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于气

因于气,为肿,四维相代,阳气乃竭。

因于气

中医讲气的范围太多了,各种各样的气,甚至可以这样讲:在古代不能认识到的,不能看见的,仪器不能探测到的,技术不能达到的很多东西都归为了气。所以气有很多种:阳气、阴气、宗气、卫气、营气、荣气……

为肿

这个“气”与《内经》所讲的“肿”有什么联系呢?如果病在气上,会出现“肿”的症状。这个“肿”和上面的“湿”是有关系的。

人体的健壮和肥胖臃肿,是不一样的。身体健壮的人肌肉比较发达,一个运动员的皮下脂肪会非常薄,很少有运动员非常健壮,却长了一寸的脂肪,没有这样的运动员。有的话,那也可能是“围棋运动员”了。另外一种是肥胖臃肿,这是因为身体里面的水湿运不出去,水湿运不出去是因为身体里面的气带不动。气血在身体里面运行的主要动力来源于哪里呢?它的动力不是来自于血,血是供应营养的,主要是来自于气。如果气带不动的话,身体里就会有一些东西留下来。留下来的东西就形成了脂肪,这就是肥胖。

那水肿呢?比如我们扭伤了,韧带拉伤了,身体里一些原本整体的东西被破坏了,在表皮里面会有水液渗出来,就形成了水肿;还有一种水肿是来自于脏器的,身体内部的腑脏本来有自己循环的规律,当水运不出去的时候就留在了腑脏里形成水肿,现在有种治疗手段是用穿刺的方法把腑脏的水抽出去。这个就是肿的另外一种。

还有很多肿,比如同学们说的“肺水肿”。这些肿是因为什么原因呢?这些都是因为太多的水停留在身体里了。可是这个水太多了,不是根本的问题,根本的问题是气的问题,是把水运出去的动力出了问题。所以说,“因于气”之后会出现“肿”的这种状态。

有些解释是说:“因于气,为肿,四维相代,阳气乃竭”是指邪气的相互纠缠,会把阳气枯竭掉,当然也可以这样理解。

四维相代

四维,指的是四肢。四肢相代,这个“代”如何理解呢?我们先来看看脉。诊脉的时候有很多种脉象,其中一种就是代脉。代脉和什么相关呢?和脾相关,脾胃当令的季节或者脾胃不好的时候会出现代脉。“四维相代”指的是人体的四肢并不是那么灵活,不能很灵活的原因与“为肿”是相关的。

阳气乃竭

在这种情况下,身体里动力缺乏了,阳气也缺乏了,所以“肿”预示着身体里阳气进一步的衰竭。

我们从“因于气,为肿,四维相代,阳气乃竭”可以看出,运动对于我们人来说是很重要的。因为阳气以四肢为本,四肢的活动是人产生阳气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有的时候一个人因为小病躺在床上的时间久了,结果使得阳气越来越弱,就把小病养成了大病。

所以,当我们遇到“为肿”的时候要怎么做呢?我们可以疏通经络,比如针灸、按摩等;另外还可以通过增加四肢的活动,也就是多运动,来增加阳气;当然,我们还可以吃一些行水利湿的中药。用这些方法,把“肿”消掉了,也就预示着阳气正在恢复。

〖名家注解〗

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因于寒,欲如运枢,起居如惊,神气乃浮。因于暑,汗烦则喘喝,静则多言,体若燔炭,汗出而散。因于湿,首如裹。湿热不攘,大筋緛短,小筋弛长,緛短为拘,弛长为痿。因于气为肿,四维相代,阳气乃竭。

王冰曰此明前阳气之用也。言人之有阳,若天之有日,天失其所则日不明,人失其所则阳不固,日不明则天境暝昧,阳不固则人寿夭折。天运当以日光明,言人之生,固宜藉其阳气也。阳因而上卫外者,正明阳气运行之部分,辅卫人身之正用也。欲如运枢,谓内动也。起居如惊,谓暴卒也。言因天之寒,当深居周密,如枢纽之内动,不当烦扰筋骨,使阳气发泄于皮肤,而伤于寒毒也。若起居暴卒,驰骋荒佚,则神气浮越,无所绥宁矣。脉要精微论曰:冬日在骨,蛰虫周密,君子居室。四气调神大论曰: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又曰,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之谓也。不能静慎,伤于寒毒,至夏而变暑病也。烦谓烦躁,静谓安静,喝谓大呵出声也。言病因于暑,则当汗泄不为发表,邪熟内攻,中外俱热,故烦躁喘数,大呵而出其声也。若不烦躁,内热外凉,瘀热攻中,故多言而不次也。体若燔炭之炎热者,何以救之?必以汗出,乃热气施散,此重明可汗之理也。表热为病当汗泄之,反湿其首,若湿物裹之,望除其热,热气不释,兼湿内攻,大筋受热则缩而短,小筋得湿则引而长,缩短故拘挛而不伸,引长故痿弱而无力。攘,除也。緛,缩也。弛,引也。素常气疾,湿热加之,气湿热争故为肿也。然邪气渐盛,正气侵微,筋骨血肉,互相代负,故云四维相代也。致邪代正,气不宣通,卫无所从,便至衰弱,故言阳气乃竭也。卫者,阳气也。

马莳曰此言阳气所以卫外,而阳气不固者,则四时必伤于邪气而为病也。夫所谓阳气者,卫气也。人有此阳气,犹天之有日也。日得天之明而能久照,阳气必不失其所而能久寿,若失其所而不能卫外,必折夭而不彰。失其所者,卫气衰弱而不能卫外也。故天运当有此日以为之光明,人当有此阳气以为之卫外。是故阳气因而上行于皮肤分肉之间,所以卫外者也。惟阳气不固,故凡四时之邪气,皆从之而伤矣。所谓不能因时之序者是也。是故因于冬之严寒者,当深居周密,凡有意欲,心有所运而身不妄动,如运枢以开辟其户,户不太劳,若起居卒暴,有所惊骇,则神气浮露,无复中存矣。因于夏之暑气者,其体必有汗,或烦躁而动,则为喘喝,或不烦躁而静,则亦不免于多言。暑证者,热证也。故合动静而皆不能静者,如此一身之热如燔炭然,必从而汗之,则邪从汗散矣。因于湿气之所感者,凡人之有湿,有内湿,有外湿,外湿足先受之,内湿者,多饮酒浆潼酪所致也,其血气熏蒸,上行如雾,首如有所包裹,而昏且重矣。惟湿蒸为热,而不能除却,大筋受湿侵热蒸,则软而短,小筋受湿侵热蒸,则懈弛而长,软短故手足拘挛而不伸,弛长故手足痿弱而无力矣。因于气证所致者,凡怒则伤肝,肝气有余,来侮脾土,脾土不能制水,水气泛溢于四肢,而为肿胀之疾。其手足先后而肿,此四维之所以相代也。四维者,四肢也,斯时也,上文所谓内闭九窍,外壅肌肉,卫气散解者是也,其阳气岂不竭尽矣乎?

张志聪曰上节言顺苍天之气,以养吾身之阳,此复言人之阳气,又当如天与日焉,若失其所居之位,所运之机,则短折其寿而不能彰着矣。夫天气清净光明者也,然明德惟藏而健运不息,故天运当以日光明,天之藏德不下,故人之阳气亦因而居上,天之交通表彰于六合九州之外,故人之阳气所以卫外者也。夫阳气生于至阴,由枢转而外出风寒之邪,皆始伤皮毛气分,是故因于寒,而吾身之阳气,当如运枢以外应。阳气司表,邪客在门,故起居如惊,而神气乃浮出以应之。神气,神脏之阳气也。天之阳邪,伤人阳气,气伤外弛,故汗出也。气分之邪,热盛则追及所生,心主脉,故心烦。肺乃心之盖,故烦则喘喝也。如不烦而静此邪仍在气分,而气伤神气虚,故多言也。脉要精微论曰:言而微,终日乃复言者,此夺气也。天之阳邪,伤人阳气,两阳相搏,故体若燔炭,阳热之邪,得吾身之阴液而解,故汗出乃散也。按《伤寒论》曰:病常自汗出者,此卫气不和也。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故因于暑而汗出者,暑伤阳而卫气不和也。汗出而散者,得荣卫和而汗出乃解也。阳气者,若天与日,因而上者也。伤于湿者,下先受之。阴病者,下行极而上,阴湿之邪,上干阳气而冒明,故首如裹也。湿伤阳气,则因阳而化热矣。阳气者,柔则养筋,阳气伤而不能荣养于筋,故大筋緛短,小筋弛长,盖大筋连于骨节之内,故郁热而緛短,小筋络于骨肉之外,故因湿而弛长,短则缩急而为拘挛,长则放纵而为痿弃,此言寒暑湿邪,伤人阳气者如此。如因外淫之邪,有伤于气,则为肿矣。阴阳别论曰:结阳者肿四肢。盖阳气伤而不能运行,则荣血泣而为肿矣。四肢为诸阳之本,气为邪伤,是以四肢之阳,交相代谢,而阳气乃竭也。此总结上文而言。

高士宗曰人身阳气,如天如日。盖营运通体之阳气,若天旋转。经脉之阳气,若日也。通体之气,经脉之气,各有其所,若失其所,则营运者,不周于通体,施转者,不循于经脉,故短折其寿而不彰着于人世矣。天气清净,明德惟藏。故天之默运于上也,当以日光明。是故人身之阳气,因之而上。阳因而上,其体如天;卫外者也,其体如日,此阳气之若天与日也。清净之气,天人之正气也。寒暑燥火湿风之气,天人之淫气也。若因于寒,则欲如运枢。运枢者,寒邪卒至,则起居如惊,神气乃外浮以应之也。由是而知,因于寒,乃阳因而上也,欲如运枢,卫外者也。若因于暑,夏月皮毛开发,故汗;烦则喘喝,暑邪伤阳也。静则多言,暑邪伤阴也。若伤暑无汗,则病燥火之气,故体若燔炭。燔炭,燥火也。故必汗出而散。言阴液出于皮毛,则暑邪燥火始散。由是而知,因于暑,乃阳因而上也。汗出而散,卫外者也。緛,软同,全篇仿此。若因于湿,湿气重着,故首如裹。阳热之气,逢湿则滞,故湿热不攘。不攘者,不外拒于皮毛,不如因寒之乃浮,不如因暑之汗出也。湿伤肌肉,不从肌肉而外出,则内入于筋骨之间,故大筋緛弱而短,小筋弛纵而长。大筋连于骨内,緛短,则屈而不伸,故緛短为拘。拘,挛也。小筋络于骨外,弛长则伸而不屈,故弛长为痿。痿,痿痹也。此阳因而上,湿热不攘,不能卫外者也。气,犹风也。《阴阳应象大论》云:阳之气,以天地之疾风名之,故不言风而言气。因于气为肿者,风淫末疾,四肢肿也。四维相代者,四肢行动,不能彼此借力而相代也。四肢者,诸阳之本,今四维相代,则阳气乃竭,此阳因而上,阳气竭,而不能卫外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