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时期的中国史学倾向

刘茂林 叶桂生

从抗战胜利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四年。这是一段极为短暂的时光,然而却又是一段风云变幻、地覆天翻的历史。外患刚除,和平夭折,内战又起。中国的命运叩击着每个人的心扉。历史学这条古老而又敏感的神经,又总是随着时代在震颤。

据粗略统计,这期间有400部以上史学专著问世,1130篇以上史学文章发表。繁荣吗?不能算。因为仅1946年,北平就有70家报纸,杂志、通讯社被封闭,昆明的46种期刊被迫停刊,重庆的80余种报刊禁止发行,上海、广州等地亦复如此。许多史学论著被扼杀在摇篮里。文化的恐怖主义使不少史学家远走他乡。当时,就连国民党的文化班头胡适,也嫌当局举动太露骨,曾劝他们要“文明”一些,“不可以动感情,要容忍,要有理智”[1]。可见,文化生机遭到摧残于此为烈。

但是,我们今天仍然能从当时已发表的史学论著中,窥见中国史学春天的信息,看到史学所留下的时代足迹,体察到史学家的思维轨迹,从中寻找对我们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