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车“标识化”改革值得期待

2017年3月24日,有记者了解到,江苏党政机关公务用车正在进行统一标识化,即车身上全部喷涂统一的“公务用车”标识,并印有“12345”监督电话,方便公众进行监督。3月底前全省党政机关公车标识化全部完成。

十八大以来,从中央到地方,从治理“车轮上的铺张”,到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效果显著。但对公车的管理和监督多限于公车管理单位内部,或仅是各级政府的内部监督,这样的监督容易失之于软。

江苏在全省范围内对党政机关公务用车“标识化”,目的就是亮明公车的身份,让公车无论身处何地、何时,都能被公众一眼识出。

公车统一标识并非新话题。早在2013年全国两会上,张育彪代表就提交了《关于治理“车轮上的腐败”的建议》,针对老百姓反映较多的公车腐败问题提出了“公车统一标识”“强化监督”“加大惩戒力度”等具体建议。中央纪委还曾在答复上述关于公车治理的建议时,要求条件成熟的地区和部门,积极推行公务用车统一标识、GPS定位等制度,接受社会监督。

随后,有些省份对公务车标识的外观、张贴位置等进行了统一规定。其中,多数省份规定把标识在公务车前后挡风玻璃上,标识多采用黄、红、蓝等颜色,较为醒目,除“公务车”字样外,还多印有公务车单位名称、举报电话、廉政标语等。为防止标识遗落或被撕,广东省惠州市则直接把公务车相关信息及举报电话“喷”在车上。

公车“标识化”一方面可充分发挥社会监督力量作用,另一方面也需要公务员更加自律。这须进一步加大内部监管力度。比如在公务用车内使用登记卡,每次出车的起始时间、地点、里程表公里数都要详细记载,并且要定期上报主管部门。再比如,公车统一安装GPS系统,车辆一旦“出轨”,能让系统内部纪检人员及时发现。

此外,公车不仅要贴标识,让公众“看得见”,还可给公车标识加上“二维码”,公众用手机一扫,即可清楚知道公车的详细信息。

最关键的是,要确保监督结果能真正落实。不但每个举报都要确保得到回复,而且对举报和曝光的违规使用公车行为宜进行通报和公示,在严厉处罚相关违规人员的同时,也要加大追究公车私用的连带责任。只有做到切实有效的监督和强硬有力的处罚,才能根治有些人想占公家便宜的“糊涂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