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按需供应“父母之爱”

你养宠物吗?人们可以亲近它,爱抚它,它也听话,讨人喜欢,对一些人来说,宠物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但实际上,抚养一个孩子比养一个宠物要复杂得多,为什么?因为孩子会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

在养宠物的时候,人们会把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投射到宠物身上,教它们规矩,教它们玩游戏,如果它不听话,我们也会批评、惩罚,实在不行,就把它送到宠物中心驯养。但是,宠物想这样吗?它们不会深入地思考,不会充分地表达,所以任由我们摆布,使它们变成了我们想要的样子。而孩子不同,尤其到了青春期,孩子们有独立的观点和见解,他们会“说”出来,我们必须尊重孩子,和孩子进行良好的沟通,如果孩子不依照我们的想法行事,我们也不能强硬地把他送去某个地方“改造”,我们需要不断地调整自身,去适应孩子,给孩子恰当的爱。

面对一个会“说话”的孩子,在亲子关系中最明智的做法是:孩子需要多少爱,就给孩子多少爱,按需供应,不要吝啬,也不要滥用。

• 克制“爱”的滥用

什么是爱的滥用?下面的案例值得深思:

小牧本应该上初三,可是辍学在家。他有一个哥哥,高三,也辍学在家。两个男孩和父亲母亲一起来到诊室寻求家庭治疗。

父亲很疲惫,他说:“孩子的妈妈有抑郁症,好多年了,我尽自己一切力量去照顾他们。每天早晨我都5点起床,给他们三个做好早饭之后,给他们准备好洗漱用品和换洗衣服,等孩子吃完早饭就送两个孩子上学,送完回来后,我就开始帮他们打扫他们的房间,洗衣服买菜,然后陪孩子妈妈出门散步——尽管我很讨厌散步。等孩子放学,我就开始辅导孩子功课,准备晚饭。我每天的时间表安排得很满很满,努力成为一个好丈夫、好父亲。”

“你这样做,不觉得辛苦吗?”我们问。

“当然辛苦,可是我能怎么办呢?我在一天,就要照顾好他们一天,作为丈夫和父亲,这是我应该做的。”

这个父亲看上去是一个好父亲,但是他的做法剥夺了妻子和孩子独立成长的机会。子女本应该学会自立,他却一手包办;妻子本应该承担母亲和妻子的角色,也被他大包大揽。物极必反,当他给家人的爱超出了理性的范围,那么就是一种伤害。越俎代庖地去照顾有能力照顾自己的人,只会让对方产生更大的依赖性,这就是爱的滥用。要想让家人健康,拥有健康的亲子关系,就需要克制爱的滥用,让孩子学会自尊自爱,学会自我照顾。

• 不要吝啬自己的爱

爱除了滥用,另一个极端就是吝啬付出自己的爱。

著名心理学家罗洛梅说过:“如果用现代心理分析工具,去分析每个人爱的意愿,我们会发现,爱的意愿的本质就是关注,为了完成意愿所需要的努力,就是关注的努力。”在对孩子付出爱的时候,关注是一种常见的表达方式。我们爱某一个人,一定会关注对方,而且会把自己的想法放到一边,调整心理状态,适应对方,而一个吝啬对自己孩子付出爱的父母,一定是一个不关注自己孩子的父母。

什么是关注?关注是一种实际行动,是一种付出,换个通俗易懂的方式来说,整天在嘴边挂着“孩子我爱你”的父母不一定是真正爱孩子的父母。可能说这话的父母“光说不练”,而放下手机和孩子聊一会儿天,下一盘棋,讨论周末怎么过的父母,才是真正关注孩子成长的父母,爱孩子的父母。

所以,家长需要让自己的“积极关注”落实到行动中来,这才是真正爱孩子。当然,懒惰是人性的一种,对孩子不吝啬付出自己的爱,就是让我们摆脱内心的惰性,去战胜自己内心的“不愿意”,爱可以使我们有勇气去战胜自己。

心理小课堂

罗洛·梅,美国存在主义心理学之父,也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杰出代表。20世纪中叶,他把欧洲的存在主义哲学和心理学思想介绍到了美国,开创了美国的存在分析学和存在心理治疗。他的著述颇丰,推动了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发展,也拓展了心理治疗的方法和手段。曾两次获得了克里斯托弗奖章、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临床心理学科学和职业杰出贡献奖和美国心理学基金会颁发的心理学终身成就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