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穴位埋线特殊技法
仔细观察和思考埋线的全过程,不外乎刺入、切割以及针体移动等几个动作,如果要用几个字准确地表达它的含义,就非“刺、切、摆”三个字莫属了。穴位埋线的特殊技法,是指在治疗过程中术者运用埋线针的技巧和方法。特殊技法是运用埋线操作治疗疾病的方法,是埋线具体实施治疗的过程,是取得治疗效果的又一根本手段,因此它是埋线技法中的核心部分。在长期的埋线临床实践中,广大医师应用腰穿针、一次性埋线针、埋线针刀等进行操作,总结积累了切实可行的技法,大大提高了疗效。为了详尽阐述埋线的特殊技法,现以埋线针刀为例进行叙述。埋线针刀是一种一次性埋线针,因其尖端被磨平而利于切割,便称之为“埋线针刀”。2014年2月12日杨才德教授实用新型专利——“专用埋线针刀”获得国家专利(专利号ZL 201320515726.X,证书号第3403760号),埋线领域又一次得到拓展和提升。因为埋线针刀基本代表了埋线操作的所有技法,所以取之举例。穴位埋线的特殊技法,简而言之,可归纳为“一个核心技术、两个运动形式、四个基本动作”。
一、穿刺是埋线操作的核心技术
穿刺,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为了诊断或治疗,用特制的针刺入体腔或器官而抽出液体或组织。穿,指破、透,通过;用绳线等通过物体把物品连贯起来;把衣服、鞋袜等物套在身体上。刺,指刺激;尖的东西进入或穿过物体;刺探、侦探。由此可见,刺,是一个动作;穿,是一种状态。用“刺”字来表达埋线针进入体内的动作,则更为贴切。
毋庸置疑,无论是护理人员的静脉穿刺、肌肉注射,麻醉医师的各种麻醉和神经阻滞,还是穴位注射、针灸、针刀、穴位埋线,所有这些进入人体进行医疗活动的操作,其共同点就是“穿刺”,没有准确的穿刺就不可能实现这些操作,因此,穿刺是埋线操作的核心技术。
穿刺作为核心技术,根据它的特点,可分为以下三种:
1.直刺 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垂直方向刺入。适于全身肌肉丰厚处大多数穴,如四肢部、腹部穴多用直刺。
2.斜刺 针身与皮肤表面呈45°,倾斜刺入。适于肌肉较浅薄处及不宜深刺的穴位,如颈项部、咽喉部、侧胸部、背部穴多用斜刺,在施行某种行气、调气手法时亦常用。
3.平刺 又称横刺、沿皮刺,针身与皮肤表面呈15°刺入。适于皮肉浅薄处穴位,如头面部、胸部正中线穴多用横刺;也适用于施行透穴时。
二、切摆是埋线的两个运动形式
切割,是一种物理动作。狭义的切割是指用刀等利器将物体(如食物、木料等硬度较低的物体)切开。《淮南子·齐俗训》说:“故圣人裁财制物也,犹工匠之斫削凿枘也,宰庖之切割分别也。”此处切割意为用刀割开。“切”字的本义就是用刀把物品分成若干部分,符合埋线操作的动作过程,不管是平刃埋线针还是斜刃埋线针,在前进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切割组织,即使有多有少,它也不能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故“切”是埋线的运动形式之一。
摇摆,意为摇动、摆动。宋代王令的《八桧图》诗:“宜乎今古惑昧者,摇摆舌吻归之仙。”摇,有摆动、向上升的意思,也有画圈的意思;摆,仅有左右、上下、前后摆动的意思。穴位埋线的“摆”,是以皮肤为支点,摆动针具的动作,主要目的是实现“钝性分离”。因此,用“摆”字来描述埋线过程中分离组织的含义,是非常贴切的。埋线的过程中,针刃在通过组织的时候,其实质就是切——切开组织使针具通过,只有通过了这样的运动形式,才完成一次穿刺;当组织或者病变不适合切割的时候,常常通过针体的移动——摆,来实现对组织的分离,所以,“摆”是埋线的另外一个运动形式。
由此可见,从核心技术的“穿”,到锐性切割的“切”,到钝性分离的“摆”,实际上已经完成了一次完美的治疗。而“切”“摆”又根据移动方向的变化,衍生出了纵切、纵摆、横切、横摆四个基本动作。
三、纵切、纵摆、横切、横摆是四个基本动作
纵切、纵摆、横切、横摆是“切”“摆”在移动方向上的变化而衍生出的四个基本动作。即“切”在纵向的运动就是“纵切”,“切”在横向的运动就是“横切”;“摆”在纵向的运动就是“纵摆”,“摆”在横向的运动就是“横摆”。
1.纵切 可根据针刃的方向分为纵向纵切和纵向横切两个动作。纵向纵切就是针刃的方向为纵向,切割的动作在纵轴的方向上运动;纵向横切就是针刃的方向为纵向,切割的动作在横轴的方向上运动。
2.横切 可根据针刃的方向分为纵向横切和横向横切两个动作。纵向横切就是针刃的方向为横向,切割的动作在纵轴的方向上运动;横向横切就是针刃的方向为横向,切割的动作在横轴的方向上运动。
3.纵摆 就是针体运动的方向与人体纵轴平行。
4.横摆 就是针体运动的方向与人体纵轴垂直。
四、选择切摆的原则
通常,在哪种情况下使用哪种动作,就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对待了。例如,如果治疗的部位、阳性点或者病灶处的组织比较硬,则选切法,软则选摆法;如果比较深,则选切法,浅则选摆法;如果是关节囊、滑囊等病变,则选切法,如果属于肌肉则选摆法;如果病变较小则选切法,大则选摆法;如果在骨尖等处,则选切法,若在神经血管处则选摆法等,不一而足。
简而言之:硬切软摆、深切浅摆、囊切肌摆、小切大摆;骨关节处只切不摆,神经血管只摆不切。
五、特殊技法操作必须注意的事项
(一)选择适当的埋线针具
1.针具的长度要适当 针体过长,操作起来稳定性不够,不易控制。当做各种方式运针时,显得很笨拙,大都需要双手运作。然而,针体过短,又达不到应有的深度,或者虽达到了应有的深度却无法做切摆的操作。
2.埋线针具的针刃要锋利 越是锋利的针刃,对组织的损伤越小;而不锋利的针刃,对组织的破坏反而会大。因为锋利的针刃,切开的组织是整齐的,而钝刃的切口是不整齐的,前者组织受力较小,而后者受力相对要大,对组织的损伤自然也大。由于针刃锋利,在切割不同组织时会明显感到组织的致密度和阻力的大小。锋利的针刃切开组织时使用的力较小,而钝刃则需较大的力。显然,用力小的易于控制,而用力大的则不易控制。易于控制则不易出现失误。
(二)把握住针具的支点
当针刺入皮肤后,在进针和运针操作时都必须把握住针的支点。什么是针的支点?单手持针时为中指和环指,双手持针时再加另一手的拇、食指。现就单手持针法加以说明。单手持针时,中、环指支持针体。在推进针的过程中,中、环指始终抵住针体的同时,还必须抵住皮肤表面,并给皮肤一定的压力。在进针过程中,用中、环指控制其深度。在提起针尖、移动针锋时,中、环指既不能离开针体,也不能离开皮面。这样,在针体深入和提插时均可在手中控制。也就是说,在针体的深入、浅出的运行中,持针手的中、环指不随针体移动,始终抵住皮面,保证持针手的稳定性。这一技能不仅能使针运行平稳,同时将在控制针的力度上起重要作用,对埋线操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有着巨大的作用。
在单手持针时,初学者也可以用另一手的食指协助固定支点。这样,初学者可能会觉得更稳定一些,心里可能感到更踏实一些。
(三)控制好针刃切割力度
不管切开任何组织,都有一个限度,不能随意。有些切割是十分精细的,有如外科手术中剥离细小的血管、神经一样,需精细地进行剥离操作,把它从粘连、瘢痕等组织中松解出来。
在切割某些组织的精细操作中,如何达到高精度?有一个方法可以运用,那就是沿着骨面缘运行针刃,即沿着骨缘切割应松解的组织。绝大多数韧带、肌腱等组织都附着于某些组织上,如黄韧带是从上位椎弓的内侧面和下缘起始,而止于下位椎弓的上缘和椎板后面的骨面上。由于黄韧带附着于骨缘上的面积不大,所以,在切开黄韧带时,就应沿着下位椎板的后面和上缘进行切开。当针刃刚刚离开骨面而有落空感时,黄韧带的骨附着面就已经被全部切开了。所有这些精细的操作都应紧贴骨面进行,这样既安全又准确,绝不会出现副损伤,从而保证了埋线的安全和治疗的效果。操作的安全是埋线疗法能否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所在。
(四)控针技能是埋线操作技能的顶级水平
1.掌握控针技能是埋线操作的关键 在掌握好持针、进针、调针、运针和出针的技能后,便可进行埋线基本操作,如肌、腱、腱围结构损伤的操作,某些比较简单的神经卡压综合征的操作,以及一些软组织损伤疾病的埋线操作。然而,只掌握这些技法还不能进行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疾病的某些关键性的操作,因为没有良好的控针基本功,是无法进行这些操作的。
2.控针技能的训练 任何一种技能都是可以学到的,埋线技法并不是高不可攀。当然,如不刻苦训练,也不容易掌握。对初学者,往往是用一块猪肉(带皮的),或用带有脊椎骨、关节骨之类的肉块做针刺操作的练习,体会其肌肉、肌腱、筋膜等不同性质的软组织在针尖刺过时的手感。如果能用解剖标本进行练习则是最好不过的了。解剖标本不仅可以体会手感,同时可以观察针具经过的层次、到达的部位等。直观的学习,可增加立体感,更有实际意义。
控针技能是保证安全有效完成埋线操作的关键所在。埋线刺入的深度,所经过的路线、层次,达到的体内标志,恰当的切开、剥离的深度和幅度,都需要高超的控针技能才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