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其实你不用讨好谁

释放情绪,忠于自己

克制情绪是衡量一个成年人成熟与否的标志,而磨平个体的棱角,消除性格中的差异性是多年教育践行的原则。2003年中国拍摄了一部纪录片,追踪反映了武汉一所寄宿制幼儿园的孩子们从入园到毕业的生活,其中有个叫马玉兰的小姑娘,一直调皮捣蛋,不守规矩。多年后,马玉兰的老师骄傲地说:“我终于把马玉兰教好了。”眼前的马玉兰也不再是那个个性突出的小孩。中国教育一味追求无规矩不成方圆,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渐渐失去了本来的个性和主见。

所谓物以稀为贵。时代越来越进步的今天,反而是个性鲜明的人更容易赢得他人的喜爱。从毒舌敢言的金星,到球场上嚣张霸气的张继科,都深受大众喜爱。为什么呢?首先自然是本专业的能力和素质要扎实过硬,其次便是他们独树一帜的性格让人欣赏。我们不再喜欢一团和气,切不中要害,点不到重点的评委,也对满口大道理,在竞技体育中表现得对胜负满不在乎、故作姿态的运动员感到厌倦。我们更喜欢金星、张继科这样赤裸裸表现他们的喜恶,表现他们对成功的渴望,对失败的沮丧,因为他们更真实,更像有血有肉的人。

而反观自身呢?你是不是也是个有主见,并敢于表达自我的人?众所周知,演员进入表演系的第一课就是解放天性课程。天性是人先天具有的品质性情,人的天性由于年龄的增长,受外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会变得越来越受拘束,那种与生俱来的天真无邪,自然流露的真情实感会被隐藏和磨灭,因而失去最本质可贵的状态。表演系的学生以后要演绎各种各样的角色,当然首先要放松身心,排除杂念和限制。

其实每个人都需要在内心实现一场自我解放。这就像一面镜子,但照的不是你的脸你的身材你的外在,而是你的内心,你的欲望和诉求,照出最真实的你。如果没有这样的自省,外在的种种诱惑很可能令人迷失。

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要做个懂礼貌的好孩子。什么是懂礼貌呢?就是去别人家做客吃饭,即使菜不合口味,也要说好吃,逢年过节更是要说吉利话讨个喜头。很多人把这样的习惯带到了成年,就出现这样的场景:同事穿了件在你看来不是很漂亮的裙子,但你还是会夸赞漂亮。安静的办公室里,如果谁起了头,说了句无关痛痒的话题,四下无人应答,眼看着要冷场尴尬时,你一定会接个话茬,就算你也觉得这个话题没有什么意思,也会嗯嗯地表示应和,仿佛你有那个义务调动全场气氛。也因此,你可能拯救了很多冷场,在复杂的工作环境中也拥有不错的人缘,并一直对这种做法的正确性深信不疑。

Smile以前就是这样的人,甚至她的名字就是因为很爱笑,HR随口说了句:“你就叫Smile吧,挺合适的。”可是为什么说她以前是这样的人呢?是因为Smile越来越对这样的自己感觉到力不从心。上班时一直笑嘻嘻的,因为并不觉得好笑,笑容也难免僵硬。最关键的还不是这个,而是一到下班时分,四下无人时,Smile就瞬间仿佛换了个人,感觉非常疲惫。白天那个与人谈笑风生的自己耗费了太多的体力,演得太辛苦。

和很多鲜明地表达喜欢和厌恶的人不同,有一些人看起来活得很热闹,任何人的话题都能引起他/她的反应,或是激发笑点。但Smile实际上比任何人都无动于衷。长期表里不一地表达情绪,迎合他人情绪做出不符合内心感受的情绪反应,加剧了Smile情绪的压力,陷自己于越来越无法走出的郁结之中,渐渐地她把这种情绪也带到了人前,但是理性在克制自己,不应该这样。内心一个从前的自己,一个现在无精打采的自己无时无刻不在打架。

她变得越来越不想见人,也不想被别人联系。连以前同学的婚礼,也是被朋友硬逼着一起来参加的。Smile那一桌的席卡上写着的,基本都是她大学同学的名字。毕业之后,她只跟一个同学有来往,其他的人联系并不多。很久没见的同学,在她眼里都发生了不少变化。

当时坐在她对面的一个女同学,上学时是个土里土气的胖姑娘,几年不见已经变成了窈窕的职场丽人。“我们加个微信吧!”和她们寒暄了几句后,这个女生主动说。Smile加了她的微信,顺势点开朋友圈翻看,心里有点惊讶,因为这个女同学的生活很丰富,很多状态都很逗比很有趣,抖机灵也抖得一点不让人反感。Smile突然有点自卑,她发现自己并不常发朋友圈,而且尤其很少有自拍。大家还充满着青春活力,仿佛只有自己内心早已老态龙钟,提不起劲去做任何事了。

女同学喊大家一起拍照:“来来来合个影,我要发到班级群里给那帮宅男看看,叫他们今天不来!”她招呼Smile.跟往常一样,她拒绝了。大家都说见过不美的女人,没见过不臭美不爱拍照的女人。Smile不是不喜欢拍照,只不过她觉得自己不上相,拍出来的照片不美。看到照片上的自己,她有时候觉得脸太大了,气色太差了,黑眼圈太重了,总之哪哪儿都不顺眼。爸妈总跟她说,我们家闺女哪都挺好的,她想那不就是亲生父母自恋情结的投射嘛。朋友也说拍得不丑啊,她觉得那都是善意的安慰吧。

她还很怕见到从前的同学,尤其是很久没见过的,偶遇到也总是尽量避开,不想上前打招呼。她自己也不知道原因是什么,事后心里也有点自责,同学一场实在不应该这样冷漠,但她真的不想给以前的同学看到现在的丑样子,曾经非常消瘦的她,大概因为工作之后的伙食太好了,一下子胖了好多。虽然体重还在正常范围内,但体型和从前的她相比,已经发福了许多。Smile想起大学口语考试时,老师问她:“Are you a perfectionist?“(你是完美主义者吗?)她坚定地说不是。但临近毕业时,大家都在惶恐的当口,几个同学促膝长谈了一次。

同学要么已经签了协议,要么已经找到了落脚的地方。大家都在敞开心扉说自己最满意自己表现的,是在大学的几年级,Smile当时说不知道,感觉都差不多。但说起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Smile很清楚,要成绩拔尖,多才多艺,然后组织能力、社交能力什么的也不能弱……反正不是自己这样的。当时就有人说,你太完美主义了。

当Smile越来越找不到工作状态,提不起精神,对自己越发不满时,她想起了那天的谈话。难道是完美主义在作祟吗?

身为完美主义者是很辛苦的事,相比于喜欢对他人严苛要求的人来说,完美主义者几乎在和自己死磕的道路上自酿苦果。对自己横挑鼻子竖挑眼,从外貌到内在没一样令自己满意。他们多半很善于发现身边人的美,比如Smile,她从来不会嫉妒女生,反而很羡慕有的女生丰乳肥臀,很具有女性魅力,也非常欣赏婚礼上那个长相平凡女同学的自信心。

她总是善于发现其他人的优点,忽略他们的短板。完美主义者总是希望自己十全十美,免不了用别人的长处来羞辱自己的短板,在挑剔的眼光中,让自己一点点地失去自信,仿佛站到了哈哈镜的前头,严重脱离实际状况,自我评价过低,感觉自己越发不行,几乎到了难以忍受的地步。

看着一桌子的同学,Smile下意识地在拿自己的缺点和他们的长处做对比,已经结婚的同学很有人生目标,知道自己找什么工作找什么老公,所以在别人单身、恋爱、分手折腾不休时,她已经踏入了婚姻。而有的同学虽然现在同样蜗居大城市,但对未来非常有规划,相信幸福指日可待。Smile顿时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一直以来,为了掩盖内心的真实喜怒哀乐,她总是做出迎合正面的回馈,导致自己成了一个没有原则的和事佬。不敢更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绪,使得自己从学生时代到现在都目标混乱:想做一个让人觉得开朗的人,于是说不想说的话;想做一个让人觉得友善的人,于是压抑自己的委屈做一个最佳玩伴或者别人情绪的垃圾桶。最后她像一个四不像一样活到今天,怎么也开心不起来。为什么生活被自己搞得一团糟?从工作上的失误,想到平时自己丢三落四,再想到种种不如意,Smile在内心对自己开始了苛责和拷打。

为什么别人都可以在开会时表达不想接工作的不满,但她却做不到?

为什么别人都享受了爱情的甜蜜,她却独自在这个城市里孤独前行?

为什么她连关水龙头,睡觉这样的小事都做不好,她是不是白痴?

为什么别人可以绘声绘色在朋友圈发布自己的生活点滴,她却做不到?

忘记了门钥匙,打错了电话,遗忘了交报告的时间……这样的小差错或多或少地出现在我们的工作生活之中,然而对于完美主义者,对于阳光型抑郁症患者来说,无疑是一场灾难。任何的小差池都可能达到亚马孙雨林中蝴蝶闪动翅膀的效果,引起一场情绪上的龙卷风。挫败感排山倒海而来,自我否定全方位到来。

生活总是更青睐成功者,如今人们越来越倾向于认可“成功才是成功之母”。心态不佳的阳光型抑郁症患者,几乎都深信“好的愈好,坏的愈坏”的马太效应。最后在各种不顺遂当中,忽略了客观因素,加强了主观因素,最后在反复的自我否定中,脑子里蹦出个念头:我是一个无用之人。

一个健康的人,一定是一个能正确评价自我的人。阳光型抑郁症患者无论看起来多么正能量,在他的内心,自我评价几乎都脱离了现实,远低于实际状况。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说:“我们生命的过程,就是做自己,成为自己的过程。但在坚持自我的过程之前,如果不能了解自己,正确地对自己的性格、喜好、弱点、长处做出判断,无疑会误入歧途。”

一个健康的人,一定是懂得发出情绪信号的人。不是说拒绝和反对,就是情商低。相反,失去原则地逢迎他人,表达出与内心相反的情绪,才是无法掌控情绪的人。接收到错误信号的人,会接受那个你营造出的自己。但你却渐渐失去了真实的快乐,情绪终究是个打气筒,如果不时时地把负面情绪发泄出来,只怕看似光鲜的气球也有爆炸的一天。

真实的我是什么样的?长期沉溺在低迷情绪中的你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不妨问问自己以下问题——

问问身边的同事,朋友,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他们的评价,哪些我认可,哪些我不认可?

哪些时候我是真的开心?

哪些场合我感觉很不自在?

我更倾向于和什么人交朋友,为什么?

在什么时候我最放松?

让我最有成就感的一件事是什么?

讲一个我身边让我钦佩的人,我为什么钦佩她?

别人的评价是我们平时情绪的产物,我们不认可的那部分很可能是我们真实内心的体现。我们开心的时刻,拥有我们想要拥有的特质。不自在的场合,是我们内心排斥却又向往拥有的人格。我们交的朋友体现了我们内心的诉求,至少他们的某个点是我们想要达到的自我。每个人都应该记住自己最有成绩感的瞬间,最快乐的瞬间,人生不是为了否定而存在。活着的意义是为了积累更多这样的瞬间,是这些瞬间让我们更懂得爱,更懂得和这个世界更好地相处。

【抗抑郁小贴士】

1.梳理一下这周的自己,被夸赞了多少次?最快乐的时刻出现在哪?

2.在KTV唱一首不曾挑战的高亢歌曲,写下唱完后的感受。

3.和喜欢的朋友一起看一场电影,聊一聊剧情感受。敞开心扉和他人交流内心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