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世界各国争夺留学生之战

日本在2007年报考大学、短期大学[3]的学生人数与大学、短期大学招生的学生总数基本上持平,从数字上看日本的大学已经进入了全入时代。随着日本人口出生率的下降以及老龄化社会的进展,日本的高等教育市场正在急剧萎缩,大学已经进入经营管理的“冰河期”。

据日本私立学校振兴互助事业团的调查,1996年生源不足的大学仅占大学总数的4%,2004年这个数字上升到29.1%,到2009年激增至近50%。不少大学早已开始依靠接收留学生来填充不足的生源。在世界范围内争夺留学生的竞争日益白热化的今天,是否招收留学生、如何接收留学生已经是关系到大学将来能否生存下去的重大问题。如何从根本上去完善大学的运营也已经迫在眉睫。

英国前首相布莱尔曾经说过,“21世纪的教育市场在中国”,他号召各大学去中国开辟市场招收学生。英国也和日本一样进入了一个人口出生率低下、老龄化日趋严重的社会,所以英国各大学正在不遗余力地积极与中国大学合作,抢占留学生市场,否则英国有不少大学将面临倒闭。

英国每年有100多所大学在中国举办留学招生说明会,竭尽全力直接从中国招收留学生。根据英国文化协会的报告,英国预计到2020年留学生的招收人数将增加到87万人,其中中国留学生预计会达到22.5万人。随着留学生的增加,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也十分可观,预计这些留学生将为英国带来130亿英镑的经济效益。

美国历来就非常重视招收留学生,2009年美国的留学生总数已达到69万余人,这些留学生在美国平均每年消费100多亿美元,已经成为美国获取外汇收入的重要来源。

法国政府也非常重视招收留学生,不但与中国大学合作选拔人才,还派负责招生的主要人员常驻中国。除此之外,他们还提供奖学金吸引优秀在校生到法国留学。

新加坡也在努力推进招收留学生工作。除了对优秀留学生给予奖学金之外,还出台了留学生贷款政策,贷款数额最大可以达到学费金额的80%。2004年新加坡政府对教育机构的投资是1.17亿美元,与2003年的7800万美元相比,增幅相当明显。2005年留学生人数已经达到6.6万人。新加坡政府还计划到2012年将留学生人数增加到15万。其目的之一是为了确保人才供给,二是为了借助于这些学成归国后有望在所在国担任要职的留学生来促进新加坡与其他国家友好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近些年来,在中国有志于去欧美国家留学的学生正在快速增加。为了确保能够招收到来自中国的优秀人才,欧美国家的大学非常积极地与中国大学合作。与欧美国家相比,日本的大学在从国外招收留学生方面却行动缓慢,表现逊色。

“大学要想生存,就要更多地招收留学生”,这已是不争的事实。日本有不少大学的领导层也最终认识到了这一点。近些年,一些知名的日本大学相继进军中国市场。北海道大学于2004年6月在北京开设了办事处,另外东北大学、东京大学、九州大学、早稻田大学、一桥大学、京都大学等50多所大学都在北京和上海开设了办事处。

为了招收优秀留学生,早稻田大学还与中国江苏省苏州市的高中合作,在苏州进行招生考试。还有一些大学同中国大学签订合作协议,互派教师和学生,相互承认学分。同时,直接去中国招收留学生的大学也在增加。

日本由于人口出生率下降,导致了招生的激烈竞争。由此也使日本大学的管理层产生了危机意识,成为他们主动出击、实施“中国战略”的原始动力。

为了保证这些大学能够在竞争中求得生存,当然也需要日本政府的支持。日本政府应该正视现实,学习其他国家的经验,像美国、英国、新加坡等国那样制订长期留学生招收计划,尽早调整和完善留学生政策,从各个方面支持大学多招收留学生,这样才符合日本的国家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