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护理管控实用手册
- 蒋艳 刘素珍
- 5455字
- 2021-03-26 17:49:32
第六节 新冠肺炎患者人工气道与机械通气的护理
人工气道的建立和机械通气是新冠肺炎危重症和重症患者最重要的生命支持手段,但建立人工气道和机械通气也是最容易产生病原体的飞沫传播和/或气溶胶扩散的操作技术,因此只有高效安全实施操作,提高临床护理水平,才能在有效抢救患者的同时保障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
一、新冠肺炎患者人工气道的建立
(一)新冠肺炎患者人工气道建立的准备
1.院感防护准备
(1)防护用物准备:
防渗长袖隔离衣、防护服、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一次性圆帽、防护面罩/全面正压型呼吸器、乳胶手套。
(2)空间准备:
操作应当在通风良好的房间(每小时至少要换气12次的负压病区或至少达到160L/(s·人)的换气量的自然通风房间为最佳)内进行。
(3)人数准备:
房间中人数限制在患者所需护理和支持的最低数量。
2.设备和用物准备
(1)氧源、气源、负压吸引装置、呼吸机、一次性呼吸回路、建立人工气道的用具、封闭式吸痰管、一次性呼吸球囊、心电监护仪、注射泵、容量泵及抢救设备等。所有需要自检的仪器设备都需自检好后处于待用状态,吸痰装置需提前连接完好。
(2)尽量选择一次性使用的诊疗用品、医疗用具和护理用具。
(3)所有诊疗用品实行专人专用。
3.麻醉准备
(1)由经验丰富的医生进行操作,避免反复尝试、麻醉诱导、手控通气时暴露的风险。
(2)所有麻醉设备、器械、药品等一人一用。推荐使用可视喉镜,避免使用普通喉镜,可视喉镜镜片、螺纹管、过滤器、呼吸球囊、吸引器管、吸痰管等均一次性使用,用后按感染性医疗废物处置。
(3)麻醉诱导前给氧使用2块湿纱布覆盖患者口鼻,以面罩充分给氧。
(4)应用镇痛镇静药物,建议采用快速诱导充分肌松后行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减少呛咳和飞沫扩散。在使用药物90秒后确保自主呼吸完全消失后再进行插管。
(5)插管前若要吸痰,尽量在深肌松下吸痰。
4.药品准备
(1)镇静药:咪达唑仑、依托咪酯等。
(2)静脉麻醉药:丙泊酚、氯胺酮等。
(3)镇痛药:利多卡因、芬太尼、舒芬太尼、瑞芬太尼等。
(4)肌松药:阿曲库铵、维库溴铵等。
(5)激素:甲强龙、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等。
(6)急救药品: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
5.患者准备
(1)操作前仔细核对患者信息,再次评估患者生命体征及全身情况(包括气道的评估),做好解释(如意识清醒),取得合作。
(2)评估患者最后一次进食时间,必要时进行胃肠减压。
(3)查看麻醉前用药执行情况。
(4)快速诱导镇静,为避免镇静造成的低血压,提前连接血管活性药物通路备用。
(5)合适体位,充分开放气道。
6.医护人员准备
(1)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属于密切接触患者且可能产生气溶胶暴露的高风险操作,医护人员应实施三级标准防护,有条件者可使用动力送风过滤式呼吸器。
(2)正确穿戴、使用防护用品,且准备好可能需要的应急备用防护用品。
(二)建立人工气道的操作配合
1.气管插管的操作配合
将患者取仰卧位,肩下垫枕,头后仰,使口腔、咽喉及气管处于同一纵轴方向,必要时约束患者的双上肢。使用简易呼吸器预充氧,选择型号合适的气管插管,润滑气管插管,采用可视喉镜引导插管,气管插管过声门后协助医生拔出导引钢丝,放置牙垫,听诊两肺呼吸音是否一致,确认插管无误后,固定气管插管及牙垫。导管前端气囊注入适量空气,以封闭导管和气管壁之间的空隙,连接呼吸机辅助呼吸,并安置密闭式吸痰装置。
2.气管切开的操作配合
将患者取仰卧位,肩下垫枕,头后仰,切口多采用直切口(全麻患者可用横切口),必要时约束患者的双上肢。准备气管切开专用包,选择合适的气管切开套管。医生插入气管套管后注意检查切口及套管内有无出血,有无皮下气肿、血肿,必要时切口周围分泌物留取标本做细菌培养。固定气管切开套管,创口处用无菌敷料垫于伤口与套管之间。气管切开导管安置好后,向前端气囊注入适量空气,以封闭导管和气管壁之间的空隙,连接呼吸机辅助呼吸,并安置密闭式吸痰装置。若气管切开患者采取氧疗,则需要在氧气接入端连接加装人工鼻及细菌/病毒过滤器进行过滤,能够减少患者呼出的气体、飞沫以及气溶胶对环境的污染。
二、新冠肺炎患者人工气道管理和防控要点
(一)气囊压力监测管理
为减轻气囊对局部黏膜的压迫,有效降低气管壁压力,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时应尽量使用高容低压型气囊。气囊压力控制在25~30cmH 2O,并使用气囊测压表常规监测(每6~8小时监测1次)。气囊不常规放气,以保障有效通气并减少因气囊密闭不严造成的误吸及漏气污染环境,同时也降低气囊过度充气导致的气道黏膜压迫损伤。用后的气囊测压表使用75%乙醇彻底擦拭消毒。
(二)气道温湿化管理
1.病室管理
做好病房的温湿度管理,室温保持在22~24℃,相对湿度保持在55%~65%。
2.气道温湿化管理
(1)保证患者充足的液体入量。
(2)利用呼吸机的加热型湿化器进行气道湿化,要求近端气道内的气体温度达到37℃,相对湿度100%。
(3)若患者经人工气道吸氧时,可将人工鼻安装在人工气道后再与吸氧管道连接,人工鼻吸收患者呼出气体的热量和水分,进行吸入气体的加温、加湿。
(三)声门下分泌物吸引管理
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由于咳嗽反射降低,咳痰能力丧失,声门下吸引是清除分泌物的重要方法之一。建议使用持续声门下吸引,采用 20~30mmHg的负压,间歇声门下吸引使用60~80mmHg的负压,根据分泌物黏稠度选择不同的声门下吸引压力有更好的效果,根据需要每2~4小时进行吸引。
(四)吸痰护理
1.吸痰管的选择和更换
强烈建议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均使用密闭式吸痰装置。封闭式吸痰管可以降低对通气的干扰,保护医护人员避免分泌物的感染。封闭式吸痰管建议无需每日更换,只有在插入阻力增加和/或保护膜内充气或保护膜有破口时进行更换。
2.吸痰时机的选择
患者在体位改变、雾化吸入、人工气道护理前后、更换呼吸机管道等操作时,适时判断患者是否需要吸痰。
3.吸痰方法
按需吸痰,吸痰前后给予100%氧气2分钟,避免吸痰时发生低氧血症。吸痰前给予患者充分镇静,避免吸痰过程中患者呛咳。整个吸痰过程注意无菌操作,吸痰后清除口咽部分泌物。
(五)气管切开护理
为减少在气管切开过程中患者大量排痰的情况,建议在行气管切开护理前吸痰一次。在清洗气管切开伤口时,不要拆下封闭式吸痰管,以免操作中患者咳嗽、排痰喷溅出管路外。操作及更换封闭式吸痰管时,注意关注患者状态,保持动作轻柔,避免操作刺激患者,引起咳嗽。
(六)简易呼吸球囊管理
简易呼吸球囊通过细菌/病毒过滤器与面罩连接,常规配置于人工气道患者的床旁。简易呼吸球囊手动通气是飞沫和气溶胶传播的高风险操作,在气管插管前使用一次性简易呼吸球囊行手动通气,插管的患者尽量避免断开呼吸机,如需更换呼吸机设备及装置时建议在简易呼吸球囊与气管插管之间增加细菌/病毒过滤器,以降低患者气道内的病毒扩散到空气中。
(七)院感防控
1. 在气管插管前使用呼吸球囊行手动通气后,若呼吸球囊为循环使用,应每个患者专人专用,每次使用后用75%乙醇擦拭消毒,终末消毒时可在病房用含氯消毒液浸泡预处理后,用双层黄色垃圾袋盛装,标明“新冠肺炎”字样密闭运送至洗浆消毒供应中心消毒灭菌处理。
2. 收集的患者痰液需通过传染病房设定的标准污水排放管网排放。若条件不具备时,在痰液收集器中加入20 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按痰:药比1:2浸泡2小时后方可倾倒入患者卫生间下水道冲走。痰液收集器需用含有效氯5 000mg/L的消毒剂浸泡消毒30分钟,然后清洗干净。
三、新冠肺炎患者机械通气的实施
(一)无创机械通气
1.适应证
对氧合指数<300mmHg,>200mmHg 的新冠肺炎患者在密切观察下使用无创通气,能改善新冠肺炎患者呼吸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二氧化碳潴留及低氧血症,避免了有创机械通气.并减少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的并发症及医护人员的感染。
2.呼吸机及面罩的选择
选择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模式的无创呼吸机。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在吸气相输送一个较高的压力(IPAP),在呼气相输送一个较低的压力(EPAP),IPAP与EPAP之差对于维持有效通气和降低血液二氧化碳至关重要。无创呼吸机的呼气阀尽量选择一次性的,避免使用面罩一体阀和平台阀,因其无法加装过滤器,新冠肺炎患者应尽量避免使用。
3.呼吸管路的连接
对于双回路的无创呼吸机可以考虑在呼吸机吸气支和呼气支均安置过滤器(图3-8),而对于单回路的无创呼吸机管道,除送气端口外,强烈建议在排气孔前端加装过滤器(图3-9),并注意在阻力增大时及时更换。注意无创呼吸机管排气孔朝向一侧,而非正对患者或医护人员。
图3-8 双回路呼吸机安置过滤器
图3-9 单回路呼吸机安置过滤器
(二)有创机械通气
1.使用指征
建议在经过100%给氧浓度、合理规范的无创通气2小时后,氧合指数仍<150mmHg的患者,应尽早进行有创通气。
2.通气策略
采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即小潮气量(4~8ml/kg理想体重)和低吸气压力(平台压<30cmH 2O)进行机械通气,以减少呼吸机相关肺损伤。
3.呼吸管路的连接
推荐使用一次性呼吸机回路,保持呼吸机管路的紧密连接,在呼吸机回路的进气端和出气端端口处均连接过滤器,减少漏气和患者的飞沫喷溅,能够避免病原体气溶胶对机身内部以及外界环境的污染。细菌/病毒过滤器在呼气回路阻力明显增加时应及时更换。
四、新冠肺炎患者机械通气的管理和防控要点
(一)无创机械通气
1.心理护理
无创通气治疗前,向患者解释操作目的和方法。指导呼吸机使用过程中如何配合、如何进行有效的呼吸,消除患者的疑虑及恐惧。
2.体位护理
治疗时患者可取半卧位、平卧位,注意保持头、颈、肩在同一平面上,且头略向后仰,以保持呼吸道通畅。
3.面罩管理
观察面罩有无漏气,倾听患者主诉,随时调节头带、头罩松紧度,以减少面罩的漏气,增强患者的舒适度。
4.病情观察
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呼吸系统症状,观察患者呼吸困难的程度、呼吸频率、胸腹活动度、辅助呼吸肌活动、呼吸音、人机协调性等。定时监测血气分析、血氧饱和度、潮气量、吸气时间、漏气量等。严密关注患者排痰能力,依据病情及痰量,适时去除面罩,进行痰液引流,鼓励咳痰。
5.呼吸道管理
(1)湿化液需用灭菌用水,每次使用前将灭菌用水500ml倒入湿化器内,使气体湿化后再进入气道,以防呼吸道干燥,避免增加气道感染的机会。
(2)保持呼吸机管路位置低于人工气道,且回路端的集水罐处于最低位置,利于冷凝水的引流并需及时倾倒管路的冷凝水。
(3)及时清除面部及呼吸道分泌物,以免影响通气效果。
6.预防并发症
(1)局部皮肤压力性损伤:
选择适合的鼻罩或口鼻面罩,固定带的松紧度应适宜,做好局部保护,尽量减少漏气及避免发生面部压疮。
(2)胃肠道胀气:
做好健康宣教,病情允许时,可协助患者取半坐卧位。
(3)预防误吸:
避免饱餐后使用无创通气治疗,经胃管给予鼻饲营养的患者应暂停肠内营养,遵医嘱使用促进胃肠动力的药物。
(二)有创机械通气
1.病情观察
检测呼吸机运转情况,配合医生调节呼吸机通气模式及参数。及时准确记录呼吸机参数,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特别是呼吸频率和SpO 2的变化。观察患者有无人机对抗等情况,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遵医嘱及时使用镇静以及肌松剂。
2.体位管理
机械通气患者床头抬高30°~45°,以预防VAP的发生。体位引流时可采取头低足高位或俯卧位通气,注意保持人工气道与呼吸机回路的密闭性。
3.口腔护理
对机械通气患者应将可能会引起飞沫和气溶胶传播的高风险操作在进行有效防护的情况下集中进行,对患者采取高质量的口腔护理,适当降低口腔护理频率。
4.管道管理
因定期更换呼吸机管路容易增加飞沫和气溶胶传播的风险,因此新冠肺炎患者不建议常规定期更换呼吸机管路,一般仅当存在污染和机械故障时才更换。在患者人工气道与呼吸机管路连接后,要妥善固定呼吸机管路,保证管路连接牢固、安全,气管切开患者可在呼吸机管路前端加延长管。选择一次性使用的双回路加热导丝管路,避免或减少冷凝水的产生,若无加热导丝管路,呼吸机回路中冷凝水含有高浓度致病菌和导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危险因素,需及时倾倒集水罐。
5.呼吸道管理
(1)开启湿化装置,使用带细菌过滤功能的湿热交换器进行湿化;条件允许时使用双加热导丝的加热湿化器进行主动湿化,并根据患者痰液性状调节湿化模式。
(2)保持呼吸道通畅,适时吸痰,吸痰时使用封闭式吸痰管清理呼吸道。
(3)在断开呼吸机或处理冷凝水的过程中,应避免冷凝水意外喷溅污染护理人员或倒灌入患者气道。建议操作前按呼吸机stand by键(暂停键)暂停通气,然后在近呼吸机出气端直接断开呼吸机再进行操作。
(4)如呼吸机突然发生故障,应立即将患者的人工气道与呼吸机脱离,用床旁备好的简易呼吸器连接氧源,为患者进行人工膨肺,并立即通知医生更换备用呼吸机。
(三)机械通气相关消毒管理
(1)机器消毒:
呼吸机表面每日用75%乙醇或一次性使用消毒湿巾擦拭3次,包括界面、键盘和所有线路等。终末处理还需更换呼吸机机身内置过滤膜及外接细菌过滤器。在未进行彻底内部清洁消毒前,该呼吸机明确标识,仅限确诊新冠肺炎患者使用。
(2)呼吸机相关管路处理:
呼吸管路、湿化器、过滤器、集水杯等呼吸机外部回路是最直接受污染的部件,建议使用一次性物资,使用后的物资装于双层黄色垃圾袋密闭盛装,并标明“新冠肺炎”字样,按医疗废物销毁处理。对于呼吸机中需要重复使用的各类接头,推荐使用2 000~3 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作用30分钟后,用双层黄色垃圾袋盛装,标明“新冠肺炎”字样密闭运送至洗浆消毒供应中心消毒灭菌处理。
(3)冷凝水的处理:
呼吸机管路中的冷凝水含有高浓度的病原体,冷凝水严禁随手乱倒,需设置专门容器收集,用含吸水成分的消毒粉或漂白粉完全覆盖,或在容器中加入足量的5 000~10 000mg/L的含氯消毒液,作用30分钟以上后按医疗废物处理。
(曾佳蓉 刘欢 唐梦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