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于湿

因于湿,首如裹,湿热不攘,大筋緛短,小筋驰长。緛短为拘,驰长为痿。

因于湿,首如裹,湿热不攘

人如果受了湿邪的影响,身体会出现什么状况呢?首如裹。经常听到有人讲:“哎呀!今天早上觉得头很沉!”这就是首如裹,就是头上像是被什么东西裹住了。

寒湿往往是并行的,以前我们讲过一次“湿”,这里再强调一下。“湿”,并不是我们通常所理解的有很多水就叫作“湿”了,比如,我喝很多水就湿了吗?不一定,对不对?那么这个“因于湿”的湿是什么呢?我们拿洗碗来举例,如果你吃了大米饭熬的稀粥,那盛粥的这个碗就非常容易清洗,直接水一冲就能洗掉;如果吃饭的碗里面有油,不用洗洁精直接用冷水去洗的话,那这个油碗越洗越光,洗上半天油都不能洗出去。我们从中也可体会一下寒热的道理,如果不用洗洁精而是用一些比较热、比较烫的水,还是可以把这个有油的器皿洗干净的。现在,仔细体会一下寒热对于运枢、运化的影响:如果身体里有足够的、合适的温度的话,那体内的气血循环就会比较顺畅(这里讲的温度是合适的,而不是过度的热,过度的热也会有问题);如果体内比较寒的话,体内气血当然也会流动得不太畅快,这些在身体里面流动起来或者说运转起来比较困难的东西就是“湿”。这时候湿和热都没法排除出去,或者是说没办法让它们运转起来的。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如果身体里面像油脂一样的东西比较多的话,这个湿它自然就走不动了,我们都知道这个湿和你饮食当中的脂肪有很大关系。那么,为什么热也走不动呢?热气是调动来运化身体里面的各种营养以及需要排出的各种废物的。但是,如果身体某个地方有比较厉害的湿气待在这儿,那么热气就会不断地积聚到那里然后致病。湿热最有代表性的病就是痔疮,引起此病的热在手阳明大肠经,大肠内的热气积聚了,如果一个人又经常吃比较肥甘厚腻的东西,这两个因素加在一起就非常容易得痔疮。说到这个地方大家也会明白,如果想解决这个问题也非常简单:一个是清淡的饮食,忌辛辣、饮酒和大鱼大肉,再一个是要练习静坐。

“湿热不攘”,怎么解释“攘”这个字呢?有一个词叫作“攘臂”,《道德经》第三十八章里有一句话:“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这个“攘”是出去的意思,把胳膊伸出去。由此,我们就知道“湿热不攘”的意思就是指湿和热都出不去。

“首如裹”,你注意这里面的用词,是说脑袋像被裹住了一样,但并不是说完全镶在里面了;“湿热不攘”是很难伸出去,但并不是说不能伸出去。所以这个时候就会有一个什么状态呢?这和“欲如运枢”里面的这个“轴”有点相似的地方,寒气使欲如运枢,就是说里面这个润滑的东西不行。本来,人身体里关节、肌肉之间应该活动很自如,应该是“咵”地一伸就伸出去了,但这时候伸到半截就有点儿酸、有点儿疼,为什么呢?因为那个地方有瘀住的东西,有瘀住的气或者瘀阻的血,如果瘀住的是气还好,但瘀住的是血的话呢,这个血块的流动就会有问题。

大筋緛短,小筋驰长。緛短为拘,驰长为痿

我们想象一下身体当中的结构:首先有骨头,贴在骨头上生长的有肌肉,然后有筋,筋在骨头和肌肉之间起到一个牵引的作用,所以身体上经常动来动去的是肌肉,骨骼是起支撑的作用,中间活动最多的是筋。如果你有湿气的话,就会对人体造成不好的影响,很关键的一部分影响就是这个筋,那个时候往往不是肉疼也不是骨头疼,疼的是什么呢?是筋。那么筋疼的是哪儿呢?是关节,比方说腕关节、膝关节,尤其最常见的就是膝关节,或者是大臂、小臂上的这些关节。

筋如果出现緛短这种情况,就会“拘”:有的人会出现佝偻,就是平常所说的驼背,人背部的脊柱其实也是很大的一根筋;有的时候,在指关节或者是足趾关节上指(趾)头伸不开了。我曾经见过一个病人是什么样子呢?先开始出现腿上的肌肉萎缩,但实际那个病一看就是在筋上的问题,为什么呢?因为他的足趾第二趾的关节伸不直,这个脚趾正好是在足厥阴肝经上,就是太冲穴往前一点儿的脚趾头,而且在太冲穴往后一点儿的位置上还有一个筋的疙瘩,所以一看就明白它不仅收起来了,伸不直,而且出现了一个筋的结节,这就叫“拘”嘛,这就属于“緛短为拘”。

“小筋驰长,驰长为痿”,这个词我们听得很多了,一般来讲指的男性的阳痿,所谓的小筋就是指的男性的生殖器,这个也是因于湿。

所以,讲到这里我们就会明白:湿气最主要影响的就是人的筋,再往里讲的话就是指肝胆这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