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钢
贵州虽然山多平地少,却是一个山清水秀的省份。位于西南一隅,天高地远,交通不便,历史上,贵州与中原地区处于一种半隔绝的状态,直到六百多年前的明代,开拓西南,汉人才开始以屯军垦荒的方式大规模进入贵州。历史和地理的阻隔让中原人难于接触这片秀丽奇绝的山水,如同一位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绝色女子,少有人领略她惊人的美丽。
地处贵州西北的六盘水市,海拔最高,山水更具独特的风姿。六盘水山美水美,山云遮雾障,青幽深邃;水清澈宁静,没有污染。在六盘水度过的短短十日,我们徜徉在山水之间,流连忘返,沉迷于她的秀美和神奇之中。
龙山与明湖
六盘水师范学院的校园很美。
校园依山傍水,背靠连绵的龙山,与毗邻的明湖国家湿地公园浑然一体。龙山是一组不很高的黛青色山峰,自西向东迤逦排开。陪同我们的龙尚国老师介绍,龙山的位置坐落在中国两大水系的中间,一边是长江,另一边是珠江;龙山正好是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的分水岭。身处整个南中国的水源之地,我心里不由得生出敬仰之情。
六盘水的山有的地方群山连绵,深沟大谷,气势逼人;有的山势并不险峻,显得温和亲切,眼前的龙山就属后一类。龙山的各个山峰,线条柔和,有点像一个个隆起的窝窝头,不很陡峭,看上去虽然拔地而起,却也心可接,身可至。
一幢幢浅色学校建筑依山而建,样式各异,有圆有方,造型和明亮的色彩配合周围的山光水色。学生和教职工宿舍,建在山上最高的位置,一线排开,白色的石楼梯沿山势一级级上去。设想若时间允许,爬上那石梯,到上面去观山景水景,一定美不胜收。下部的方形教学楼,体育馆半圆形屋顶如同太空馆,还有其他建筑,依次坐落在水汽氤氲的明湖边。
遥看不远处的群峰,笼在缥缈不定的淡淡云雾中,像一群仙女,着青黛衣,披了极薄的白色纱巾,隐隐飘动。过一会儿,山头薄雾渐渐散开,几分钟后雾又飘了回来。群峰在薄雾之中,时隐时现。隐时神秘莫测,现时青翠如洗。据龙老师说,龙山的雾是家常便饭,雨天有,晴天也有,早上晚上,无论何时都有。那淡淡流动的白雾,不知起自何处。似乎来自群峰山峦之中,也像起于青萍之末,从山脚的湖面升起。
我们走在高低蜿蜒的小路上,时而傍山,时而依水。这里气候湿润,植被茂盛,品类丰富,各种花卉让人目不暇接,看了兴致勃勃。路旁的树木不少是漂亮挺拔的,是两三米高的雪松。走着走着,一阵雨突然落了下来。这里雨水多,不到半小时,居然就下了两次短促阵雨。那雨水来得急,像是观音娘娘在空中从净瓶中拈出柳枝往空中一洒,密密的雨点就落下来,将我们一行人罩在密密的雨幕之中。令人惊奇的是,那雨水只落在我们周围几十米的范围内。我们身在雨中,看得见不远处的路面上干干的,并未见雨滴落下。
哗啦啦水花溅在路面上。仔细看,隐约就像一道移动的雨墙,可看出它移动的方向和速度;雨水排成队,从前方的路上经过,像极了赶路的人,急匆匆横过柏油马路,留下一摊摊溅落的亮晃晃的水花和水迹。那雨水赶路的步子,急匆匆来,又急匆匆走远了。撑着雨伞的我们,惊奇地看到雨幕之外,天上太阳依然是亮亮的。阳光斜射下来,罩在雨幕中的同事们,亮亮的,黄黄的,恍如一组金色的雕塑。
我长在云南,小时见惯了这种下雨时太阳还亮光光的景象。多年后的今日在贵州又相逢,不仅不奇怪,反而十分亲切。我对惊讶不已的作家们说,这叫“过路雨”,在西南地区的夏天很常见。有的时候在路上看见前方几十米远哗哗地下起了大雨,人站的一边却毫无雨点落下。那雨还会行路,就像天空中有辆洒水车,一边洒水,一边赶路,一路朝前走。雨也下得不长,不过几分钟,就停了,天上依旧是艳阳高照。传说中的“云南十八怪”之一是“这边下雨那边晒”。我脑中浮现了儿时在昆明的雨中与同伴嬉戏的场面,那是我们最快乐的时光。我们会在雨中踩着地上亮亮的水滩跳来跳去,一边唱着歌谣:“又出太阳又下雨,栽黄秧,吃白米!”
小时候没有想过水田里的秧苗为何叫“黄秧”。现在回想,可能是秧苗刚刚插到水田里,还未返青,绿色有点淡。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农人在田里插秧,来了一阵雨,这时太阳依然亮亮地高悬天空,周围的一切也都明晃晃的,田里的水像明镜一样,太阳光在水光的反射中,照得秧苗也明明亮亮的,有点接近黄色。
秀丽的龙山陪伴着清澈的明湖,湖光山色,野鸟驻足,一片静谧。身处图画般的景色中,人的心,自然就安定下来。
牂牁江
牂牁江连着珠江水系的北盘江,江面宽,水清澈。在大拐弯处的码头边,我们停船下锚,登上老王山去访问夜郎王宫。老王山又名郎山,伟岸雄峻,直插云端。夜郎王宫建在半山坡上,背靠神秘的郎山,俯视清澈的牂牁江。据说山顶的月亮洞里埋葬着夜郎国王和王后。
司马迁的《史记·西南夷列传》记述:“夜郎者,临牂牁江,江广百余步,足以行船。”“牂牁”这个词中的“牂”(zāng)是船的意思,“牁”(kē)是木桩,合在一起是水中系船的木桩。当年楚王派来开拓西南的大军,乘船顺江而来,在牂牁江岸下锚上岸。据专家多年的研究,老王山脚下,挖掘出规模庞大的宫殿建筑群,判定这里就是当年古夜郎国的都城所在地。
夜郎王宫几年前由专家设计,江南能工巧匠所建。这座宫殿的建造尊重历史,构思独特,极富民族特色,其外形、材料、制式及色泽,大异于常见的传统宫廷建筑。
强大的汉朝,分封边远民族地区为诸侯国。西南数以百计的部落中,夜郎国最为强大,北接荆楚,东及江淮,据说延伸达两千余里。云南拥有汉武帝赐的“滇王之印”,日本也发现了东汉光武帝颁授的同样制式的“汉委奴国王印”,但至今还未找到有历史记录的“夜郎王印”。不过夜郎国的强大是毋庸置疑的。同时期统治滇池区域的滇国,所有的居民加上军人不过五万多人,夜郎国却拥有精兵十万,是西南最强大的国家。“夜郎自大”这个国人熟悉但含有贬义的成语,追溯其源,却并不符合历史的真实。《汉书·西南夷传》记载:滇王问汉使:“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亦然。“汉孰与我大”这个问题首先是滇王问汉朝使者。“及夜郎侯亦然”,是说汉使到了夜郎,夜郎国王又问了一遍同一问题。人们并不知道这句话是滇王先说的,传说却将其记在了夜郎国的名下,多少有些冤枉,应该改为“滇王自大”才更合适。第一,这句话首先是滇王说的;第二,滇国小得多,与汉帝国远隔千山万水,才是坐井观天,不知天高地厚。
居高临下,俯视着牂牁江的夜郎王宫,依山傍水,气势非凡。王宫前面坡下两边立着石头砌成的钟鼓楼,中间是一级级淡黄色花岗岩铺成的石阶梯和数个平台,拾级而上,阶梯两旁矗立着一排威武雄壮的青铜猛士雕像,双手高高托起长长的弯牛角号仰天吹奏,形象生动,耳旁如同听到数十名猛士的号声,震天动地。吹号猛士和一些黝黑的面目狰狞的似人似魔的头像用青铜制成,中间的平台上矗立着一个直径约两米,高约十米的巨型青铜圆柱,肃穆庄严。
往上望去,位于坡顶的夜郎王宫,发散出一种巨大的威慑力。王宫外形有些像传统歇山顶大型建筑,不同于传统宫殿铺金色琉璃瓦,夜郎王宫为青灰色瓦,赭红砖墙面,看上去要朴素得多。也许正是这种朴素,更凸显一种原始的威猛和蛮力;最突出的是屋顶两侧一对巨大的尖角,两边朝上挑起,直刺蓝天,显示出一股特别尖锐和强大的力量。这个形象构思精妙,表达了历史和民族性格的内涵。南方农村常见的水牛,那粗大坚实的弯弯牛角,表达出南方少数民族倔强不屈的性格。上古蚩尤与黄帝炎帝作战时头戴的弯牛角,显示一副强悍无比的气派。
推开厚重的大门,走进王宫,光线略暗,光滑的黑色大理石地板,暗红的大门镶着金黄色铜条,凹凸不平的层砖迭出的青灰的内墙,挂着巨大的神秘黄铜面具,赭红的方形立柱上绘着形状古朴的黑龙,紫檀护栏上是神秘的图案。走近数米,上方一片炫目的金光,原来是顶上金光灿灿的梁柱和长方形藻井。略暗的背景中,突然面对强烈的光源,感到立刻身处一种巨大的权力重压之下,那力量的显示和集中,更甚于传统的宫殿。
下午,停在牂牁江边渡口的船长催我们回城吃晚饭。我们乘车从一条仅能通过一车的简易公路下山,满山坡抽穗的苞谷,快到收获的季节了。弯弯曲曲的下山路虽窄,但路面光滑平整。车行大半,快到江边,前面道路塌方,无法通车,我们只能下车步行,看到十来厘米厚的水泥路面,被自然力量扯成几片,裂纹密布,路面断裂处的豁口高低之差有十来厘米,露出下面褐红的土壤。
穿过坐落在山坡上的牂牁镇下山,房屋之间,青枝绿叶的芭蕉硕大修长的叶片,在晚风中摇动,似向人招手致意。两旁的民居古色古香,有民族风味。一位穿青布衣、缠青色头帕的老奶奶站在自家房门口对我们微笑,轻声讲了几句话,我们听不懂她的布依语。随后她搬出了竹凳子到屋外宽大的廊檐下,示意让我们坐下休息一会儿。老人家慈眉善目,面貌轮廓与汉族妇女略微不同,她发自内心的慈爱,见者感动。这样的真诚和善心,大约只能在一些乡下山野之地见到了。礼失求诸野,在当今社会,纯真淳朴特别让人感到弥足珍贵。
上船时,天近黄昏,暮色开始围拢过来,望着老王山黝黑的轮廓,我们默默与美丽的夜郎王宫和牂牁镇告别。
纳雍河
我们下榻在舜卿乡山上的一家小旅馆。旅馆居高临下,俯视宽阔的平寨水库,场院边上围一个朴素的木廊,上铺灰黑色的瓦。我们站在长廊里手把栏杆,欣赏下面波光粼粼的湖光山影。傍晚,在场地中央摆好木桌椅吃饭,吃的是山坡上种的南瓜、玉米以及放养的土鸡。
平寨水库是20世纪60年代兴办水利时修建的,现在是为省城贵阳供水的主要水源。我们去的那天刚好水库因近日雨水多开始泄洪。只见大坝一侧下面的溢洪道里被压缩得难受的水流从溢洪口向上喷出,形成一个高数十米,直径一两米的洁白水柱,像一条口吐白沫的白色巨龙,冲向蓝天;水流和水花在空中耗尽气力之后轰然塌下,摔到下面的水中,发出巨大的轰鸣声;水柱摔得粉身碎骨,白色水雾腾起,站在大坝上的我们看得直呼过瘾。这是一次自然伟力的展示,平时我们多半看见自然的宁静温和,偶尔突然暴露在自然伟力面前,颇感震撼。
平寨水库位于群山怀抱之中,据说深的地方有七八十米。云南和贵州的山多,常有山崖壁立的深沟大箐。这样的地形容易修建水库,只要在群山之中一个较为宽阔的地方,在两山之间建一个水坝,就能蓄水。云贵两省水力资源居全国首位,得益于深山峡谷中奔流的大江大河。
原计划乘船游览水库。水库大坝上穿着制服的人告诉我们,溢洪期间,水下暗流涌动,行船恐有危险,管理部门最近禁止船只入水。我们一行人按规定执行,乘船改为到山顶去欣赏水库的美景。
我们穿过路边的苞谷地,爬上一个叫作彭家嘴的最高山头,站在嶙峋怪石密布的山顶上,远近美景尽收眼底。纳雍江像一条青翠的绸带,缓缓流着,静静的江面上连一艘小船也见不到。江水在我们面前拐了一个大弯,远近的河道岸边石壁耸立,石壁青中带黄,红中间白。远处山峦起伏,沿江的山迂回环绕,曲里拐弯,凸出一段,又凹进去一段,江水也绕着山走,出现多条河道,不断地向纵深、向远处发展。极目所望,判不出哪一条是主航道。
迂回弯曲的群山之间,环绕着柏油公路,路边有绿色的碳素钢的护栏。蜿蜒的山间公路上,没有车辆,也没有行人。这天地自然的绝佳美景中,只见我们一行访客。山坡上,种满了苞谷,正在抽穗拔节。山窝中幢幢农家房屋,掩映在竹子和芭蕉林中。这时群山在夕阳的余晖中静立,极目远望,可以望到群峰沐浴在灿烂的烟霞之中。
龙尚国老师指点我看左前方一条横着的平缓的山,逐渐没入对岸的江面。他问我:“像不像一只鳄鱼?”我沿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对岸长条形的山,确实像一只青褐色的大鳄鱼,懒洋洋地卧在清澈的水边,嘴部渐渐没入江中,像是在喝水,又像在睡觉。
我仔细地看那山,越看越像一只大鳄鱼!我不禁有些迷惑了,为何山川水泽会像极了一些动物的形象。谁是那大手笔的雕塑家?对面山上的草木,以及一些裸露的岩石和土层,在整体上模塑出了一只巨大无比的鳄鱼,甚至鳄鱼皮肤的隆起和褶皱,下眼帘隆起一个包,都真真切切,似乎那鳄鱼半闭着眼,躺在水边打盹。鳄鱼身上那一块块的厚甲,也真真实实地再现。唯一不同的是它脊背高处竖起一排小而薄的山峰,像极了恐龙时代棘龙的背,这倒与鳄鱼没有什么关系。不过不管真实与否,鳄鱼也是古老的生物,与恐龙体型相似,不会让人感到视觉的突兀。
龙老师是本地人,热爱写作和摄影。他告诉我他小时候在这里的生活。那时候的日子对比现在是两重天,缺吃少穿,没有四通八达的柏油公路,当地小孩很少有上学念书的机会。龙老师还告诉我他的小学老师是从上海来的知青。我被他的故事深深地打动。我眼前出现几十年前的一个身材瘦小的少年,眼睛明亮,头发略微有点卷曲,坐在简陋的山村小学教室里挺直身子朗声地念书,放学后就去拾柴草,喂牲口,帮家里干活。
多么淳朴的人!生长在如诗如画的大自然中,艰苦生活中磨炼,一个山里少年,成长为国家干部、当地人引以为自豪的作家。当他说起当年,我在他眼中看到了他对老师的深情。他告诉我这清澈的纳雍河,往东流去,流进长江,一直往前流,最后流到上海,那里是他老师住的地方。
我羡慕龙老师生长在这么美的地方。好山好水出人才,龙老师这样一位富有诗情的人,被这有若天工的大美感动,拿起笔和相机,记录下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