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钢
我是个泡在茶中过日子的人,每天起床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接上电水壶烧水泡茶。注水入杯中,看着杯里青绿嫩黄的茶叶上下缓缓升降,逐渐舒展开来,视觉很舒服,心情向上。啜上一小口,觉得这个世界还算美好,让我每天能喝上这么清香的茶。我爱喝绿茶,很少喝红茶。虽然是云南人,却不喜欢喝普洱茶。别人每每奇怪,我也弄不清楚为何这样。
一
七八年前的一个夏天,我带纽约的大学生到黄山,在山下的屯溪古镇买到黄山毛峰,刚喝几口,顿觉神清气爽,感到如同遇上多年知己。黄山茶叶在唐朝时开始出名,毛峰属中国十大名茶,清朝谢正安创制,后来成了贡茶。从结缘毛峰起,我觉得我似乎对某一类绿茶特别喜欢,喝了舒服,心情随之愉快。龙井茶自然是不用说的。我曾在纽约天茗茶庄花了一百多美金买了约一两重的龙井春茶。开水冲到杯里,茶香四溢,确是好茶。不过后来发现龙井虽香,却不很经泡,续水一次之后味道明显就淡了,而毛峰的味道就持续长一些,续水三四次,喝到口中仍有香味。我想这是否与当地水土有关。龙井出自西湖地区,那里湖光山色,妩媚无瑕,但处丘陵,地势稍微平坦。黄山地处峻岭,终年笼罩在云雾之中,茶叶多得高山雨露的滋润,滋味自然更为隽永。
六年前到成都看朋友,他开车带我到蒙顶山买茶。蒙顶山在成都西南一百多公里的雅安地区,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好去处。我们驾车沿盘山公路蜿蜒而上,山高林密,越往上开,越有云遮雾罩的感觉,车子如同驶入了重重云雾的幕帐之中。黄山是平地突兀拔起的一群高峰,山势明显,蒙顶山却是幅员广大,群山绵延,峰峦叠嶂,林海茫茫,入山之后游人竟不知身在何处。
雅安为著名的雨城,多雨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5摄氏度,雨天有两百多天,常年降水量达两千毫米以上,古称“西蜀漏天”,就像天在那里破了一个洞,雨水不停流下来。在蒙顶山,我们听当地人念了一副对联:“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这副对联说的就是蒙顶山出的“仙茶”。
蒙顶山是我国有文字记载人工种植茶叶最早的地方,那里的海拔高度、土壤、气候等条件非常适合茶叶的生长。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茶祖师吴理真开始在蒙顶山驯化野生茶树,开始了种茶的历史。从野生茶到人工种植的茶,中国人历经数千年,精心培育出无数优良品种。茶是中国对世界做出的又一伟大文明贡献。
唐宋是蒙山茶的极盛时期。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蒙山茶被列为贡品,成为天子祭祀天地祖宗的专用茶,沿袭下来,长达一千二百多年。贡茶采自茶祖吴理真种下的七株“仙茶”。到清代,蒙顶五峰被列为禁地,七株仙茶被石栏围起,辟为“皇茶园”,至今犹存。
我和朋友直接去山里找茶农买茶。在加工茶叶的小作坊里,看到青翠欲滴的茶叶铺满了竹篾编织的长长的茶床,那满眼的青绿看了让人感动。茶农用几个高高的玻璃杯泡了不同级别的茶,淡黄色茶汤中青青的茶叶袅袅浮动。没喝几口,我就决定了买特级和一级的毛尖。两者的差别是特级为一芽一叶,一级是一芽二叶。也就是特级是清明后小叶刚刚出尖就采摘,而一级是稍后几天才采下,已长成一长一短两片细细的叶片。回来后喝了几次,确定了一级的味道更醇厚一些;特级毛尖叶片刚出,鲜嫩有余,味道则稍淡。
那天我们出山时带走了满满两个旅行袋的茶叶。茶农也谢谢我们大老远驾车诚心来买茶叶,请我们留下吃了一餐山里的农家饭。我们坐在宽大厨房的火塘边,听着屋外场院里鸡鸭傍晚归巢的鸣叫声,享受了一顿难得的美味。那灶头房梁上挂着西南地区农村常见的烟熏火腿和长条咸肉,火腿和肉块常年被烟熏火燎,表面布满青黑的烟灰,模样一点儿不招人,在案板上切开后却鲜红如锦缎,放在竹甑子里蒸熟之后,香味满屋。刚从地里摘来的瓜菜青椒,配上红红的火腿和新米饭,真是城里人吃不到的难得至味。
二
带着真空包装的蒙顶毛尖,我心满意足地回到纽约,放到冰箱里。这些茶叶够我喝半年了。等茶叶喝得差不多,一个学期也几乎结束,又到了下一个假期。我可以回去再订一批茶,又可对付半年光景,维持我在美国的惬意时光。
我想为何黄山毛峰和蒙顶毛尖会成为我的“favorite”(心爱的)茶叶?两种都是绿茶,但中国茶叶的种类有数千种之多,我却对这两种茶情有独钟,这里面很可能有点什么说不出道不明的原因。
和一位朋友喝茶时聊起了爱情,他说一个人对心仪的异性是心中有个标准的,他只会喜欢某一类型的女子,因为他发现以前谈过的女朋友和后来的妻子,相貌身材,都差不多,没有太大的变化。我想了一下,同意他的观点。就是说伴侣有可能是前定的,是脑中已经有一个范型,一种标准,遇上以后,就是她了,即所谓的一见钟情,不然为什么瞬间就确定了呢?一定有一个先验的,甚至小时候就有的形象在脑中,才会fall in love at the first sight(一见钟情)。
那么喝茶呢?据我的经验,差不多也是一回事。好多所谓的名茶,我喝后不以为然,留不下什么印象。我不经意地想过其中的原因,比如我不喜欢喝普洱茶,赫赫有名的乌龙茶系的各种名茶与我也建立不起感情,喝了不会为之心动。看来喝茶确实与找对象有相近之处。你可以找不止一位,但需是一类,否则不会真正动心。这一类,就是深藏你内心的理想型。
后来渐渐明白了。茶是一种复杂精微、敏感灵秀的植物,种类、产地和制法的不同,形成无数茶叶品种和特有的韵味,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只有诸多生长环境条件都具备了,才可能产出风味上乘、喝了直达心灵的好茶。当然,主观方面也同样重要:喝茶人的爱好,甚至可以说体质,才能决定什么是最适合自己的茶;如同心仪且投合的对象,在这个熙熙攘攘、人来人往的偌大世界里,并不是很多。
我不大喝普洱茶,不是一点不能喝,是不会在独自一人的时候去喝它,而这却是喝茶的重要时间。喝茶不同于喝酒,人能享受与茶单独在一起的时间。个人独处一室的时候,既是单独与自己相处,又是与整个世界相处。儒家强调的“慎独”,或者西方人看重的“solitude”(独处),是个人重要的空间和时间。
中国茶的原生地是云贵川西南三省。最古老的野生茶树,多半长在云南西南部的亚热带地区,都使用“普洱”这个集散地来冠名,统称“普洱茶”。普洱茶属于大叶种茶。一次友人送我一片普洱茶干叶,拿在手里,足有手掌那么长。我把它夹在书中做书签,现在也不知它躺在哪一本书中乘凉。
大叶茶是原生茶种,乔木属,在西双版纳最高者有三十多米,树龄两千七百多年。大叶茶中茶多酚含量高,味道醇香厚重。大叶茶制成的普洱茶配牦牛奶做成酥油茶,是寒冷的青藏高原补充体力帮助消化的最佳饮品。这也就是以肉食为主的藏族视普洱茶饼为珍宝的原因。据说早年用马驮的方式从茶马古道上运普洱茶进藏区,由于马背上的汗水和雨水浸湿了茶垛,途中茶叶开始发酵,形成了非人工制成的半发酵茶,产生一股特殊的味道,特别适合帮助消化油腻的食物。
红茶属于发酵茶,而绿茶则未经发酵。无独有偶,据说福建有名的乌龙茶也有一个有趣的传说,乌龙茶名来自“耍乌龙”一词。一位采茶小哥采好茶叶后因事耽搁,茶叶放置了一段时间后发酵了,出现了特殊的香味,因此得了“乌龙”这个名字,乌龙茶也成了有名的发酵茶。
有的人的胃可能不适应喝发酵的茶,我应该是其中之一。
相对于大叶茶宽大的叶片,小叶茶叶片不超过成人小指的长度和宽度,却内含更丰富的茶氨酸,这使得小叶茶滋味更为鲜爽、甘甜,茶香气也更为多样、持久。
我基本上找到了为什么我独爱黄山和蒙顶茶的原因。
如果说大叶茶是原生态的野生茶,小叶茶就是一种经过千年以上人工培植出来的有“文化”的茶。西南的云贵川三地也是小叶茶的原生地。几千年以来,西南三省的茶农从高大的乔木野生茶树培育出了矮矮的灌木小叶茶,逐步推广到中国的东南部。大叶茶缺了这一段向南中国广大地区推广栽种的历史,因此普洱茶产量占的比例不大,在几大茶类中单列一类。
一方水土养一方茶。土质、气温、湿度、光照、云雾雨露、海拔高度,还有土壤中含有的矿物质诸多因素影响了各个地方种植的小叶茶,使其风味和内涵多样化。高山出好茶,随着海拔升高,气温和湿度都有明显的变化,在一些高山区,雨量充沛,云雾多,空气湿度大,漫射光强,对茶树生长有利,但也不是愈高愈好,一般在1000到2300米之间。所谓漫射光,就是不直射的阳光。如同各地的人肤色深浅不同,与各地紫外线强弱有关,成都和贵阳地区雨雾天气多,阻挡了直射的阳光,那里女性的皮肤多白皙细嫩,而青藏高原的人脸上常有一块高原红,就是高原紫外线过强所致。
好茶叶要求的条件那么多,很难一一得到满足。中国哪些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呢?
三
没想到,我在贵州六盘水市找到了真爱。今年7月,我们北美作家采风团一行访问了六盘水,在水城青龙春茶叶公司品尝了当地的好茶。公司负责人龙力瑛女士,以六盘水人的直率热情,招待我们当地出产的高山茶“夜郎茗珠”。我端起精细的白瓷茶碗,轻轻啜了一口,立刻感到这茶的不一般;很快,我就辨出了它的韵味,与黄山毛峰和蒙顶毛尖是同一类茶,我的老朋友!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是那种与老友重逢的开心,舒心地喝着夜郎茗珠,那茶香沁人心脾,立刻感到神清气爽,浑身通泰。
龙女士以前是公务员,提前退休接手家族企业经营茶叶。她看上去不过四十出头的年纪,皮肤白皙,神情和蔼。如果不了解她的职业生涯,实在难将眼前这位干练的女企业家与“退休”这个概念联系起来。她双眼清亮有神,说话简洁明快,像我们遇见的多位六盘水人一样,言语行动间,透出一种能干潇洒的风度,有一股始终往前走的冲劲。
龙女士对她的茶叶一往情深,用母亲夸奖自己孩子一样的语气对我们说:“这是生长在海拔2000到2300米之间的茶叶,这个高度很重要。我们喝的这茶是一芽二叶。一般人会觉得一芽一叶更金贵,因它更嫩。其实稍大的一芽二叶更有滋味,因它在茶树上多长了几天。同时,这个时间采摘,对茶树也好。”
龙女士一边给我们十来个人麻利地泡茶一边侃侃而谈。她对茶叶的评论,深获我心,显然符合我多年喝茶得出的经验。我不住夸奖:“好茶!”一杯又一杯地接过龙女士端给我的香茶,细细品尝。
那天晚上真是一次难得的以茶会友,主客笑语欢声,茶香人情美,终久难忘。
作为茶叶原生地之一,贵州一些地区的地理环境,最适合小叶茶的生长。十大名茶之一的都匀毛尖,就来自贵州。贵州多半是黄色土壤,适合种植茶树。人们习惯使用云贵高原这个词,其实贵州的西部才是真正的高原;从中部的省会贵阳开始向西行,海拔高度逐渐增加。贵阳海拔仅1000米,位于云贵两省之间的乌蒙山脉的六盘水,海拔平均高度1800多米,正是种茶的理想高度。
六盘水夏天是全国最凉爽的地方,被誉为中国的“凉都”。这里的山地多半常年云雾缭绕,水汽弥漫,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昼夜温差大,具有种植名优茶的条件。这里的茶种植在富硒的煤层地带,经过检测,当地土壤的含硒量为每克0.376微克,茶叶的含硒均值为0.12微克。硒是人体需要的一种重要的物质,能活化免疫系统,减缓衰老。另外,高海拔地区的茶叶的生长期长,茶叶内在品质好。六盘水的茶叶氨基酸含量为4%~5%,而江南一带的茶为3%,贵州茶叶经久耐泡,清香馥郁。
科学的检测验证了我多年的喝茶感受。一些平原丘陵地区的名茶,尽管喝起来清香可口,但冲泡之后味道持续时间较短。即使是高山地区,也必须云雾多湿度高,才能产出好茶。这就解释了在几十公里之外,乌蒙山西侧的云南红土地,由于光照较强,气温偏高,就不出产同样的茶叶。
四
茶和人的身体之间存在一种对应关系。
各地茶的味道不同,养生功效也不同,也与人的个体差异相适应。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茶是天地精华。中国人信仰万物一体的自然哲学,天人合一,认为人身上的成分与从小生长地区的土壤成分存在一种联系。几个世纪前,广东、福建地区离家远涉南洋的人常包一包老屋屋角的土带在身边,在异乡身体不适时抓一点泡水喝下,据说能治水土不服之疾。这种做法后来被医学证明是有科学依据的。茶树从天地汲取养分,一个地方种植的茶,也一定汲取了那个地方水土中的精华。
咖啡和茶作为饮料,都具有提神醒脑的效用,但两者还是很不相同的。咖啡因具有强刺激神经的作用,而茶多酚对神经的影响却要和缓得多。另外,喝茶可以续水,每次续水就冲淡茶水了。而咖啡却没有续水一说,喝一杯就是一杯,对神经的刺激是实实在在的。据说,法国大文豪巴尔扎克为了保持清醒强大的创作力,每天持续不断喝咖啡,一生喝了五万杯咖啡,最后因心脏病发作去世。文学大师创作丰富让人敬仰,他的去世与过量饮用咖啡有一定关系,令人扼腕。若他改成喝绿茶,有可能长寿,会创作出更多伟大的文学作品。
饮食是文化的一部分。为什么中国人多半喜欢喝清香味纯的绿茶,对西方人喝茶时放糖还加牛奶的方式不十分认同,是因为这样的饮食习惯同自己的大相径庭,中国人认为这样喝茶就完全破坏了茶的天然味道。西方人的这种喝茶方法可能是与他们喜欢吃甜食喝甜饮料有关,也许是直接从喝咖啡带过来的习惯。
享受东方美食之后喝上一杯香茶,随之而来的是身体的舒坦和满足,那种心旷神怡的个中况味难于言表。自幼形成的饮食习惯根深蒂固,几乎无法改变;一个人在青少年时期常吃的食物,一辈子都难忘记。文化,笼统地说,就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其中就包括饮食习惯。
周末在我屋旁自种的竹林中喝茶,早晨的日光,照在身上暖洋洋的。水冲入杯,墨绿色的小小茶粒像一个个紧紧攥着的小小拳头,缓缓张开,慢慢伸长成不到小拇指长的叶片,叶色从深绿渐渐转成淡黄。看着茶叶在杯中舒展开来的短短一两分钟,就像看着睡足的婴儿醒来,张开双眼,伸个懒腰,露出小笑脸的样子,真是可爱极了。简直就是一幅赏心悦目的美图!
有了暖心提神的绿茶,我在美国的日子就会过得心安理得,精神上如同获得了一种加持;情绪也能保持稳定,艰难困苦,就不大算一回事。一杯清茶在手,他乡几分似故乡。
近年流传一首歌,名叫《乡愁》,歌词是这样的:
乡愁是一碗水,乡愁是一杯酒,
乡愁是一朵云,乡愁是一生情,
年深外境犹吾境,日久他乡即故乡。
游子,你可记得土地的芳香?
妈妈,你可知道儿女的心肠?
“乡愁是一杯酒”,其中的“酒”字,也可改为“茶”。从味道绵远的茶香中,我喝出了故国土地的芳香,安抚了思乡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