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员工参与决策

虽然说,决策是经营者的事情。但在不少情况下,员工在某项决策出台之前是毫不知情的,这样,就导致有些员工不理解决策的含义,不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更谈不上是不是努力地去做了。

在决策的过程中,经营者可以尝试引导员工参与决策,积极引导他们提出意见或建议,以此作为自己决策的参考。

1.重视员工的意见

决策者必须要重视别人的意见,必须善于把自己的决策通过员工参与的方式体现出来。积极引导员工参与决策,使得管理者处于决策的主动地位,并能积极地引导员工参与决策,以提高业绩。

战国时期,秦王嬴政执掌大权后,下了一道逐客令:凡是从别的国家来秦国的人都不准居住在咸阳,在秦国做官任职的别国人,一律就地免职,三天之内离境。李斯是当时朝中的客卿,来自楚国,也在被逐之列。他认为秦始皇此举实在不可取,因此上书进言,详陈利弊。

他说:从前秦穆公实行开明政策,广纳天下贤才,从西边戎族请来了由余,从东边宛地请来了百里奚,让他们为秦的大业出谋划策;而当时秦国的重臣蹇叔来自宋国,配豹和公孙枝则来自晋国。这些人都来自于异地,都为秦国的强大做出了巨大贡献,而秦穆公并未因他们是异地人而拒之门外。

李斯认为,秦始皇的逐客令实在是荒唐之极,把各方贤能的人都赶出秦国就是为自己的敌国推荐人才,帮助它们扩张实力,而自己的实力却被削弱,这样不仅统一中国无望,就连保住秦国也是一件难事。李斯之言使得秦始皇如醍醐灌顶,恍然大悟,急忙下令收回逐客令。正因为秦始皇听取了李斯的建议,不仅留住了原有人才,而且吸引了其他国家的人才来投奔秦国。秦国的实力逐渐增强,十年之后,秦始皇终于完成统一大业。

古人云:“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管理者要重视听取下属的意见,这样才能全面客观地了解事物,做出正确的决策。

从管理角度来说,决策者全面听取各方意见,尤其是听取下属的反面意见,可以团结有不同意见的下属,也能赢得下属的尊重和信任,提高组织的凝聚力。

2.主动听取员工的意见

对管理者而言,决策建立在丰富的信息基础上,需要对企业经营中的不同情况进行有效判断。但是任何决策者都不可能掌握全部的信息和资源,所以决策者必须重视别人的意见,尤其是员工的意见。尽管某些意见不能被采纳,但至少可以作为决策的参考,即使是那些反对意见,也可以提醒决策者需要规避决策中的风险。

20世纪80年代初的巴西,有个小伙子叫里卡多·塞姆勒,大学毕业后就进入父亲的机械公司工作。

老塞姆勒希望儿子能接手自己的生意,可是企业每年的销售额却始终停留在几百万美元。塞姆勒上班后,他发现从中国和英国进口的茶叶开始在巴西流行,老塞姆勒觉得既然茶叶流行起来了,制茶机肯定会有市场,于是决定大批量生产制茶机。可是塞姆勒却说:“父亲,我们能不能先征求一下员工的意见再生产?”

老塞姆勒不屑地说:“员工们难道比我更会做生意吗?做生意就是讲究一个快字,哪有时间和他们商量,谁能抢得先机,谁就是胜利者!”这项决策最终由老塞姆勒拍板。

企业的制茶机生产线全面铺开,然而让老塞姆勒没有想到的是,半年过去了,这些机器却还压在仓库里。他们的投资遭遇了失败。

一天,塞姆勒在车间巡视时,听到两个员工的谈话。一个说:“我们根本就不适合生产制茶机!”另一个说:“气候条件注定巴西只适合种植咖啡和大豆,茶叶虽然在巴西流行起来了,但巴西本国却无法种植出优质的茶叶来,没人种植,当然就不会有人购买制茶机了!”

塞姆勒无意间听到的这个谈话,却给了他启发。他认为,“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所以,一家公司真正的CEO应该是每一位员工,只有尊重每一位员工的意见,才能做出更加明智的决策!

后来,老塞姆勒把公司交给了只有23岁的塞姆勒。塞姆勒接管公司后,首先在办公室门口挂了一只意见箱,员工对公司有何建议,都可以放进意见箱。每一次做决策,塞姆勒都要开会讨论,而且还要把结果公布出来,让所有员工参与,只有大家同意之后才能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