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幼儿及学龄前儿童膳食管理

一、幼儿及学龄前儿童膳食安排原则
幼儿生长发育较婴儿期减慢,但仍处在快速生长发育的时期,且活动量较婴儿期增多,仍需保证充足的能量和优质蛋白质。1岁的小儿多数已出乳牙6~8枚,具备较好的咀嚼能力和消化、吸收功能。此时乳类已不是主要的食物,应从流质、半流质饮食逐渐过渡到半固体、固体食物。食物的形式也应有相应的变化,如乳儿期的菜泥、鱼泥、肉末可改成碎菜、鱼块、肉丸。幼儿自己进食的意识强烈,能逐渐自己使用杯子、汤匙进食,开始有控制进食情景的意识,如玩弄食物、接受和拒绝食物等,为保证小儿获得充足的营养,膳食安排应遵循以下原则:
1.摄入的营养物质和能量满足儿童的生理需要
根据不同年龄段小儿的营养需求,安排合理的膳食,保证小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应保证宏量营养素(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供给以及足够微量营养素的摄入。应重点注意营养素的平衡。
2.食品的性质适应儿童的消化功能
幼儿食品应较细软,但不宜过碎过烂,易于幼儿咀嚼吞咽和消化,少用调味品,清淡为宜,少食高脂、高糖食品、快餐食品、碳酸饮料;控制过多含糖饮料的摄入,以免影响食欲和过多能量的摄入。
3.食物种类应多样化
食物的烹调要注意色、香、味、形。多样化的食物不但能增加小儿的食欲,还能有效发挥蛋白质的互补作用,提高营养素的生物价值。
4.提供良好的就餐环境以及进食技能培养
进餐环境整洁,安静舒适,保持愉悦的心情,定时、定点、适量进餐,有适合小儿身体特点的桌椅和餐具,培养幼儿进食技能,不强迫进食,2岁后应自我、自由进食。学龄前儿童还应该学会餐桌礼仪,每天至少一次愉快家庭进餐时间,并参加餐前准备与餐后清洁工作。
5.注意饮食安全
应从小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防止“病从口入”。餐前、便后要洗手,不吃不洁的食物,少吃生冷的食物等。可减少小儿胃肠道的感染。幼儿避免摄入引起窒息和伤害的食物,如小圆形糖果和水果、坚果、果冻、爆米花、口香糖以及带骨刺的鱼和肉等。
二、不同年龄组的饮食安排
(一)1~3岁幼儿饮食的安排
1~3岁幼儿生长发育仍相当快,故应供给足够的营养素和能量。每日总能量需要约1100~1200kcal,蛋白质25~30g/d(优质蛋白质应占总蛋白的35%~50%),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占总能量的比例约为12%~15%,30%~35%,50%~60%。最好每日均给予350~500ml牛奶,均衡食用各种食物如鱼、肉、蛋、豆制品、蔬菜和水果等。每日以4~5餐为宜,即早、中、晚餐,点心1~2次。频繁进食、夜间进食及过多饮水均会影响小儿的食欲。
(二)4~7岁儿童饮食的安排
4~7岁小儿生长发育平稳发展,膳食基本接近成人,一日三餐与成人同步,可安排1~2次点心。每日总能量需要约1200~1400kcal,蛋白质30~45g,50%源于动物性蛋白质。膳食安排时应重点注意营养素的平衡,避免纯能量食物如白糖、粉丝、凉粉、藕粉等,花样品种多样化,荤素菜搭配,粗细粮交替,注意足量乳制品、豆制品摄入,保证宏量营养素之间的比例,摄入适量的微量元素以及膳食纤维。注意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要注意避免小儿挑食、偏食和多吃零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