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婴儿喂养

一、母乳喂养
人乳是婴儿最理想的天然食品。对婴儿的健康生长发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纯母乳喂养能满足从出生到6个月婴儿的营养需求,促进婴儿与母亲之间建立安全、爱的密切联系,并且对母亲本身也大有益处,应大力提倡母乳喂养。
(一)人乳的成分变化
1.各期人乳成分
人乳成分随产后时期不同而有所变化。
(1)初乳:
为孕后期与产后4~5日以内的乳汁,初乳量每日约为15~45ml,略稠色黄,含脂肪少,而蛋白质较多(主要为免疫球蛋白),并含初乳小球(充满脂肪颗粒的巨噬细胞及其他免疫活性细胞)。维生素A、牛磺酸和矿物质含量丰富,对新生儿生长发育和预防感染十分重要。
(2)过渡乳:
产后5~14日的乳汁,乳汁的脂肪、乳糖、水溶性维生素和能量逐渐增加,蛋白质、免疫球蛋白、脂溶性维生素和矿物质下降,量增多至每日约为500ml左右。
(3)成熟乳:
产后14日以后的乳汁,分泌量增多,每日总量700~1000ml,蛋白质含量最低。人乳中的脂肪、水溶性维生素、维生素A和铁等营养物质含量与乳母饮食成分有关,维生素D、E不易由血进入乳汁,与乳母饮食成分关系不大。各期人乳成分(表5-1)。
表5-1 各期人乳成分(g/L)
2.哺乳过程的乳汁成分变化
每次哺乳过程乳汁的成分亦随时间而变化,其成分是随哺乳过程以蛋白质含量从高到低、脂肪含量由低到高为变化特点。
(二)母乳喂养的优点
1.母乳营养丰富
人乳的生物价值高,所含蛋白质、脂肪和糖的比例适宜(1∶3∶6),含必需氨基酸比例恰当,适合婴儿生长发育的需求。钙磷比例适宜(2∶1),易于吸收。含微量元素锌、铜、碘,尤其在初乳中较高,铁含量虽与牛乳相同,但人乳中铁的吸收率明显高于牛乳。母乳中所含的一些营养成分,如卵磷脂、鞘磷脂及牛磺酸等对促进婴儿大脑的发育极为有利。在喂养的过程中人乳汁可随婴儿的生长需要改变成分。
2.易消化和吸收
母乳中含较多的乳清蛋白,酪蛋白含量少,两者比例为4∶1,与牛乳比较(1∶4)有明显差别。蛋白质凝块小,易被婴儿吸收。人乳中含较多不饱和脂肪酸,营养价值高,并含较多脂肪酶,有利于消化和吸收。人乳中碳水化合物以乙型乳糖为主,能促进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的生长,抑制大肠杆菌生长,不易发生消化不良。
3.增强婴儿抗感染能力
母乳中含有丰富的“生物因子”。如SIgA及免疫活性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等)、白介素、生长因子、乳铁蛋白、溶菌酶、双歧因子和低聚糖、酶和核苷酸等。乳铁蛋白可抑制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的生长,双歧因子和低聚糖可促进乳酸杆菌及双歧杆菌的生长,从而抑制大肠杆菌等肠道致病菌的生长。可增强婴儿的抗感染能力,减少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发生。
4.增进母子间的情感交流
通过哺乳可有利于婴儿心理和社会适应性的发育。
5.方便、经济、安全
母乳无污染、温度适宜,经济方便(仅1/5婴儿配方喂养的费用)。
6.有助于预防食物过敏
食物蛋白质通过母乳进入婴儿体内,对免疫系统具有“教育”意义,母乳喂养婴儿食物过敏的概率低于配方奶喂养婴儿。
7.对母亲健康有利
母乳喂养有利于母亲产后恢复。哺乳可促进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还可减少哺乳母亲患乳腺癌和卵巢癌的发病机会,有助于母亲较快恢复孕前体重状态。
(三)母乳喂养的方法
1.开始哺乳时间
出生后2周是建立人乳喂养的关键时期。正常足月儿,若母亲情况良好应尽早开奶,吸吮是主要的条件刺激,应尽早开始第一次吸吮(产后15分钟~2小时内),有利于刺激产妇泌乳。适当的哺乳次数有助于维持哺乳与增加乳汁分泌,提倡0~2月龄小婴儿按需哺乳。纯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宜8~12次/天,一般白天不宜超过2~3小时,夜间不超过4小时哺乳。随婴儿年龄增加,夜间哺乳次数逐渐减少。但时间不宜规定的过于死板,要因人而异。
2.哺乳方法
(1)哺乳前准备:
哺乳前给婴儿换好尿布,用湿热毛巾清洁乳头,在婴儿清醒、饥饿状态时哺乳。
(2)正确的哺乳姿势:
多采用坐位哺乳,婴儿身体转向母亲并紧贴母亲身体,做到三贴(胸贴胸、腹贴腹、下颌贴母亲乳房),一直线(婴儿头、颈和躯干呈一直线),鼻尖对乳头。将婴儿头、肩枕于母亲哺乳侧的肘弯,用另一只手的拇指放在乳头上方,和其余4指将乳房托起成C字形。将乳头触及婴儿口唇诱发觅食反射,使婴儿含住乳头及大部分乳晕。
(3)哺乳时间:
一般吸空一侧乳房再换另一侧,每次哺乳时间约为15~20分钟。哺乳完毕后将婴儿竖抱,头伏在母亲肩上轻拍其背部,使婴儿吞入胃内的空气排出,之后宜将婴儿保持右侧卧位,以减少溢乳。
3.母乳量判断
婴儿生长正常,体重增加适当是乳量充足的重要指征;哺乳时可看到婴儿的吞咽动作和听到吞咽的声音(连续的咕嘟声)。哺乳后能安静入睡2~3小时;反之,表示乳量不足,应采取恰当的催乳方法或改用混合喂养。为顺利进行母乳喂养,生后2~4周内应避免给婴儿补充配方奶、水或用安抚奶嘴,适当增加哺乳次数可以刺激乳房,使母乳分泌逐渐增加。
(四)母乳喂养注意事项
1.提高母乳喂养率
大力宣传母乳喂养的好处,保证乳母营养合理,指导乳母掌握正确的哺乳方法,合理安排其生活和工作,保持心情愉快和充足的睡眠,避免精神紧张,树立哺乳信心,以提高母乳喂养率。
2.保证乳母营养
乳母的饮食直接影响乳汁的质量。要保证乳母摄入足够的营养,鼓励乳母均衡饮食,每日增加能量500kcal左右,适当增加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维生素的食物,如牛奶、鸡蛋、鱼、肉类及蔬菜等。如摄入不足或缺乏蛋白质,则乳汁分泌减少且蛋白质含量降低。乳母偏食、饮酒、吃辛辣食物,均可减少乳汁的分泌。
3.不宜哺乳的情况
凡母亲感染HIV,患严重疾病如慢性肾炎、糖尿病、恶性肿瘤、活动性肺结核等不应哺乳。乙型肝炎携带者可哺乳,结核病无临床症状时可继续哺乳。
(五)断离母乳
每个婴儿都需经历断离母亲哺乳的过程。为使婴儿在此过程生长与情感不受影响,需要让母亲充分了解此过程。随着婴儿的生长发育,母乳已不能满足其营养需求,其他食物引入至完全替代母乳为断离母乳期,有个体差异,应依母亲乳汁情况决定。婴儿至6月龄后,若反复夜醒,体重增长不足提示母乳质量下降,可采用代授法逐渐增加婴儿配方奶维持婴儿正常生长,婴儿配方奶至800ml/d即可完全替代母乳。断奶是一个逐渐的过程,不宜突然断奶,应逐渐减少哺乳次数,增加配方奶和辅食量。一般在1岁左右是完全断奶的适当时期,部分婴儿6月龄后生长良好,母亲能按常规引导婴儿接受其他食物,可母乳喂养持续至2周岁。
6~8月龄是婴儿形成依恋阶段,为避免过度依恋母乳,应培养婴儿良好进食习惯,3~4月龄后宜定时哺乳,4~6月龄应逐渐停止夜间哺乳,6月龄开始培养对其他食物的兴趣,并逐渐培养自我进食的技能。
二、部分母乳喂养
当母乳不足时,同时采用母乳与配方奶或牛乳喂养的方法称为部分母乳喂养(混合喂养)。一般有两种方法。
(一)补授法
采用牛奶或配方奶补充母乳喂养的方法为补授法。适于4个月以内婴儿。补授时,母乳哺喂次数一般不变,每次先哺母乳,将两侧乳房吸空后,不足部分用牛奶或配方奶补充。补授的乳量由小儿食欲及母乳量多少而定,即“缺多少补多少”。4~6个月婴儿不用补授法,否则易造成婴儿依恋母乳,难以断离。
(二)代授法
用牛奶或配方奶替代一次母乳量的方法为代授法。母乳喂养儿至4~6月龄时,为断离母乳开始引入牛奶或配方奶适宜采用此法。即暂停一次或几次母乳哺喂,完全以牛奶或配方奶代替母乳,开始时每日母乳喂哺次数不少于3次,以维持乳汁分泌,如果要完全断离母乳则逐渐以配方奶完全替代所有的母乳。
三、人工喂养
由于各种原因不能进行母乳喂养时,完全采用配方奶或其他兽乳进行喂养的方法称为人工喂养。常使用牛奶或配方奶,但牛乳的成分不适合婴儿的需求。
(一)人工喂养的不足
1.牛乳乳糖含量低于人乳
主要为甲型乳糖,有利于大肠杆菌的生长。
2.宏量营养素比例不当
牛乳蛋白质含量较人乳高且以酪蛋白为主,而人乳的基础蛋白质是乳清蛋白,酪蛋白在胃内形成的凝块较大,不易被消化;牛乳的氨基酸比例不当;牛乳脂肪较人乳低,脂肪以饱和脂肪酸为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少,且缺乏脂肪酶,不易消化;牛乳矿物质含量高,钙磷比例不如人乳合适,磷与酪蛋白结合影响钙的吸收。
3.肾负荷重
牛乳中矿物质比人乳多3~3.5倍,不仅使胃酸下降,而且加重婴儿肾溶质负荷。不适于新生儿、早产儿及肾功能较差的婴儿。牛奶含锌、铜较少,含铁量虽与人乳相近,但其吸收率仅为人乳的1/5。
4.缺乏免疫因子
牛乳与人乳的最大区别是缺乏各种免疫因子,故牛乳喂养儿患感染性疾病的机会较人乳喂养儿多。
5.易被污染
人工喂养时,牛乳或配方奶易被污染、易变质,既费时费力,又增加了喂养的成本和感染的机会。
(二)人工喂养的对象
由于各种原因不能进行母乳喂养的婴儿为主要对象。
(三)人工喂养常用的乳品及使用方法
1.各种动物乳制品
美国儿科学会(AAP)营养委员会不建议全牛乳、低脂或脱脂乳喂养婴儿,也不建议给婴儿喂养羊乳。因其所含营养素与人乳有较大差别,不适合人类婴儿需求(表5-2)。
表5-2 人乳与牛乳、羊乳营养成分比较(g/L)
2.奶方的配制及奶量计算
由于牛乳的营养成分不适合婴儿,故一般人工喂养和婴儿断离母乳时应选择配方奶。
(1)鲜牛乳:
含糖量低、蛋白质含量高,因此在食用时每100ml加糖8g。1个月内婴儿使用时,应加水稀释成1/2~2/3的牛奶,满月后可食用不稀释的鲜牛乳。牛乳须煮沸消毒,乳具应保持清洁,夏季易腐败不宜久置,应放入冰箱保存。
牛乳配制法:按每公斤体重所需热量和总液量计算奶量。每100ml全牛奶加糖8g即配制成8%糖牛奶100ml,产热418.4kJ(100kcal)。婴儿能量需要为376.6kJ(90kcal)/(kg·d),所需水分为150ml/(kg·d)。故婴儿所需8%糖牛奶90ml/(kg·d),同时应在两次喂奶之间加水以达到上述婴儿所需总液量。
(2)全脂奶粉:
系鲜牛乳经高温灭菌、真空浓缩、喷雾干燥等一系列工艺加工而成。其中蛋白质和脂肪各占25%~28%。按重量以1∶8配制,按容积以1∶4开水配制成乳汁,其成分与鲜牛乳相似,100g全脂奶粉产热量为2092kJ(500kcal),婴儿需全脂奶粉18g(/kg·d)。
(3)配方奶粉:
是将全脂奶粉经改变成分使之更接近人乳。制备过程为将鲜牛乳脱去部分盐分,加入脱盐乳清蛋白,调整乳清蛋白与酪蛋白的比例,以植物油置换部分乳脂肪,再加入β-乳糖及各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如铁、锌、铜等。比全脂奶粉更适合婴儿人工喂养。一般市售婴儿配方100g供能约500kcal,故婴儿需配方奶粉约18g/(kg·d)或135ml/(kg·d)。调配方法一般盛4.4g配方粉的专用小勺,1平勺加入30ml温开水,盛8.8g配方粉的专用小勺,1平勺加入60ml温开水(重量比均为1∶7)。只要按规定调配配方奶,婴儿摄入量适当,总液量亦可满足需要。
四、辅助食品
婴儿从纯乳类食物逐渐过渡到成人固体食物的过程中,需要接受的其他食物常常被称为换乳食物、“辅食”、或断乳食物,现又称之为过渡期食物。婴儿期随着生长发育的逐渐成熟,在满6个月(180天)以后,需要经历由出生时的纯乳类向成人固体食物转换的过渡时期,需遵循由流质食物逐渐到固体食物的转换过程。
(一)添加辅助食品的目的
1.补充乳类营养素的不足,预防营养缺乏症。
2.为断乳作准备,到断乳时不至于因食物的突然改变引起消化功能紊乱。
3.适时训练婴儿的吞咽和咀嚼功能,促进婴儿乳牙的萌出。
4.培养婴儿良好的饮食习惯,从奶瓶吸吮到用匙喂,再用杯、碗、筷。使婴儿逐步从授食到自食过渡,有利于婴幼儿的心理发育。
(二)添加辅助食品的原则
1.由少到多
使婴儿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如添加蛋黄,由1/4个开始,如无不良反应,2~3天后增到1/3~1/2个,逐渐加到1个。
2.由稀到稠
如从米汤开始到稀粥,再逐渐增稠到软饭。
3.由细到粗
如增加绿叶菜,从菜水到菜泥,7个月开始可试食碎菜。
4.由一种到多种
一种辅食经过5~7天的适应期后,再加另一种食物。每种新的食物可能尝试多次才会被婴儿接受。
5.因人而异,适时添加
应在婴儿健康、消化功能正常时添加。
(三)添加辅助食品的顺序
当婴儿口腔功能逐渐发育成熟,食物的质地应从泥茸状到碎状的食物,再到小块状食物,即引入食物的质地应适合婴儿的发育年龄。还要保证食物的结构、风味等能被婴儿接受。给婴儿首选的辅食应当易于吸收、能满足生长发育需要,又不易产生过敏的食物。添加辅助食品的顺序(表5-3)。
表5-3 添加辅助食品的顺序
问题与思考
1.体重6.5kg人工喂养婴儿,如何为其配制牛乳?还需加喂多少毫升开水?
2.婴儿添加辅助食品的目的和原则有哪些?
相关链接

早产儿营养与喂养

案例5-1
8个月女性患儿,因“体重不增2月余”门诊就诊。患儿病史:体重不增2月余,系母乳喂养,拒吃奶粉,在母亲下班后的傍晚及夜间进奶,次数不定,母亲自觉母乳量少,6个月开始添加辅食,现每天4顿,主要为米糊,肉汤煮粥或烂面及蔬菜泥,隔天一个蛋黄,偶吃水果泥,每顿量少。小便量多,大便2~3天1次,糊状。患儿平素体健,精神状况良好,无发热,无咳嗽气喘,无呕吐腹泻等。
患儿系足月儿,出生体重3.2kg,既往健康状况良好。6个月时体重7kg,身长67cm。偶尔口服维生素D滴剂400IU。
查体:T 36.5°C,R 25次/分,P 110次/分,体重7kg,身长70cm,前囟平软,面色略白,腹部皮下脂肪薄,精神佳,反应灵活,全身皮肤正常,表浅淋巴结无肿大。头颅无畸形,双瞳孔等圆等大,对光反射正常。咽无充血,颈无抵抗,胸廓无畸形,呼吸平顺,双肺呼吸音清,无啰音。心律齐,心音强,各瓣膜听诊区无杂音。腹平软,肝脾无肿大,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独坐稳,会腹爬,认生,会用拇指示指取小豆,会换手。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 6.2 × 10 9/L,N 0.30,L 0.70,Hb 110g/L,PLT 182 × 10 9/L。
思考:
1.目前诊断及诊断依据是什么?
2.还需完善哪些相关检查?
3.治疗措施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