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回 斐波那契的伟大贡献

精通股票、债券、外汇技术分析的人都知道著名的“斐波那契数列”:

{1,1,2,3,5,8,13,21,34,55,89,……}

该数列中的每一项都等于前两项之和,例如2+3=5,5+8=13。此外数列延续排列得越长,相邻两个数字的比值将越接近黄金比例1∶1.618……

最近,网上证券公司免费提供的股票走势图,都会附带“斐波那契回调线”(Fibonacci retracement)工具。这种工具主要运用黄金比例来分割股票以及汇率的高点和低点,以揭示走势图上股价上涨或下跌行情中的反转点位(压力位和支撑位)。虽然这种方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与占星术类似,但仍有很多投资者对其非常关注。在毫无头绪时,可以用“斐波那契回调线”来估算“反转点”。

黄金比例是一个非常神奇的数字,不仅被用于人造之物——帕特农神殿、米洛斯的维纳斯、信用卡的长宽之比等,在自然界也大量存在,如海螺的外形等。此外,在分析股票走势图时,斐波那契数列不仅用于计算差价,还可以用来计算行情反转点的持续天数,以及在“艾略特波浪理论”(市场走势由波浪构成,且按周期重复循环波动)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直到现在仍有很多大型金融机构的证券分析师信奉艾略特波浪理论,其神秘色彩在现代也尚未褪色。

然而,斐波那契在金融史上的意义远不止于此。

15世纪之前,欧洲几乎所有的账簿都采用罗马数字记账。例如,“七千六百九十九”用罗马数字表示,则为“VIIM.VIC.IIIIXX.XVIIII”。其中M表示1000,C表示100,XX表示20。不难看出,罗马数字无法用于计算,只能用于标示数字,实际计算时,方法并不比美索不达米亚的泥丸先进多少,需要利用算盘或者其他类似的工具。10

斐波那契,本名为列奥纳多,“斐波那契”这个称呼是由其父的姓名“波那契”(bonacci)和“斐波”(Fibo,意为儿子)合成而来。他的父亲在因斜塔而闻名的比萨任职,是一名海关职员。父亲工作单位的一名阿拉伯数学家曾对斐波那契谈到过印度-阿拉伯数字记数法,斐波那契深受启发,刻苦钻研。这也正是受惠于上面提到的“伊斯兰治下的和平”。

后来,斐波那契前往埃及、叙利亚、希腊以及西西里岛等地游学,并在1202年手书写下《计算之书》11,遗憾的是当时还没有印刷机器。斐波那契通过这本书,将包含“0”以及位数概念的阿拉伯数字介绍到了西方世界。在这之后,欧洲逐渐开始采用竖式进行加减运算。

《计算之书》不仅是一本理论书,也是一本实践指导手册。其中例题极为丰富,除簿记外,甚至还有被基督教禁止的利率计算的例题。

在保守的中世纪,即使是先进合理的方法,也并不容易被普及。1229年,佛罗伦萨的货币兑换商行会宣布,禁止使用新的数字符号(阿拉伯数字)。然而,被视为“异端”的斐波那契能够闻名于世,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腓特烈二世。腓特烈二世头脑聪慧且对科学极感兴趣,以至于和罗马教皇势不两立,甚至两度被逐出教门。《计算之书》深受皇帝的青睐。据说,1220年当腓特烈二世访问比萨时,特地召见了斐波那契,并令其解答三次方程式问题。为此,斐波那契撰写了《平方数书》,献给了皇帝。至于为何关于三次方程的书籍会取名为“平方数”,并无从知晓。

阿拉伯数字虽在数学家中引起了轰动,但在较为保守的金融领域却一直备受冷落。其原因不仅在于阿拉伯数字是“来自异教徒的异端”,而且容易造假,比如将1改为7,或者将0改为6。阿拉伯数字真正开始广泛用于簿记,要等到古腾堡发明印刷机(约1445年)与活字出现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