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你受伤的,就是你的痛处

若不是自己心里早有伤口,

人家无心的话怎么能这么轻易就刺痛你?


我们现在的情绪绝大部分都是由过去导致的。譬如你先生不关心你,你就生气,这情绪来自你的过去,可能是你小时候欠缺关爱,或是父母没尽到照顾的责任,那时候你积压了许多怨气。

当有人数落你,你立刻还以颜色,很可能因为在过去曾经有人批评或羞辱你,在你的内心形成了一个伤口,所以现在只要有人对你说类似的话,就会触动你。

曾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曾做过著名的反射研究。每当他喂狗吃饭时,他会先摇铃。到最后,每当狗一听到铃声,就会开始“流口水”,即使它们并未看到食物。

我们的情绪反应就像巴甫洛夫的铃声一样,一旦记忆的“铃声”响起,我们就成了过往记忆的奴隶。有时候只是一个不赞成的表情,一种轻视的语气,一句不中听的话,或想起过去令自己挫败的一件事,就可以顷刻间引爆情绪。

你觉得“受伤”,是因为你有伤口,那伤口早已存在;你会“受刺激”,是因为有人在伤口上撒盐。有人说话让你受伤,不是因为他说了什么,而是他的话勾起了你内心卑微、无价值、被伤害、被怀疑的感受。

举一个许多人都可能遇到的例子:妻子问你今天某个时间要去哪里,你便忽然发起脾气来。由于她害怕或不好意思,没有直接要求你去帮她买东西,只因为可能会让你多绕一段路。她怕给你造成麻烦,你则因为她的质疑而生气,你觉得她管得太多,因为你是从小被人管大的。现在你觉得她的质疑就是在管你。

我们看待事情,或是在关系互动里的情绪反应,多半是从成长过程中受伤害的反应而来的。过去经历的伤痛如果没有被疗愈,便会以不同的形式在生活中发作。当我们进入一段新的关系时,我们常常把以前对父母累积的怨气发泄在配偶或小孩身上而不自知。假如我们没有察觉并认清这一点,那么这些伤害便会一再循环,我们和身边的人就会在同样的模式里受苦。

有句拉丁谚语说:“别人撒盐伤不了你,除非你身上有溃烂之处。”若不是自己心里早有伤口,人家无心的话怎么能这么轻易就刺痛你?

我们常常跟某人某事过不去,其实是跟自己的过去“过不去”;反过来,跟我们“过不去”的人也一样,他们可能也携带着许多过往的伤痛。

当你了解到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过去,是否能用更大的包容去接纳别人?是否能谅解别人所犯的错误?

当你了解到自己也可能是过去的受害者,是否能心平气和地看待自己的挫折失意?是否能让自己不再受过去伤痛的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