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塑话百年
  • 张宇
  • 943字
  • 2020-08-27 23:21:49

四、明山择业

张万全先生刚来到天津时,生活并不宽裕,一直租房,未能买房置地。几年后除了张明山外,又陆续添了几个子女,生活便更加紧张。身为长子,张明山很早便开始为家里分忧,帮助家里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无意间便接触到了泥塑。从这开始,到他六十多岁几乎不再做泥塑作品,经历了五十多年的光阴。

泥塑,从人类石器时代便已出现,被用作巫术或祭祀的偶像。后来,在秦汉之际又被用作陪葬人偶,如著名的秦始皇兵马俑等。到了佛教传入中原之后,泥塑又被用到各宗教的偶像塑造上,从我国西部新疆、西藏到东部海滨,从东北至海南,皆有泥塑作品成为庙中神佛。除此之外,自清代以来,浙江嵊县、苏州虎丘,便有以捏泥人人偶为业的艺人。天津在清末时期,也有许多泥塑匠人。那时有诗云:“泥人旧说鄜州好,可似天津样样工。”

但是,泥塑在几千年的演变过程中,虽有着众多瑰丽的故事传说,但并未有著名匠人的名字出现并流传。在中国传统社会中,泥塑行业和从业者的地位,并不会出现在主流社会中。

在张明山时代亦是如此,这也是他晚年较少创作的原因。但不可否认,张明山改变了之后社会主流对泥塑匠人的看法,并作为可考证的且有作品的著名泥塑艺术家第一次留名于中国主流艺术史上。这种名声,不同于人们所言的吴道子善塑,也不同于秦始皇兵马俑被标记人名,更不同于同时代其他庙宇塑匠的名声。它的意义在于使泥塑进入了文人的精神生活,成为传统主流文化的一个特定符号,使社会对泥塑有了新的认识。

但是,这是一种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表现出越来越明显的变化。对于清末的张明山先生而言,绘画是他一直希望并在实际生活中一直从事的主业,而泥塑,开始只是小时候用作市井换钱补贴家用,后来名声日大,则身不由己,变为主业。他的作品在成名后,价格昂贵,赠多售少,大多上门求作,并没有门店销售。

张明山六十多岁后,便几乎放弃了对泥塑的制作,专心作画,当然也是因为儿子张玉亭已经取代其在泥塑事业中的地位。所以晚年,只有少数作品是他为宫廷所做作品,其他几乎全为画作了。可以说一位潜心画作的文艺青年,在兴趣爱好上,一不小心成为名誉华夏的大家。

● 张明山先生创作的作品《刘小亭像》

● 张明山先生创作的作品《刘国华像》

● 张明山先生创作的作品《严振像》

● 张明山先生创作的作品《严仁波像》

● 张明山先生创作的作品《彭掌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