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气衰临床经验
一、老年高血压从气虚阳虚论治
高血压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西医着意于小动脉痉挛,治疗上主要通过扩张血管来降低血压,但这种治疗策略不能改善高血压的整体的功能状态。中医临床常以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论治。田文教授在早年的临床实践中即发现老年高血压患者绝大多数属虚证,以气虚阳虚型为多,气衰是导致此病的重要原因。老年高血压的病机为气虚、阳虚,血瘀、痰凝,以益气温阳、活血、化痰为治则,收到很好疗效。
1.病机探讨
高血压病人多见气虚阳虚,因气虚鼓动无力则血瘀,阳虚气化失司则水湿为患,久则痰瘀互阻。气虚阳虚是高血压的本虚,而血瘀痰凝为高血压的标实。田文教授认为之所以老年期常出现血压增高,正是老年人脏腑功能下降,气虚、阳虚,虚火(即浮越于外的虚阳)为患的结果。明代医家汪绮石有论“火者,虚火也。谓动于气而未着于形。其见于症,易升易降,倏有倏无。其发也,尽有燎原之势,或面红颊赤,或眩晕厥冒,种种不同……补之可也”,颇符合高血压的表现和病机。结合西医学理论可知,气虚血瘀,气血运行受阻,增加外周血管阻力,引起血压高;水湿滞留血脉,则血容量增加,也可致血压增高。老年人的血压高,实际上是因脏腑功能衰退而代偿过度的结果。高血压病人常伴血黏度增高、高血脂,可并发心、脑、肾、眼底病变,这些合并症、并发症的发生也和气虚痰瘀密切相关。有研究认为血液流变学异常和微循环障碍,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小板功能异常,红细胞变形力减弱,是高血压血瘀证的病理基础,为治疗高血压提供了理论依据。
2.治则方药
以益气活血为治疗大法,兼以温阳化痰。
方用补阳还五汤加减,药用:黄芪30g、当归12g、川芎10~12g、桃仁10g、红花10g、益母草20~30g、炒地龙10~20g、葛根20g、炒杜仲12g、炒山楂30g。其中,黄芪必当重用30g以上,为君药,益气则血行畅达。川芎、当归等温通血脉。地龙通络,杜仲补肾阳。对阳虚虚火明显者加肉桂引火归元;肾阴虚者加生地、女贞子、枸杞子;痰浊重者加茯苓、泽泻等;夹有肝火者可加夏枯草、黄芩、菊花。
通过临床观察发现,患者服用大剂量黄芪、肉桂后血压不升反降,可见,只要辨证准确,可大胆处方用药。当然,对血压明显增高者也可配合西药辅助降压,效果可能会更理想。
现代药理研究:山楂、益母草、川芎、泽泻、葛根等中药均具有降压作用,且它们还分别兼有镇静、利尿、降血糖、降血脂、抑制血小板凝聚、强心、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量、增加氧供应等作用。临床证实本方有稳定、良好的降压作用,还能改善微循环,增加血流量,改变血液黏稠度,改善脂质代谢等作用,可防治高血压的并发症。
该方降压作用明显,稳定血压效果好,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能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副作用少,为中药治疗高血压提供了很好的方法。
老年气衰时血压升高是机体的代偿反应,因而不能一味地降血压,因这样可能引起脑供血不足和全身功能下降,一旦停药血压会反跳得更高。只有纠正气衰,改善机体整体功能低下的问题,血压自然会趋向平稳状态。
二、“时心灵”治疗冠心病心功能不全
冠心病为老年人常见病,而且老年冠心病患者常伴心功能不全,目前中医治疗冠心病多从“心主血脉”的理论出发,以活血化瘀为主,出现心衰水肿则配伍利水之剂。其实,心主血脉的功能主要靠阳气的温煦和推动,心肺位居上焦,以阳为要,心阳虚、阴邪上犯则出现胸闷、胸痛、喘促肿满等症状,当温阳活血利水。田文教授指出《金匮要略》中治疗胸痹就是以通阳散结为要,并不以活血化瘀为主。不过,枳实薤白桂枝汤等诸方补气通阳作用稍弱,临床用之应在辨证的基础上具体施治。田文教授根据多年临床实践,总结出治疗冠心病的经验方“时心灵”Ⅰ号、Ⅱ号方,临床应用回馈显示:对冠心病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心绞痛均有明显疗效。
“时心灵”Ⅰ号组成:红参、炮附子、川芎、丹参、降香、麦冬等。Ⅱ号方加元胡、川连。时心灵方中红参、附子补气温阳,川芎、丹参、降香活血化瘀,麦冬养阴。若气喘、水肿明显者可配伍黄芪、车前子、益母草、葶苈子;胸闷胸痛重者配伍元胡、鸡血藤、葛根等;心悸者可配伍五味子、炒枣仁、炒山楂、郁金等。现代药理研究证明该方中多数药物可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其血流量,改善心肌缺氧状况,改善心肌代谢,增强心肌收缩力。
三、糖尿病从脾虚痰湿论治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畴。消渴是以多饮多食多尿、消瘦,或尿浊、尿有甜味为特征的病症,其病机为阴虚燥热已成定论。然而糖尿病与消渴病并非等同,有些糖尿病人往往并无明显消渴症状,而且肥胖者居多,故以阴虚燥热论治糖尿病有失偏颇。田文教授认为脾气虚、痰湿中阻为糖尿病的重要病机,以健脾温中化湿治疗收到很好疗效。
1.从病因及疾病特点说明脾虚是致病原因
糖尿病的发病与过食、肥胖有直接关系。中医认为“饮食自倍,肠胃乃伤”、“过食伤脾”,故而长期饮食不节,过食肥甘、醇酒厚味,都会导致脾胃运化失职而发病;2型糖尿病人形体特征是腹部胖而四肢肌肉萎弱,筋骨无力。脾主肌肉四肢,肌肉痿软不健反映的是脾病;2型糖尿病好发于老年,与年老脾胃功能衰退有着密切的关系。
2.从病机探讨
糖尿病人多食多饮,病从“口入”,《素问·奇病论》有脾瘅之论:“夫五味入口,藏于胃,脾为之行其精气……此肥美之所发,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胃主受纳腐熟水谷,脾主运化升清。糖尿病人能食而怠惰嗜卧,四肢不健,为脾虚不能健运使然。脾虚则痰湿内生,气机阻滞,升清降浊失常,阴火上冲而发病;糖尿病主要表现为糖、脂肪、蛋白质三大代谢的紊乱,有的医者根据病理变化中所出现的痰浊、瘀血征象,认为高血糖、高血脂属于痰浊、瘀血或浊脂,其实不然。田文教授指出,血中糖分及脂质是由饮食水谷所化,血中之物,为“营”的成分,属于精微物质的范畴。机体内的精微物质是在不断地化生、转运和代谢的,这一切均离不开脾的运化和升清。《素问·经脉别论》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即论及此意。这一散精的功能发挥不及,使过多的血糖、血脂不能更进一步地传化故而发生糖尿病。不良的饮食习惯损伤脾的运化功能容易促发此病。因此,脾虚运化功能不足是糖尿病的重要病机。
3.治疗
针对糖尿病脾虚湿盛病机,田文教授常用经验方,基本药物如下:苍术25~30g、黄芪20g、党参20g、葛根20g、黄连6g、泽泻15g、茯苓20g。方中以苍术健脾燥湿为君。党参健脾益气,黄芪补气升阳,两者共为臣药。葛根能升清,同时有活血之意。泽泻、茯苓健脾渗湿。佐黄连以泻阴火。该方深得脾喜燥恶湿之性。对湿浊明显者可遵《内经》“治之以兰,除陈气也”之法,重用苍术,加芳香醒脾之藿香、佩兰,或加厚朴、半夏。脾阳虚明显者可加炮姜。有十余例病人单纯经上述中药治疗即可较好稳定血糖,改善症状,甚至得到治愈。
脾虚运化失司可致后天失养、阴精不足,加之五味偏嗜、膏粱厚味、饮酒过多,蕴热化燥可伤阴。若有阴虚郁热者则上方加入山药、黄精、花粉。现代药理研究证实苍术、黄芪、黄精、黄连等均有降血糖作用。另外,据“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的特性,嘱病人适当进食苦瓜对病情有利。
脾虚可以及肾,痰湿久可成瘀,故糖尿病日久可导致阴阳两虚、瘀血阻络,病变涉及诸脏,而使病情深重不愈,故要抓住早期脾虚湿胜的病机,以健脾温中化湿法治疗这部分病人,常可收到较好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