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以色列境内阿拉伯公民的产生

1948年5月14日英国结束对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同日,以色列国宣告成立。15日,阿拉伯联盟国家埃及、外约旦、伊拉克、叙利亚和黎巴嫩的军队相继进入巴勒斯坦,第一次中东战争(又称“以色列独立战争”)正式爆发。

从双方力量对比来看,巴勒斯坦的阿拉伯社团尽管一直叫嚣着要用武力解决问题,但实际上并没有做好相应的准备。还是在英国倡议下,阿拉伯社团1945年3月成立了基于反对犹太复国主义的巴勒斯坦阿拉伯军团。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的政治活动虽然更加活跃,但因为内部争夺领导权的斗争而四分五裂。与之相反,犹太复国主义者在“二战”期间及战后建立、发展起了强大的经济组织和军事力量,并得到国际同情和支持。因为接收犹太移民(当时主要是欧洲难民)的问题,犹太组织全民动员与英国委任统治当局开展武装斗争,这让他们保持了战斗性,并拥有巴勒斯坦阿拉伯人所缺乏的强大活力和警惕性。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则将希望过分寄托在外部阿拉伯国家的武力干涉上面,在与犹太人直接武力抗衡方面明显准备不足。

在战争期间,阿拉伯各国的军队缺乏统一指挥、军队缺乏作战经验,而且参战各国利益不一致,因而战况逐渐向有利于犹太国家的方向发展。与无处可退、不得不背水一战的犹太人不同,大批阿拉伯人在战前及战争期间出逃到周边地区,希望等战事平息后再返回家园,而另一些人则被犹太军事力量有意驱逐,包括以非常激进的手段恐吓、强迫离开。[16]关于阿拉伯平民被害的极端事件的消息和传言,如1948年4月犹太武装伊尔贡制造的戴尔亚辛(Deir Yassin)村惨案等,[17]迅速在巴勒斯坦全境内传播,引起恐慌并加速了阿拉伯人口的外逃。

到第一次中东战争结束时,以色列实际控制了巴勒斯坦近80%的土地,不仅远多于《分治决议》中所规定的犹太国家领土面积,更得到了相当“干净”的土地——原居这片土地上的90万阿拉伯人,只有16万留在以色列控制范围之内。随着与约旦达成停火协议,约旦河西岸小三角地区(Little Triangle)也并入以色列版图,到1949年中期,共有18.6万阿拉伯人成为以色列公民。不用面对《分治决议》中分配给犹太国家的近半数阿拉伯人口,对于以色列而言是非常庆幸的,如其第一任总统魏兹曼曾如释重负地称:以色列的任务神奇地被简化了。[18]

如前所述,缔造以色列国的犹太复国主义先驱们并没有想过这个犹太家园内会有阿拉伯人的存在,因此如何对待这些并非自愿成为以色列公民的阿拉伯人口,成了新生的以色列国及犹太主体民族所面临的诸多难题之一。一方面,按照联合国决议的要求及以色列建国时发布的《独立宣言》中的承诺——“以色列国将以自由、正义、和平作为自己的基础。它不会因信仰、种族和性别而对公民加以区分,将在全体公民中实现彻底的社会和政治权利的平等”,以色列应该平等地对待境内包括阿拉伯人在内的所有公民。另一方面,这些阿拉伯人却属于“敌对”民族,由于他们中大多数人并非自愿选择在以色列这个犹太国家境内生活,很多人的亲属、朋友、邻居或背井离乡沦为难民,或正在跟以色列做长期的斗争,这些阿拉伯人对以色列国家的接受度和忠诚度受到怀疑也是很自然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