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护理管控实用手册
- 蒋艳 刘素珍
- 2718字
- 2021-03-26 17:49:32
第五节 新冠肺炎患者的吸痰与雾化吸入护理
目前已有研究报道25例新冠患者因肺部黏液过多窒息死亡。因此,新冠肺炎患者的吸痰护理对其呼吸功能的维护极为重要。此外,由于疾病治疗的需要,新冠肺炎患者可能需要雾化吸入治疗,但吸痰和雾化吸入均为可能会导致气溶胶的高风险操作,因此护理人员如何在高效操作的同时保障自身安全,是值得重视的事情。
一、新冠肺炎患者吸痰技术操作要点
(一)操作评估
1.吸痰指征评估
(1)听诊气道内痰鸣音明显。
(2)可看到气管插管内有明显的分泌物。
(3)排除其他故障后,呼吸机仍提示气道高压报警。
(4)患者烦躁不安、大汗、发绀或出现血氧饱和度明显下降,心率加快和血压的明显升高。
(5)动脉血气结果提示短时间内患者二氧化碳分压急剧升高。
2.患者评估
(1)患者镇静或意识状态、一般生命体征。
(2)气管插管位置、固定情况。
(3)患者心理状态、合作程度。
(二)操作准备
1.操作者准备
为新冠肺炎患者吸痰时,操作者按《医疗机构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第一版)》中呼吸道隔离准备个人防护物资。
2.用物准备
负压吸引装置、密闭式吸痰管、生理盐水、冲洗吸引管用含氯消毒液(20 000mg/L)、含75%乙醇的速干手消液等。
3.环境准备
(1)有条件应当在负压单间病房内进行。
(2)若无负压病房,操作应当在空气流动好的病房内进行。
(3)限制病房内医护人员数量,原则上仅有1名操作者为患者行吸痰操作,非抢救情况不同时进行其他护理操作。
(三)操作要点
1.预氧合
为避免吸痰过程中低氧血症的发生,操作前应当给予患者2分钟的纯氧进行预氧合。
2.吸痰时间及方式
每次吸痰时间小于15秒,连续吸痰不超过2次。采用浅吸痰方式,避免操作刺激隆突和气道出现出血、剧烈呛咳等不良反应。吸痰压力成人维持在40.0~53.3kPa,儿童小于40.0kPa。
3.吸痰管路冲洗
吸痰后用并联的生理盐水管路冲洗干净密闭式吸痰管内的气道分泌物。断开密闭式吸痰管后,吸引管用含氯消毒液(20 000mg/L)冲洗。
二、新冠肺炎患者吸痰操作中的观察与防控要点
(一)观察要点
1. 观察患者呼吸道症状有无改善,患者一般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情况。
2. 记录痰液的量、颜色、性状。
(二)感染防控要点
1.吸痰管的选择
吸痰的方法分为开放式吸痰技术和封闭式吸痰技术。封闭式吸痰管可以降低患者咳嗽时痰液的喷溅,减少对操作人员的防护用具和周围环境污染。因此,插管或气管切开患者应当用封闭式吸痰技术。若无条件进行封闭式吸痰,或为一般患者吸痰时,可以针对暴露风险自制一些防护用品进行防护,如加用临时塑料布遮挡避免痰液的喷溅和气溶胶的播散(图3-7)。
图3-7 塑料布遮挡预防痰液喷溅
2.吸痰管更换
研究证实,每日更换封闭式吸痰管与出现明显痰污时再更换吸痰管相比,患者的院内感染发生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以及平均住院天数等重要结局指标均无区别。为了降低操作的人力、费用成本,以及密闭回路的断开频次以减少医护人员暴露的风险,建议吸痰管在出现明显污渍时或破损时更换,也可72小时更换,但不需每日都进行更换。
3.痰液处理
痰液应通过传染病区设定的标准污水排放管网排放。但由于疫情防控的紧迫性,许多其他非传染病区病房临时改建为新冠肺炎患者收治病房。因此,应在痰液收集器中加入20 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按痰、药比1:2比例作用2小时后,及时倾倒入患者病房卫生间下水道,排入医院废水管网,由医院统一进行终末处理。强烈建议有条件者使用一次性医疗废液收集装置,按上述痰、药比例作用2小时后,密封收集装置,按新冠肺炎医疗垃圾处置。
三、新冠肺炎患者雾化吸入技术操作要点
(一)操作评估
1.给药方式
新冠患者治疗期间,呼吸系统常规使用的吸入糖皮质激素、β 2受体激动剂或胆碱能受体拮抗剂尽可能采用干粉吸入装置或压力定量吸入剂+储雾罐装置进行给药。这是因为雾化器的作用机制本身就会产生大量气溶胶,且通过雾化器的射流能够使气溶胶比患者咳嗽产生的飞沫传播得更远,这些气溶胶与患者呼出的病原体混合后,极易造成疾病的传播。对于目前新冠肺炎的针对性抗病毒吸入药物,若无压力定量吸入剂型,可采用雾化吸入给药。
2.患者的评估
患者的意识状态、气道廓清能力、配合程度、一般生命体征、血氧饱和情况。
(二)雾化吸入操作准备
1.操作者准备
为新冠患者吸痰时,操作者按《医疗机构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第一版)》中呼吸道隔离准备个人防护物资。
2.患者准备
患者雾化前漱口,取坐位或半卧位。
3.用物准备
小容量雾化器(SVN)、雾化管路(一人一用)、药物、含75%乙醇的速干手消液、病毒/细菌过滤器。
4.环境准备
在进行雾化吸入治疗时,为防气溶胶的产生和聚集,原则上应在负压病区环境下进行。必须要进行雾化吸入治疗但不具备负压病区的条件时,应保持开窗通风。
(三)操作要点
1.管路连接
(1)对于非机械通气患者,有条件的,可在雾化管路的呼气端连接病毒/细菌过滤器,以减少呼出气溶胶对周围环境的污染。
(2)对于机械通气患者,应当选择T型螺纹管雾化器串联在呼吸机管路中。若是双回路装置,在呼吸机呼气端安置病毒/细菌过滤器,减少气溶胶对呼吸机内部的污染。在无创呼吸机的单回路装置中,整个管路的连接顺序为面罩、雾化T型管、过滤器、排气孔。无创通气雾化过程中,面罩的使用优于鼻罩,以此可减少患者张口呼吸时雾化气溶胶的漏出。另外,在机械通气串联雾化期间,注意暂时关闭主动湿化装置。
2.患者健康教育
(1)雾化前,指导患者漱口,清除口腔内食物残渣。雾化后漱口,防止药物在口咽部的积聚。
(2)正确的吸入方式为平静吸气,偶尔深呼吸。
(3)雾化吸入过程中,应当取坐位或者半卧位。
(4)吸药前不在面部涂抹油性面霜,雾化后洗脸,避免药物在面部的沉积。
(5)对于意识清楚的患者,指导正确的咳嗽咳痰方法以及咳嗽礼仪。
四、新冠肺炎患者雾化吸入操作中的观察和防控要点
(一)观察要点
1. 吸入操作中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口干、恶心、胸闷、气促、心悸、呼吸困难和血氧饱和度下降等不良反应。注意鉴别过度通气与药物不良反应。
2. 吸入操作后
(1)患者痰液性状、颜色、量,避免过度湿化。
(2)患者口腔黏膜情况,避免诱发口腔感染问题。
(3)观察药物效果及不良反应。
(二)防控要点
1.环境要求
除了上述要求的通风条件外,在每次雾化结束后,应在每日2次室内紫外线循环风消毒的基础上追加紫外线循环风消毒,房间内物体表面用1 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毛巾擦拭,作用30分钟后,用清水擦拭干净。
2.职业防护
患者雾化吸入期间,操作者尽量不在患者病房内停留或至少距离患者1m以上,离开患者病房后,尽快更换外层隔离衣。护理人员在患者雾化期间,可在门、窗外加强对患者观察。每日在指定时间内完成雾化吸入治疗操作。期间非特殊情况,不进行其他护理操作,以减少医护人员在高浓度气溶胶环境内的长时间暴露。
(吴颖 吴小玲 王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