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应重视高科技在环保产业的应用

目前,发达国家已普遍将环保产业视为高科技产业之一,大力促进其发展。在我国,“环保产业”的概念直到1988年才提出;经过十年的发展,环保产业尽管具备了一定规模,并逐渐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但远远不能适应我国环保事业发展的需要。

一、依靠高科技促进我国环保产业发展的紧迫性

1.知识经济要求全球环保产业由常规技术领域向高新技术领域发展,我国环保产业必须因势利导。在目前世界范围内,有益于环境的科学技术已被列为高新技术范畴,发展势头强劲。我国的环保产业包括环境产品生产流通、环境技术开发和技术服务,以及资源综合利用等活动。到目前为止,常规技术仍然占据主导地位,高新技术没有得到广泛应用,产业升级非常困难。

2.世界环保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要求我国环保产业的发展必须立足于高新技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1997年年初发表的研究报告指出,1992年全球环保产业市场的规模为2500亿美元,1995年达到4270亿美元;预计到2000年将扩大到5430亿美元,其中美国为2094亿美元,西欧为1612亿美元,日本817亿美元。以发展眼光看,全球环保产业市场的规模可与药材产品市场和航天工业产品市场相提并论,市场竞争将越来越激烈。目前,我国环保产业规模不到40亿美元,发展潜力巨大。只有借助高科技驱动,环保产业才能迎头赶上,在全球环保市场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

3.解决我国严重的环境问题,维护良好的国际形象,从根本上有赖于环保产业的科技进步。在我国,环境污染尤其是大气、水污染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1995年,我国二氧化硫排放量达到2370万吨;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排放国。当年,仅二氧化硫及其相关的酸雨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1100亿元,接近国民生产总值的2%。1997年年底,美国《纽约时报》发表了题为《污染的灾难在亚洲徘徊》的文章,指出中国是温室气体增长最快的国家,对全球气候变暖有重大责任。世界银行发表的最新报告也称,中国每年有203万人死于水质污染和大气污染。环境问题已经引起周边国家和国际社会的密切关注,如果处理不好,中国将被树立为世界性公害大国的形象。

二、我国环保产业的技术现状

从总体上看,目前我国环保产业的显著特点是小型分散,结构不合理,重复建设多,产品的科技含量不高。

据统计,我国环保产业现有企事业单位8651个,固定投资小于1500万元的小型企业占环保企业总数的82.6%,从业人数188万,年产值311亿元,年利润41亿元,利润率为13.1%。在环保产品中,大气污染治理设备和水污染治理设备产值占总产值的80.3%,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例如,大气污染治理设备厂家多达1371家,其中生产除尘设备厂家占80%以上,不少厂家仍在盲目上马除尘设备。环保产品结构很不合理,技术水平不高,主要表现在:采用高新技术的二氧化硫处理设备、除尘脱硫一体化设备以及工业废气净化装置等产品开发不足;水污染治理设备标准化、系列化程度低,单机产品生产多,成套装置生产不足,高浓度、难降解工业有机废水处理设备和高新生物技术处理设备缺乏;固体废弃物处理设备、噪声与振动控制设备、污染监测仪器和环保药剂材料生产规模小,品种不全;放射性与电磁波污染防护设备生产处于起步阶段。业内人士指出,我国环保产业中,只有少数技术和产品的性能达到世界80年代、90年代的水平,大部分技术和产品相当于发达国家70年代水平。环保产业难以为环境整治提供坚实的物质手段,进军国际市场更加困难。

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决定环保设备和技术优胜劣汰的环保产业政策。长期以来,环境污染的代价由国家和社会承担,多数企业缴纳的排污费低于治理污染的设备运行费,购买环保设备的目的在于项目上马时能顺利通过环保审批。项目投产后,环保设备基本上不运行,只是成为应付环保检查的摆设。行业管理混乱,生产厂家甚至不需要生产许可证就可以生产环保设备,劣质、低效的环保产品和技术更容易找到市场,因此缺乏技术进步的动力。

从国际比较看,我国环保产业存在许多差距,但技术差距最为明显。目前,在整个环保产业市场中,发达国家占绝对优势,特别是美国、德国和日本更胜一筹。这三个国家用于环境技术的研究与开发的资金分别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9%、2.7%和3%,产业已具规模。其中,美国的从业人员达到100万人。美国的脱硫、脱氧技术,日本的除尘、垃圾处理技术,德国的水污染处理技术,在世界上均处于领先地位。发达国家环保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明显高于我国,其产值大多数超过各自国家国民生产总值(GNP)的1%,而我国是0.87%;环保产业就业人数相当于全国总就业人数的0.5%—1%,我国是0.85%;环保产业人均产值为全国就业人员人均产值的2倍左右,而我国仅为1.02倍。发达国家的环保产业中,科技专业人员多,熟练工人多,受教育程度明显高于整个经济部门的平均水平,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而在我国环保产业队伍中,中级以上技术人员仅有十多万人,职工的平均素质较低。我国环保产业大部分属于县、镇、乡办企业,产品科技含量低,种类少尤其是名牌产品少,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不强。

三、建议

我国环保产业的目标应该是,加快环保技术的科技攻关和产业发展,争取到本世纪末确保重大装备环保产品基本国产化,基本满足我国环境治理的需要,同时积极开拓国际环保市场。为此,建议采取如下措施:

1.将环保科技攻关纳入国家创新体系,依靠科技进步实现产业升级。从现在起,应该加大环保产业的技术开发力度,特别要促进高新技术在环保产业的运用。21世纪,我国环保产业要更多地运用现代科技成果,促使高新技术如生物技术、微电子技术、航天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传感技术、新材料技术等广泛进入环保产业。

2.明确环保产业科技攻关的重点。“九五”期间,根据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计划”“跨世纪绿色工程计划”和环境形势的要求,要加强适合国情的环保适用技术特别是工业污染防治技术的研究开发,解决高浓度、难降解工业有机废水,以及饮用水源地保护、脱硫、酸沉降、城市大气污染和固体废物资源化等重大环境问题,强调技术的集成和商品化,研究和发展环境污染及自然资源破坏和恢复技术。

3.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要求,建立多层次的科技投入机制。国家要努力增加环保投入,加大环保科技攻关力度。国家更多地运用经济手段去促进环境污染的治理,制定高于污染治理成本的排污收费标准,使企业真正成为环保投入和科技创新的主体。鼓励和扶持企业和社会力量兴办环保服务公司,依靠污染者付费原则筹措运行资金,实现污染治理社会化、专业化和市场化,促使以“谁污染、谁治理”为特征的分散治理向集中治理转变。

4.规范环保产业市场。当前,由于环保市场的不规范、不正当竞争较为普遍,技术领先并不是获得市场的唯一优势,中小环保企业尚有一定的生存余地。“九五”期间,我国环保总投资将达到4500亿元,环保产业潜在市场巨大。一些地方片面认为生产环保产品投入少、见效快、效益好,竞相发展环保产业,很多项目属于低水平重复建设。为此,发展计划委、经贸委、科技部和环保总局正在酝酿中的规范环保产业市场的政策宜尽快出台。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是国家唯一以环保产业为特色的高新技术开发区,已经成为全国环保新技术、新工艺的交流集散中心。国家应加强该区对全国环保产业的先导、示范和辐射功能。

5.加快对国外成熟技术、设备的引进和吸收消化,努力实现关键技术国产化。长期以来,由于企业管理、产品的制造工艺、材料等方面的因素造成大部分技术和产品在质量、效益上未能达到预计要求,我国环保技术和设备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国外引进。我方虽然得到一些国际贷款和技术援助,但大多以购买主体设备技术为前提条件,并将承受巨额的还贷负担。目前,各地对引进此类外资的积极性大为减弱。只有尽快扭转单纯引进设备、复制技术的做法,我国环保产业才有出路。江苏鹏鹞环保集团立足科技兴业,迅速成为国内最大的从事环保设备研制开发、生产和工程承包的大型企业,年生产能力3亿元,生产的30多个系列环保设备涉及水、气、尘处理等,产品出口东南亚、中东和美国等国际市场。该集团还涉足生态农业、电子、建材、旅游等领域,正向多元化、国际化方向迈进。

(本文为国务院研究室“送阅件”1998年7月8日总935号,1998年10月6日《科技日报》第六版刊载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