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冠心病舌象图谱及病案分析
- 李海霞 赵志宏 商秀洋
- 1094字
- 2024-11-28 18:00:39
第一章 舌诊与冠心病
舌诊,是指通过观察舌质、舌苔及舌下脉络的各种变化,分析味觉的不同,以了解机体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的一种临床诊断方法。
中医的舌诊起源很早,殷墟时期的甲骨文,已有舌病的记载:“贞病齿,告于丁,贞疾舌,桒于妣庚。(其意是:贞舌头害病了,祈求于妣庚,能够好吗?)”。舌诊是中医学独特的诊法之一,是“四诊”之首—望诊的主要内容之一,居于相当重要的位置,是人类经过长期的医疗实践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内经》有“舌为心窍”之说,但亦论及舌与心、脾、肾、肝经相通,对此《世医得效方》有形象描述:“心之本脉系于舌根,脾之络脉系于舌旁,肝脉循阴器,络于舌本,肾之津液出于舌端,分布五脏,心实主之”,因此舌质和舌苔的变化可以反映出全身的病变,尤其是心的气血阴阳的变化。
舌通过经络与多脏腑有直接的联系,其中联系最为密切的是心。心与舌的密切关系,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
1.心与舌的直接联系
心开窍于舌,手少阴心经联系于舌,《灵枢·经脉》“手少阴之别……循经入于心中,系舌本。”《灵枢·脉度》:“心气通于舌。”舌体的血脉极为丰富,舌面又仅有一层薄白苔,从舌质的色泽可以直接察知气血的运行并判断心主血脉功能的盛衰。此外,心主神明的功能也可以从舌体的运动、语言的表达等方面得到反映。《灵枢·脉度》“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说明舌的味觉也与心的功能有关。心的功能正常,则舌体柔软灵活,舌质红润,味觉敏锐,语言流利。反之,若心有病变,也最容易从舌上反映出来,如心阳不足,可见舌质淡白胖嫩;心阴不足,可见舌质红绛瘦瘪;心火上炎常见舌尖红赤,甚则糜烂生疮;心血瘀阻,可见舌质紫暗或在舌的边尖部见到瘀斑瘀点;此外,若心主神明的功能失常,舌窍失其所主,还可出现舌的运动失常,如舌强、语言不利或失语等。
2.心间接地将其他脏腑信息反映于舌
《灵枢·邪客》“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素问·灵兰秘典论》“心为君主之官”,主宰全身各脏腑的功能,故各脏腑的病变也可通过心反映于舌,这也是望舌诊病、望舌治病的原理之一,如杨云峰《临证验舌法》一书中所说:“舌者,心之苗也,五脏六腑之大主,其气通于此,其窍开于此者也。查诸脏腑图,脾、肺、肝、肾无不系根于心,核诸经络,考手足阴阳,无脉不通于舌。则知经络脏腑之病,不独伤寒发热有苔可验,即凡内外杂证,也无一不呈其形、着其色于舌。”
通过中西医结合动物实验、临床观察和病理解剖研究,人们逐渐认识到舌象与疾病性质及其发展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从而有力证明舌诊作为中医可靠的诊断手段之一是非常科学的。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开展,人们对舌象形成的原理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对舌象的临床诊断研究有了新的拓宽和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