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的影响:不只是一场游戏

团体成员的感受很大程度是基于对角色的期待而产生的(见案例研究 “斯坦福监狱研究”)。下面这个例子就展现了角色的影响力。在一场大学智力问答竞赛里,学生分别扮演了考官和参赛者两种角色。考官当然都在意气风发地提问一些他们已经知道答案的难题,而专心回答问题、有时候还会犯错的参赛者看起来就没那么耀眼了。尽管考官在地位上有优势,而且扮演两种角色的学生在智商上并无差异,但他们所扮演的角色却极大地影响了他们的支配性感受。

角色地位:受权力体系中的规则制约

并非所有角色都同等重要。公司的主席和首席执行官比中层管理者或普通员工地位更高,这种地位上的差异充分体现在收入上。2014年,首席执行官的平均年收入是普通员工的331倍——前者是1,170万美元,后者是35,293美元——更是拿最低工资的工人的774倍。中层管理者比一般员工地位更高,大学教授通常比小学老师社会地位高,教师又通常比学生地位高。不过也有一项研究显示地位上的差异不一定会带来尊重。一项针对4,735名中小学老师的调查发现, 27%的人都受过学生的语言威胁,37%的人曾遭遇过污言秽语或侮辱性手势。社会地位较高的人不一定会如愿从地位较低的人那里得到尊重。

角色地位即某个具体角色的重要性、威望度和权力。下面这个例子就展示了角色地位的力量。当观众在电视广告里看到一个拥有较高社会地位和重要性的男性角色(他的意愿、需求和偏好是这条广告的主要诉求)和一个相对地位较低、附属性的女性角色(她的意愿、需求和偏好完全没有在广告里强调或提及),大家会将这名男性描述为一个“理性、独立、强大和野心勃勃的领导者”,相反这名女性会被描述为一个“情绪化、依赖他人、顺从、不求上进的花瓶”。当这两种角色逆转时,结果会截然不同。当这名女性在广告里被塑造成社会地位较高的角色,而男性则扮演社会地位较低的角色时,观众会将这名女性形容为一个“理性、独立、掌控一切、野心勃勃的领导人”,而将男性形容为一个“情绪化、依赖他人、顺从、不求上进的花瓶”。

角色地位可能在团体里造成强烈的不满情绪。例如,在外科手术团队里,一般出于必要都有明确的角色分配。然而护士总是在抱怨医生过度行使自己的特权(这也是因为医生使用了控制和优越感的防御性沟通模式)。正如我们在本章开头提到的,护士形容自己得到的是像奴隶一样的对待,而且经常得去满足外科大夫们的苛刻要求。地位较高的医生和地位较低的护士之间的权力差异“可能导致护士怨气横生,并阻碍大家的良好合作”。

团体里的角色在地位上会有巨大差异。大学教授的地位远高于课堂里的学生。

另外,医生也有可能会滥用自己的权力,对护士任意辱骂。社会心理学家德歇尔·凯尔特纳(Dacher Keltner)观察到:“那些最粗鲁的行为——怒吼、咒骂、直截了当的批评——都出自那些在办公室和家里地位较高的人之口。”美国医生执行官学院曾对2,100名医生和护士展开调查,结果显示医生和护士之间的角色冲突以及由此产生的辱骂行为非常频繁。几乎98%的受访者表示自己目睹过医生和护士之间的恶劣行为,还有40%的受访者表示这些冲突每周甚至每天都会至少发生一次。典型的恶劣行为包括诅咒、嘶吼和颐指气使,这些行为大部分来自医生。在某个案例里,一位医生对护士说:“你看起来没有我的狗那么笨啊,你为什么从来听不懂我说什么?”在另一个例子里,一位外科医师用所有人都能听见的声音说:“连猴子经过训练都能干护士这些洗洗刷刷的工作。”“当然也有人抱怨护士的做法,但参与调查的医生和护士们都承认这些恶劣行径大部分都是医生的错。”很多受访者表示医生对自己的特权表现得理所当然,好像这才配得上他们高人一等的角色和地位。

医生的辱骂会造成各种后果。护士遭到的冷言冷语越多,越有可能辞掉工作。除开对护士的不良影响,医生滥用权力的行为也会给病人带来风险。VitalSmarts培训公司和美国重症护士协会进行了一项名为“沉默的谋杀”的调查,研究报告指出有超过20%的医疗专业人士曾经目睹过医生对护士的不尊重和侮辱性行为对病人造成的伤害。然而,关于医护沟通的各种研究都清楚地显示,“尽管相信自己的专业知识在某些情况下更适用”,大多数护士仍旧会屈服于地位较高的医生的指挥。

>>>案例研究
斯坦福监狱研究

这件事发生在一个周日的早晨。警官开着警笛轰鸣的警车冲进大学校园,逮捕了10名男性学生。这些学生被指控犯下重罪。警察四处搜捕,给他们戴上手铐,带回警局等待惩罚。学生又被蒙着眼睛送到了位于斯坦福大学心理学系大楼里的“斯坦福郡监狱”。到达之后,他们被脱光了衣服,每人分到一件带有编号的罩衫式囚服,还被迫戴上一顶尼龙帽子,如同剃光了头一般。每个囚犯都收到了毛巾、肥皂、牙刷和床单。监狱里的囚室装修简陋,只有一张床和一个马桶。个人物品在这里是被禁止的。

这10名犯人被另外11名学生看管着。这些狱警随身带着警棍、手铐和哨子。他们穿着黄褐色的制服和反光太阳镜,让人无法与其有直接的眼神交流。他们都保持着匿名状态。

狱警制定了一系列规则,囚犯必须不带任何怀疑和抵抗地遵守它们。这些规则非常苛刻:吃饭时、休息时和关灯后都不许说话,每天凌晨2点半要点名,不听话的人可能会失去“人权”。最初,这些人权包括阅读、写作以及与他人交谈的机会。随后,人权被定义为吃饭、睡觉和洗澡。

囚犯开始反抗。有些人堵住了自己囚室的门。有些人开始拒绝进食。有些人撕下了他们的身份编号。面对反抗,狱警们变得更为专制和粗暴。他们用消防栓镇压了叛乱。不听话的惩罚包括徒手洗厕所、做俯卧撑和在衣柜里关禁闭。点名也变成了一种酷刑。第一天,狱警们只花了10分钟左右点名。到了第5天,点名要持续数小时之久,因为狱警会对一动不动站着的囚犯鸡蛋里挑骨头,哪怕有一点儿不符合规定的地方也不行。

没过多久,有些囚犯就开始变得低落、软弱,被囚禁生活折磨得痛苦不堪。有几个囚犯出现了严重的胃痉挛。一位囚犯无法自控地大哭。他先是勃然大怒,又陷入思维混乱和极度低落的状态。

另外三个囚犯也出现了类似症状。还有一个囚犯在假释的请求被拒绝之后,全身出现了情绪性皮疹。

狱警对待囚犯的方式主要由命令、凌辱、语言和身体上的虐待、人格侮辱和威胁组成。囚犯在最初主要以抵抗和嘲笑的方式对待狱警,但是到了后期他们愈发顺从(例如老老实实回答问题和提供信息)。囚犯甚至开始互相针对,大家不再互相支持抱团取暖,对彼此的敌意越来越浓。

这个实验由斯坦福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Philip Zimbardo)主持,6天以后实验就提前中止了。这项研究最初的计划是持续进行两周,但他发现这些角色逐渐变得过于真实。“处在狱警的角色上,那些本来是好人跟和平主义者的大学生都开始变得残暴,甚至出现了虐待倾向。沦为囚犯之后,原本心理状态稳定的学生很快表现得悲观绝望,被动地屈服于前景未卜的命运。”津巴多挑选了21名身体健康、一切正常的男性学生,这些人在接受人格测验时都没有表现出情绪不稳定和行为异常的迹象。但实验把这些人变成了病态的狱警和驯服的犯人。狱警和囚犯的角色是通过掷硬币随机分配的,因此狱警的病态行为不能解释为这些人性格上本来就有缺陷因此才倾向性地选择了这一角色。显然,这些参与实验的年轻人都变成了自己角色的傀儡。一位狱警在研究结束之后解释说:“一旦你穿上了制服,又被安上了一个头衔,那你肯定跟自己穿着便衣在街上晃悠时,不是同一个人了。一旦你穿上那件黄褐色的制服,带上那副眼镜,拿起警棍,你就真的变成了那个人,你会开始扮演自己的角色。”

斯坦福实验跟美军在伊拉克阿布格莱布监狱的虐囚事件惊人地吻合。在这两个真实和实验性质的监狱里,狱警都扒光了囚犯的衣服,强迫他们在头部套上袋子,将其捆在一起,最后对其施虐和凌辱。狱警们对一组犯人说:“现在你们两个是公骆驼。你们站到那些母骆驼身后,跟她们性交。”

这只是诸多虐囚事件里的一起,但施虐者并不是阿布格莱布监狱的卫兵,而是斯坦福监狱研究里扮演狱警的学生。在这两个“监狱”里,狱警原本都不过是普通人,但当他们被放到了特殊环境下的“恶人”位置上,就变得暴虐无常。

津巴多提出,尽管学生可能永远也不会在现实生活里扮演狱卒或囚犯的角色,但日常生活里有很多与这项研究类似的情形。不管什么时候,只要角色间的权力分配存在不平等,就会有潜在的欺凌。老师—学生、医生—病人、上司—员工,以及父母—儿童的关系里都存在着角色地位的差异,而这有可能会导致一方对另一方进行语言甚至生理上的虐待。

斯坦福监狱研究跟阿布格莱布监狱虐囚事件呈现了相似的结果。

进一步思考

1.思考这次实验对它的实验对象的影响,你认为此类实验在道德上是否有问题?

2.你更愿意做狱警还是囚犯?为什么?

3.如果你处在狱警或囚犯的角色里,你会有何表现?你觉得你有多大可能不会表现得像实验里的狱警和囚犯一样?你基于什么有这种自信?

角色冲突:两种角色之间的撕扯

我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角色的影响。当我们在不同的团体里扮演相互冲突的不同角色时,我们会经历角色冲突。通常,我们会被迫在二者间做出选择。有孩子的学生常常会面临着学生和父母两种角色的冲突。你是应该去考试,还是在家里陪伴生病的孩子?有家庭的职业女性日益感受到家庭与职场两种角色的冲突。若一名女性正背负着所有同事的信赖在参与一场重大商务会议,此时她接到了孩子学校打来的电话,她应该怎么做?当然男性也同样会面临这种冲突,但是女性往往是照顾家庭的主力,除非是单亲家庭。家庭需求对女性工作的介入程度高于男性,这也让很多女性在职场上相对处于劣势。

学生也渐渐意识到工作—家庭和学生—工作这些角色之间的冲突。由于大学学费飞涨,学生必须全职或兼职工作才能付得起高昂的学习和生活开销,但学生可能会面临既得工作又得去跟小组同学开会讨论课堂作业的窘境。这在小型学生团体里是个很常见的压力来源,因为每个人的责任感和参与度都跟集体得分息息相关。

第一反应者在面对突发情况时可能会经历角色冲突——既要扮演父母/配偶的角色关心家庭成员安危,又要扮演急救人员的角色。

有42项研究都显示角色冲突会对个体产生显著影响。当个体感受到角色冲突时(家庭角色与职场角色),他们往往会表现出离开当前环境的倾向。他们对所在团体的忠诚度也会降低。若这种冲突牵涉到工作,他们对工作的参与度和满意度都会下降,而这种冲突不只是一时的烦恼那么简单,它们的影响往往非常深远。

有些角色对我们的影响比其他角色更大。当角色产生冲突时,我们通常会选择对我们而言最重要和影响最大的角色。团体对每个角色的期待度,以及每个角色的价值、声望、影响力、地位或不良历史,都会影响我们的决定。在互相冲突的角色里找到平衡,并适应小型团体系统里不可避免的变化,是解决角色冲突的关键。

角色转换:当学生成为老师

角色对我们感知的影响会因为角色转换(进入与目前角色截然不同或完全相反的角色)而产生戏剧性变化。

例如从儿子变成父母、从学生变成老师,或是从员工变成老板,反之亦然。CBS电视台的节目《卧底老板》(Undercover Boss)就通过角色逆转来制造戏剧化效果,公司的首席执行官要去体验普通员工的日常生活。在员工不知情的情况下,老板会假扮成自己公司里的员工。通过这种角色转换,老板往往会受益匪浅。

当我还是学生时,不止一次抱怨过教授的授课质量。但是等我变成大学教授之后,我好像就不能客观看待学生的类似批评了,我总会给自己授课的不足找各种各样的借口。作为老师,我开始倾向于从个人角度去理解老师为了激发学生的热情而面临的种种挑战。转换角色会让你更能够理解对立角色施加于你的行为(例如,可能你不喜欢打分,因为它可能会引起学生的防御和抵触情绪,但这是学校的要求,你必须照做)。角色转换也可能会促进你行为上的转变,在我教书生涯的早期,我很幸运地感受到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