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若比邻

——访问印度尼西亚散记

林西

(1965年2月22日)

鹰击长空

地面在欢呼,群山在后退,江河在让路……一切都远远地留在后面了。我们,中国——印度尼西亚航线通航中国友好代表团,离开了亲爱的、欣欣向荣的祖国,乘着印度尼西亚鹰航空公司的飞机,越过晨雾,掠过云霞,穿过长空,飞向亲密的邻邦,飞向绿色的雅加达。

飞过香港不久,便是南海上空。俯窗看去,一片浩瀚的烟波,望不尽滔滔白浪。在高空看海洋,就像在平地上仰望天宇一样:絮絮的白云,浮在海浪的上面;扑朔迷离,无边无际。过南海,约11时许,我们这只“自由之鹰”进入越南南方的上空。我们激动极了,每个人的脸,紧紧贴住飞机的窗玻璃,注视大地。在那里,青山连绵不断,森林郁郁葱葱,大地被绿色的绒毯完全遮盖。我们每一个人都清楚地意识到,就在那波涛一般的“青纱帐”里,到处燃烧着反帝斗争的烈火,到处开满争取自由、独立的英雄花!这时候,大家都沉默着,向反帝前线的英勇的南越人民致敬,祝他们获得一个接一个的新的胜利。这复仇的火,燃烧着整个南洋。

北京时间3时多,过赤道,云层极厚。我们把表拨慢一小时,以适应印度尼西亚的时间。下午3时多,飞机在雅加达马腰兰机场徐徐降落。雅加达呵,高举反帝旗帜的城市,我们距离得多么遥远,可又多么亲近!过去,我们之间有着巍巍高山,渺渺重洋,但我们两国人民却一直是息息相通,心心相印;自从中国——印度尼西亚航线通航,一座空中的金桥,在我们两国之间架起,就是万水千山也无法隔断我们友谊的道路了,我们披着中国朝阳的光芒出发,迎接我们的,是印度尼西亚午后的椰风蕉雨!“天涯若比邻”,我们这才算是真正体会到了这句话的含意。

南国正芳春

《雅加达——北京》的歌声一浪高似一浪,穿着彩色缤纷的花衣的印度尼西亚姑娘,就像披着一天的彩霞,她们把美丽的花环套在我们的项上;全副武装的民兵,持枪肃立;欢迎人群挥动着红旗和花束,高呼着“印度尼西亚——中国万岁”——我们一下飞机就被卷入青春、友谊和热情的海洋中。

刚刚下过阵雨,欢迎的人群衣服上还留着雨水的痕迹。雨过天晴,一片苍翠。深艳的、砖红色的土壤,同生长在上面的、翠绿色的植物相辉映,给人一种生机蓬勃的、愉快的印象。在这个东南亚最大的城市里,随处可以看见绿茵一般的草地,散珠激玉一般的喷泉。一切植物都好像迫不及待地生长着,有使用不尽的生命力。有些路边种着椰树,树高达五六丈,树干挺拔,羽状的复叶丛生在树顶上,向四面八方散开。印度尼西亚的朋友们说,椰树的形象象征着独立和自由,确是相似。因此,雅加达又名“椰城”。

1月,正是雅加达的雨季。在这里,听见了对我们来说是1965年的第一声春雷。其实,在印度尼西亚人民的心目中,第一声春雷并不是从大自然的太空里响起的,苏加诺总统宣布印度尼西亚退出联合国的决定,就是一声振奋人心的、真正的春雷!这一声春雷,再一次掀起了印度尼西亚人民反帝斗争的急潮热浪。印度尼西亚人民爱以雷电作为他们争取自由与独立的斗争的象征。我们参观当年苏加诺总统宣布印度尼西亚独立的地方——蓝图馆时,就发现有一座以雷电形状作标志的纪念建筑。它使人想起了暴风骤雨、电闪雷鸣,不由得一阵阵的激动和兴奋。据印度尼西亚的朋友们说,就在我们到达的两天前,这里曾经出现过15万人的示威游行队伍,他们的歌声、口号声,他们的脚步声,吓跑了原先看去很神气的美国驻印度尼西亚大使琼斯。

来到这样一个战旗高举的兄弟之邦,听到这样使人振奋的消息,我从心底感到骄傲。我沿着示威游行队伍走过的道路,不由满怀赞叹:雅加达呵,像你的挺拔的椰树那样,在暴风雨中,为争取独立和自由而战斗吧!

当我们参观鹰航空公司的维修厂时,工人们充满着无畏的、高昂的战斗激情欢迎我们。他们的工会代表自豪地述说他们为反对美国军用飞机降落而进行的斗争。他们说:“如果帝国主义敢于侵犯我们,它不仅会遭受到强大的武装部队的反击,也将陷入强大的、起来保卫祖国的民兵的包围之中!”是的,印度尼西亚人民是恐吓不倒、镇压不住的,现在,挑衅在进行,反抗也在进行。我们行过之处,人群不断向我们伸出大拇指,一群群孩子也高举小手,喊着“默迪加!”(独立之意)……

一天中午,我们在著名的使节旅馆进餐,餐毕,旅馆的全体工人列队欢送我们,赠送给我们一件极有意义的礼物——他们自己绘就的一幅巨画。画面上,一位印度尼西亚妇女,怀抱婴儿,一手拉着长长的纤绳,拖着一条大船,面向太阳,奋力前进。在她的后面,是拉纤的集体,看到这幅画,我为它的深远的含意所深深感动了。画,反映了印度尼西亚人民的坚定意志:依靠自己的双手,自力更生,同舟共济,奔向光明……我久久地凝视这幅画。不,这不只是一幅画。这是印度尼西亚人民的形象的誓言,是印度尼西亚人民的坚强的性格的写照。我轻轻地抚摸着这幅画的边缘,好像摸到了印度尼西亚人民激荡地跳动着的脉搏,摸到了他们那一颗颗火热的心房!

是的,在这个丰富多彩的千岛之国,一切都处在生机勃勃的芳春时代,这个国家的肥沃的土地孕育着的一切希望的种子,正在春雷震动下苏醒,正在春风春雨的滋润下抽芽。

翠链上的明珠

从雅加达出发,来到“花园中的花园”——茂物;山城万隆;爪哇文化中心——日惹。这些各具风光的城市,使我们进一步领悟到印度尼西亚人民为什么那么热爱自己的祖国,并且为维护祖国的自由独立而不畏强暴,勇敢斗争。

我们的汽车在闻名世界的茂物热带植物园中奔驰了近一个小时,仍然没能仔细地遍览这个具有百多年历史的植物园的丰富内容。我们看到了名副其实的青山绿水、参天古木、各色鲜花。大树的下面,覆盖着一望无际的浅草,放眼望去,真个是“绿满天涯”。我们开玩笑说,在这个国家里,大概根本不存在什么“绿化任务”。植物园的隔邻,是古老的茂物宫,1963年4月刘少奇主席访问印度尼西亚,就曾在茂物宫下榻。茂物宫是1856年建立的,过去是荷兰殖民者荷印总督的“行宫”,印度尼西亚独立后,改为苏加诺总统的别墅。苏加诺总统就在这里接见了我们。苏加诺总统对我们说,印度尼西亚和中国两国人民为反对美帝国主义而斗争的目标是一致的,印度尼西亚人民永远把中国人民当作最忠诚、最知己的战友。哈蒂妮夫人也热情地和我们交谈,招待我们吃精美的印度尼西亚点心,看苏加诺总统收藏的许多著名的油画。

见到中国客人,苏加诺总统总是不忘提起为他治好了病的中国医疗组,不忘记提起对医生们的想念和感谢。在点缀着梅花鹿群的绿茵般的广阔的草坪上,在喷泉和睡莲组成优美图案的水池与浅溪环绕着的地方,我们望着这位刚刚勇敢地作出退出联合国的决定的总统,为他的健康而感到高兴。

来到山城万隆,遥向着北面海拔一千多米的覆舟山。这座游览火山山顶始终飘动着雾一样的白色轻烟和有节奏的响声。我们的住所正对着著名的亚非会议会址。亚非会议开过已经十年了,它反映了亚洲、非洲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反对殖民主义,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促进友好团结的共同愿望。这样的愿望,被人们称为“万隆精神”。十年间,“万隆精神”正像覆舟山的火焰一样,燃烧在亚洲和非洲人民的心底,愈来愈猛烈地掀起了反帝反殖民主义的斗争风暴。

在这座使人难忘的山城里,我会见了一群华侨青年。他们对我这个来自祖国的客人表现了很大的热情,围着我,希望从我这里听到广东的建设情况。我们的飞机起飞后,他们把自己的手帕掏出来,连成一字,高高扬起,使我们在远远的晴空还能看见这些代表深情厚意的手帕如同一群洁白的乳鸽在春风里飞翔。

万隆东部的日惹,是一座象征着美丽和幸福的小城(市长说日惹就是幸福之城的意思),它宁静、雅致、整洁,有着古色古香的风味,它的建筑物还保留着两百年前爪哇王城的模样。在这里,我第一次欣赏了一千多年前用精美石雕堆砌而成的“婆罗浮屠”。这个世界闻名的古代建筑共有十级,7.5万立方米,据说他象征着由人间升向天堂的“艰巨”的道路。当地的朋友们说,日惹在1946年至1950年间,是印度尼西亚抗战首都,我们就住在当时苏加诺总统的总统府阿贡宫。在印度尼西亚人民长期反抗荷兰殖民者的历史上,日惹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从前听说印度尼西亚的科学家培育了一种新的水稻品种,每粒谷子有花生米那么大,我们都很惊奇。可到了日惹,我们才发现,很多植物来到这里都会长得特别硕大。这里有半尺长的杨桃,半斤重点的香蕉;椰子非但大,而且肉质细嫩得像荸荠一样。游过浮屠,喝上一杯清甜的椰汁,真是沁人肺腑,暑气全消。

日惹的气候是热点,路边就是密密的森林,雨季平均温度仍在30℃左右。但是日惹的青年对中国客人的友谊却更热,更亲密。他们和我们一见面就熟识起来,围着要和我们照相,把我们随身带的小礼品都搜罗一空,还不断地问长问短。他们的热情,使我久久不能忘却。

印度尼西亚的民族,是聪明、智慧、勤奋的民族。这一点,不仅表现在他们的斗争事业上,也突出而集中地表现在他们的艺术事业上。我们在印度尼西亚的日子里,有机会欣赏了那里的清新悦耳的民歌和色彩鲜明、姿态万千的民间舞蹈。在为我们举行的表演晚会上,有传统舞蹈,也有新创的民间舞。前者,使人长久为那奥妙而美好的眼神、手势,丰富多彩的身姿神态而惊叹;后者,使人为古老的艺术和崭新的内容和谐结合而兴奋不止。特别是那些歌颂自力更生精神,歌颂人民团结的意志和表现劳动生活的舞蹈,给印度尼西亚歌舞艺术的宝库增添了新的宝藏。这说明,印度尼西亚的进步的艺术家们在探索歌舞艺术表现生活的过程中,已经有了可喜的成就。当他们为中国、印度尼西亚友谊而歌唱中国歌曲《歌唱祖国》与《三门峡》等歌曲时,两国人民热情的心紧紧地交织在一起了。

如果把印度尼西亚比作赤道上的一串翠玉项链,我们不能不认为,所有它的那些美好的城市,它的那些古老的和年轻的艺术,都是组成这串项链的晶莹的碧玉和明珠。为这样的国家、这样的民族争取独立、自由,人民怎么会吝惜自己的最后一滴血?

相永好,不言别

我们在印度尼西亚访问的最后一个地方,是峇厘。这也是给予我印象最深、使我经久难忘的一个城市。关心印度尼西亚的人该记得著名的阿贡火山吧,阿贡火山就是峇厘拥有的五座锥形火山峰中最高的一座山峰。峇厘人认为,自然界的高大形象,是善良和强大的化身,所以,阿贡火山被他们看作是神圣的地方。为我们开车的司机对我们说,1963年,阿贡火山爆发了,连声巨响,声传50公里之外,喷出的气流冲到十公里高空,火山灰到处弥漫,两千度的岩浆,给周围的人民造成了一场浩劫;这条公路也为厚厚的火山灰所覆盖,久久不能通车。可是,峇厘人民仍然以他们所理解的阿贡火山的精神——高大、坚强的精神,在火山熔岩的沙砾堆上,播下了希望的种子。才不过两度春风,在火山爆发的范围内,绿草生长起来了,小树苗摇摇曳曳地成活起来了;烧毁的树木也发出了新枝;一切植物又在复生。我们走过无垠的田野,看见人们正在欢乐地收割。面对着火山爆发遗留下来的焦土,面对着丰收的场面,我的心中有着多么强烈的激动之情啊!我们从广州带来的友谊的果树——20株荔枝苗就种植在峇厘。但愿它们在这英雄的土地上,和所有印度尼西亚的植物一起,战胜任何灾难,茁壮地成长。

峇厘的朋友喜欢说中国、道中国,喜欢传诵有关峇厘和中国之间的美丽传说。他们说,驾鸽南翔的中国姑娘,在峇厘停下了鸽子洁白的羽翼,找到了自己幸福的未来,为印度尼西亚的民族注入了中国的血液。因此,中国不单是印度尼西亚的邻邦,也是印度尼西亚的亲戚。那天,峇厘艺术馆馆长带我们看到牡丹和金鱼的雕塑形象,看到近千年的庙宇镶嵌着的我们祖国的、像越秀公园和北园酒家那样的琉璃通花,以及各种各样的青瓷、彩瓷碟子的时候,我们对两国人民的传统友谊,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在峇厘,我们还高兴地听到这里人民和华侨一直和睦相处的消息。

不论在雅加达,在峇厘,在日惹,我都遇见很多访问过中国、并在广州停留过的印度尼西亚的朋友,我觉得和他们之间已经有了很长、很长的友谊。峇厘省省长和夫人去年就曾经到广州访问过,他希望下一次能够在印度尼西亚见面,这次一见面他就高兴地说:“您果然来了!”大家重逢,分外亲切,他把全家的照片送给了我作纪念。

经过短短的九天,我们从峇厘再经雅加达回到了祖国。回来的时候,我的手上多了一样别致的礼物——几盆吐着艳红蕊箭的兰花。我们小心地在兰花根上覆盖着中国的泥土,让它沐浴着中国的灿烂的阳光。看着兰花,想起根植在峇厘的荔枝,我觉得,我们并没有离开印度尼西亚。印度尼西亚——中国友好协会为我们举行送别茶会时,艾地同志的亲切笑脸还闪动在我的记忆里。亲爱的邻邦,亲爱的朋友们,亲爱的同志们,让我们的心永远跳跃在一起,永远不要说“分别”两个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