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觉寺(五塔寺)

真觉寺位于西直门外白石桥以东长河北岸,因寺内的主要建筑是五座建在一起的塔,所以人们都叫它五塔寺。据《帝京景物略》记载:“成祖文皇帝时,西番板的达来贡金佛五躯,金刚宝座规式。诏封大国师,赐金印,建寺居之,寺赐名真觉。成化九年(1473),诏寺准中印度式,建宝座,垒石台五丈,藏级于壁,左右蜗旋而上,顶平为台,列塔五,各二丈。”可知寺于明代永乐年间始建,至成化九年(1473)创建金刚宝座。位于金刚宝座正门上的“敕赐金刚宝座”匾额,也刻有“大明成化九年十月初二日建”的字样。

真觉寺是明代永乐年间(1403—1424)朱棣皇帝为一位印度佛学家建造的,寺名也是朱棣赐给的。朱棣为什么要为一个印度佛学家建造寺院并亲自命名呢?因为这位印僧不但学识渊博,而且还向朱棣奉献了特殊礼品——五尊金佛像和一座金刚宝座(塔)的图样。因金刚是汉语坚固不动的意思。那么金刚宝座正好与朱棣初登皇帝宝座的心理吻合,于是朱棣便封他为大国师,建真觉寺让他居住、讲学传经。同时命工匠们按所贡图样,建金刚宝座式塔。金刚宝座源于印度菩提伽耶大塔,是释迦牟尼得道成佛之地的纪念塔。鉴于金刚宝座寓意神圣,真觉寺的建筑布局也改变了当时塔一般建在寺院后部的常规,而创造了一个以金刚宝座(塔)为中心,其前后各建两座大殿,左右对称建配殿的特殊的寺院布局,明显地提高了金刚宝座的重要地位。

明代真觉寺平面图

明代的五塔寺,寺前有桥,桥临大路,杨柳夹道,绿荫如幕,长河清流映带,高柳垂拂长堤,是一处风景优美的游览胜地。何宇度在写《真觉寺塔》诗中描写过这里的风光:“五塔森森立,秋原望不迷。彤云双阙迥,绿树万行齐。堤远传蜩急,天空去雁低。长安此净域,山水满城西。”

清乾隆年间,乾隆皇帝为给他母亲做寿,曾两次重修真觉寺,共耗银六万五千多两。其中第一次重修在乾隆十六年(1751),重修后为避雍正皇帝胤禛的名讳改名为“大正觉寺”。二十六年(1761),乾隆皇帝为给其母做七十大寿,大正觉寺作为主要的做寿场所更是修葺一新。重修后,大正觉寺中轴线建筑布局为:南起牌楼、山门、天王殿、前大殿(心珠朗莹殿)、金刚宝座(塔)、五佛殿及后照殿,东西两侧建有钟楼、鼓楼、廊庑、配殿、僧房、穿堂等。这次修缮,将原天王殿3间改为5间,并把绿琉璃殿顶改用黄琉璃瓦顶,还把所有的配殿顶和大墙脊也改用黄琉璃瓦。整个建筑布局以金刚宝座为中心,共有房间195间,四进院落。俯瞰全寺,黄瓦金灿灿,院墙红彤彤,好不辉煌壮观,正式成为规模庞大的皇家寺院。

真觉寺金刚宝座是永乐年(1403—1412)开始建造的。是我国仅存的10余座完好的金刚宝座(塔)中,较古老的一座。它造型秀美结构精巧,在同类塔中也略胜一筹。它全部用砖石砌筑,由宝座及五塔组成。宝座建在一个高约0.5米的台基之上,最下层是高1.78米的须弥座。从须弥座至座顶共分五层,通高7.7米,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18.6米,东西宽15.73米,座体向上渐收0.5米。宝座南北面各辟有券门,门内有44级盘梯可通宝座顶部。宝座室内高7米,塔室中间筑有方形中心柱,柱宽8米,四面均辟佛龛,内置高1.6米的佛坐像,南向是释迦牟尼,东向是药师佛,北向是燃灯佛,西向是阿弥陀佛。塔室顶呈拱形,中心有一盘龙藻井,这种藻井在塔座内共有六处。从东西券门拾级而上,经三层三折后,至宝顶部、出口处有一座“天圆地方”式琉璃罩亭。罩亭南北各有小券门,出券门即到五塔处。五塔四周绕以石护栏,中间为大塔,四角各建一小塔。五塔均为密檐式,采用青白石砌成。中央大塔高8米,下层为须弥座,上有十三层密檐。塔座南面正中刻有佛足迹一对,象征佛足迹遍天下。四角小塔形状与大塔相似,只是规模较小,各高7米,塔檐11层。其塔刹与大塔也有明显区别,大塔的塔刹为铜质,由仰莲、相轮、华盖宝珠组成;小塔的塔刹则为石质。在宝座和五塔身上布满了各种花纹与图案,有狮子、象、马、孔雀、金翅鸟,还有天王、降龙与伏虎罗汉、菩萨、小佛、三牌、八宝、金刚杵、菩提树、法轮、花瓶以及卷草纹、梵文等。所有雕塑形象逼真,技法生动。整个金刚宝座塔构成一件巨大的石雕艺术品。五塔寺金刚宝座(塔)的梵文,到目前为止,据说在乾隆地宫中所见的梵文数量最多,其次就是刻在五塔寺金刚宝座(塔)上的大量梵文了。金刚宝座须弥座的下枋和五座小塔须弥座的上枋,共33句。据说这33这个数在佛界很有讲究的。梵文是古印度文字,五塔寺的梵文,内容都是咒语,咒语的意思虽然不可解释,但它却为我们研究古印度的文字、文化提供了大量的实物资料,是十分珍贵的文化遗产。

金刚宝座塔

北京真觉寺金刚宝座塔,从造型上看,它与菩提伽耶大塔相比较,规模被大大缩小了。但它的宝座却加高了,五座塔的比例也更加协调,显现了中国古建筑的风格,是中国古建筑吸收外来文化的成功范例。

真觉寺明代地理位置图

清代末期,大正觉寺遭大火洗劫,仅存砖石结构的金刚宝座(塔)及其前面的大殿——心珠朗莹。更可惜的是民国十六年(1927)蒙藏院仅以2500元售价将五塔寺卖给了私人。以后心珠朗莹及其他残存又都被拆毁了。举目望去,寺院只有金刚宝座(塔)和前面与塔同龄的两株雌性银杏树相依为伴了。民国二十一年(1932)和二十三年(1934),散匪曾两次强登金刚宝座,分别盗去了中间一塔的大半个铜塔顶。当政府将他们缉拿归案时,塔铜顶已化铜数十斤。鉴于此案,民国二十六年(1937)古物保管委员会才收回五塔寺旧地30亩,修了院墙、山门及东西门房各三间,维修了金刚宝座(塔)并于民国二十八年至三十年(1939—1941)售票对外开放。后因战争影响,寺塔又被破坏。新中国成立后,真觉寺受到人民政府的重视和保护。1962年、1973年、1979年人民政府对金刚宝座进行了三次维修。1980年成立了五塔寺文物保管所,对其进行了科学保护,1987年被辟为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号称北京碑林,内藏自汉代至民国千年的石阙碑碣墓志、石佛、石像、石额等二千四百余件。

真觉寺金刚宝座(五塔寺)1961年3月4日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