左右而言他。孔子一连请了几次,季孙只是支吾搪塞。孔子从相府回来,站在庭院杏坛边上的几位青年弟子围了过来,问孔子:“老师,结果怎样?“孔子语气有些无奈地说:“我以前当过大夫,对这种犯上作乱的事不能不说。“说完抬头看了看高大挺拔的银杏树,脚步沉稳地走上台阶,步入了堂屋。
这时子贡从外面进来了,几位弟子又围住子贡说:“老师今天上朝去请伐陈恒,已回来了,您知道结果吗?“子贡笑了笑说:“哀公不会出兵,三家大夫更不会出兵。“一位清瘦的青年弟子不解地问:“老师上朝时,我们也都觉得请伐陈恒不会有什么结果,为何老师要去请鲁哀公与三家大夫,难道老师看不到这个结果吗?“
子贡抬头望了一下远处,略停了一下说:“鲁国不出兵伐陈恒,不代表老师的行为就没有意义。为人之道即是为政之道,行己之道即是处世之道。就治国而言,治人者贵在能自反自省,自求于己。齐君失政日久,才会有陈恒之乱。老师之行有提醒哀公之意,人道不彰,政事惟在争权、逞术,覆辙相寻,百姓日苦。老师向三家请伐,实乃告诫三家,弑君逆臣必会遭天下诛伐,老师请伐陈恒是大有深意的,哀公与三家会觉察到这一层的。“
这时一群鸽子从天际飞来,在院子上空盘旋了一圈,落在了高大的银杏树上,几位弟子谈笑着散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