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八八战略”所贯穿的哲学思维与方法论

这些年来,历届省委带领全省人民坚定不移地实施和续写“八八战略”,日益彰显出“八八战略”的理论价值和实践力量。“八八战略”处处闪耀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智慧及其巨大的现实生命力。这一战略布局的形成,既得益于浙江走在前列的探索实践及经验,也得益于习近平高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觉。

一、坚持从实际出发,坚持问题导向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同时接受实践的检验。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着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改变。习近平善于从哲学高度学习和领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他指出,“三个代表”这一重要思想反映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贯穿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精髓,集中体现了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这一根本要求。参见习近平:《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推进浙江新发展的思考与实践》,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版,第13页。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重点是掌握和形成观察事物、判断形势、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同上,第14页。他强调科学发展观“坚持了实践第一的观点,在实践中创新发展观”同上,第17页。。科学发展观“立足于我国基本国情和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客观要求,立足于解决当前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立足于培育经济社会长期发展后劲,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同上,第20页。。因此,在制定和实施“八八战略”的过程中,他始终坚持从实际出发,坚持问题导向,通过深入调查研究,不断发现新问题,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提出新目标,制定新举措,不断推动党的理论创新。

(一)高度重视调查研究

求真务实,干在实处,是习近平最鲜明的主政风范。在《之江新语》中,他语重心长告诫各级干部最多的,就是务实的作风:“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求真务实要出实招”“形势越好,越要求求真务实”“抓而不实,等于白抓”“领导下访必须注重实效”“落实才能出成绩”“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做人做事要力戒浮躁”“不兴伪事兴务实”……主政浙江期间,他在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上始终旗帜鲜明,态度坚决。习近平一再强调,“工作靠实,事业靠干。讲实话是硬本事,干实事是真功夫。我们每一位党员干部,都要把个人进步与党的事业联系起来,脚踏实地、踏实工作,讲真话、报实情,不夸夸其谈、不脱离实际,扎扎实实干出实绩,实实在在让群众满意”习近平:《之江新语》,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79页。。2004年春节期间,习近平在学习胡锦涛同志在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会讲话中关于坚持求真务实的重要论述时,深有感触,写了四副春联,分别是:求客观实际之真,务执政为民之实;深化理论武装求真谛,深入调查研究重实际;狠抓工作落实动真格,加快浙江发展务实效;高度关注民生系真情,坚持为民谋利出实招。四副春联的横批都是“求真务实”,其中第一副讲的是求真务实的深刻内涵,即求什么真、务什么实的问题;第二副讲的是求真务实的主要途径,即怎么求真、怎么务实的问题;第三副讲的是求真务实的基本要求,即如何做到求真、做到务实的问题;第四副讲的是求真务实的根本目的,即求真为了谁、务实为了谁的问题。参见习近平:《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推进浙江新发展的思考与实践》,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版,第539页。这四副春联既集中概括了他一贯倡导的求真务实作风的丰富内涵,更生动地反映了他主政风范的底色。“八八战略”就是求真务实的成果和典范。

求真务实,首先意味着深入实际,掌握真实情况,以便作出正确的决策。习近平强调:“通过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我们可以了解群众在想什么、盼什么、最需要我们党委、政府干什么。从而,使我们的各项决策和工作部署,集中民智,体现民意,反映民情。”习近平:《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推进浙江新发展的思考与实践》,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版,第534页。习近平曾给浙江各级领导干部提出过一项基本要求,那就是当县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村,当地市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乡镇,当省委书记应该跑遍所有的县(市、区)。他自己在到任浙江9个月之内,就跑了浙江90个县(市、区)中的69个。在《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推进浙江新发展的思考与实践》一书的自序中,习近平写道:“我牢记毛泽东同志的至理名言,坚持调研开局、调研开路,凡事眼睛向下,先当学生,不耻下问,问计于基层、问计于群众,每年至少用1/3以上时间深入基层和部门调查研究。几年下来,我几乎跑遍了浙江的山山水水,也跑深了与浙江广大干部群众的真切感情,并在实践中逐渐跑透了浙江的省情市情县情。”同上,第2—3页。在习近平的带领下,省委、省政府领导带头开展调查研究,每年年初都根据省委年度工作要点和领导分工确定重点调研课题,通过调查研究,提出各个领域实施“八八战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思路和方法举措。“八八战略”和实施这一战略的每一项重大决策,都是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省委每年的工作安排,都坚持以调查研究开局;省委每项重点工作,也都是通过调查研究来厘清思路、明确重点、推动落实。仅2003—2006年,省委常委、副省长主持并完成的重点调研课题就有86项,其成果转化为100多个政策性文件和有关工作部署。省委还要求全省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坚持把调查研究作为作出决策前的必要程序,问计于基层,问计于群众,问计于实践,了解新情况,研究新问题,解决新矛盾,总结新经验,促进新发展。省、市、县各级领导干部普遍建立基层联系点,并保持经常联系。省委还注重建立健全开展调查研究的长效机制,制定了规范调研工作的文件,推进调查研究工作的经常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积极探索新时期调查研究工作的特点和规律,不断提高调查研究工作的质量和水平,真正把调查研究作为了解情况的过程,推动工作的过程,联系群众、为民办事的过程和领导干部自我学习提高的过程。习近平还首创了领导干部定期下访制度。在他的倡导下,浙江四套领导班子主要领导,连续四年分别到42个信访问题比较突出、社会矛盾比较集中的县(市、区),解决信访难题。4年间,省、市、县(市、区)领导干部下访达4万余人次,接待来访群众8万余批、30多万人次,解决信访事项6.8万件,群众满意率达85%以上。

求真务实的作风体现在工作上,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抓好各项任务的落实。习近平把抓工作落实的要领概括为四个字,即“深、新、韧、实”。在落实的认识上,要讲求一个“深”字。在落实的要求上,要讲求一个“新”字。在落实的步骤上,要讲求一个“韧”字。在落实的举措上,要讲求一个“实”字。参见习近平:《之江新语》,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40页。他还把抓落实比喻为敲钉子,强调抓落实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狠劲,真正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抓出实效。同上,第241—242页。

从实际出发,从实践中努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八八战略”奠定了深厚的哲学思维基础。“八八战略”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主动运用唯物辩证法思想和方法论,学习和贯彻科学发展观,深入基层调研,创造性地结合国际大环境和时代背景下浙江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现实问题和矛盾,综合既有优势,培育潜在优势,加强顶层设计,辩证施策,努力完成党中央交给浙江的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重大任务。“正确认识国情和省情,按照国情和省情制定政策和开展工作,是坚持求真务实的根本依据……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一定要坚持从基本国情和浙江省情这个最大的实际出发……”习近平:《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推进浙江新发展的思考与实践》,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版,第540页。习近平正视浙江在全国的方位,认为浙江虽属沿海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处于相对领先地位,但发展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没有理由骄傲自满,更不能故步自封。

“八八战略”提出之时,浙江已在全国各省区中率先接近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000美元这个中等收入经济体的门槛。习近平没有盲目乐观,他根据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明确指出,浙江“‘十一五’时期将进入人均GDP3000—5000美元发展阶段。国际经验表明,这一阶段是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分水岭,将带来经济社会结构的剧烈变动”同上,第42页。。从经济发展看,这一阶段具有经济总体保持高速增长,经济增长的稳定性明显增强;产业结构趋向高级化,第一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持续下降,二、三产业比重继续上升;大量劳动力从农村转移出来,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外贸出口和引进外资快速增长,经济外向度不断提高;居民基本生活消费比重下降,交通通讯、文化娱乐教育等其他消费比重迅速上升等特征,而且这一结构转型阶段中面临的“中等收入陷阱”是一个世界性难题。

习近平依据党的十六大报告对我国基本国情的判断,结合浙江实际,认为浙江省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攻坚阶段,改革发展稳定各方面出现了一些新趋势、新特点。浙江担负着中央的嘱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走在全国前列,正如习近平自己所形象概括的,“山越高越难爬,车越快越难开”。这是浙江最大的省情,是“八八战略”所面对的最主要的客观实际,是制定和实施“八八战略”的出发点和依据。从这一最大的省情出发,自然也能把握住浙江发展的普遍性的制约与问题。习近平准确抓住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000—5000美元这个发展阶段的结构性转变,抓住了小康攻坚阶段的矛盾与问题。“八八战略”所要解决的,就是这些问题。

习近平认为,浙江进入的这个新时期具有以下几个新特点和特殊性:一是经济发展的腾飞期,经济发展仍将保持较高速度增长,如何更好更快发展,仍然是第一要务。二是增长方式的转变期,这是关键的窗口时期,要在增长发展中解决结构转型的问题。三是各项改革的攻坚期,改革的领域更广泛,改革更深入,改革也更有难度。四是开放水平的提升期,加入了世贸组织,浙江更要扩大开放。五是社会结构的转型期,城乡二元结构必然要向现代社会结构转型。六是社会矛盾的凸显期,结构转型阶段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将要面临许多新的矛盾和问题。参见习近平:《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推进浙江新发展的思考与实践》,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版,第31—34页。习近平善于根据新趋势来把握客观实际,对客观情况,能把握其关键点。从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起重要影响的角度,对矛盾和问题有预判,对未来的发展潜力充满信心,对结构转变的发展方向更有前瞻。

正是因为坚持实践第一,在省情调研中谋划发展战略,习近平到任浙江九个多月后,浙江省委针对如何紧抓战略机遇期,在新的发展阶段实现转型升级,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率先建成全面小康,作出了“八八战略”的总体设计。在这九个多月里,“八八战略”的雏形不断出现在习近平到各地宣讲党的十六大精神和省情调研的讲话中,充分显示出“八八战略”不是一蹴而就的纸上文章,而是真真切切地建立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在调研中深入了解浙江的省情市情县情,不断发现和确认浙江发展的矛盾和问题,肯定各地独具特色的优势和发展路子,挖掘已存在并可以再加强化的优势。

浙江取得的成就靠什么?浙江如何爬山过坎?这两者是有一定联系的。回顾浙江发展的成就,从一个资源小省、经济小省,发展为一个经济大省、工业大省,靠的是浙江的市场机制、民营经济的优势。今后浙江要率先建成小康社会,仍然要发挥这些优势。习近平对浙江的民营经济和市场机制高度赞赏,多次强调要把浙江的发展谋划聚焦于民营经济的新飞跃,把浙江的改革创新聚焦于市场机制作用的进一步发挥。习近平在充分把握省情的基础上,从总体省情的高度凝练了浙江赖以“走在前列”的优势和举措。这些优势和举措,有的是以往长期奋斗形成的,如体制机制、区域块状特色产业、人文等方面的优势和举措;有的是新形势下全面分析省情而深化认识的,如生态建设、山海并利的资源条件和软硬环境建设等方面的优势和举措;有的是顺应发展新趋势而不断强化的,如接轨上海、城乡协调发展等方面的优势和举措。参见习近平:《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推进浙江新发展的思考与实践》,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版,第73页。总之,都是来源于实践,得到实践的验证,并对新的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坚持问题导向

习近平指出:“我们国家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决定了我们在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面临着许多与别的时代、别的国家所不同的社会问题。特别是现阶段就业、社会保障、协调发展、收入分配、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与群众切身利益关系比较密切的问题还比较突出。这些问题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口号,就是时代的声音,也就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要逐步解决的问题。对这些时代问题,首先要从时代的高度、大局的高度去看待、去研究,科学分析当前在和谐社会建设中所面临的问题和矛盾,分析成因,寻找对策,科学解决。只有立足于时代去解决特定的时代问题,才能推动这个时代的社会进步;只有立足于时代去倾听这些特定的时代声音,才能吹响促进社会和谐的时代号角。”习近平:《之江新语》,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35页。在习近平看来,问题并不可怕,浙江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人多地少、资源匮乏等问题“倒逼”出来的,浙江的不少地方以脱胎换骨的勇气,从被“倒逼”转向主动选择,逼出了“腾笼换鸟”、提升内涵的新思路,逼出了“借地升天”、集约利用的新办法,逼出了节能环保、循环经济的新转折,从而用“倒逼”之“苦”换来发展之“甜”,争取实现“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飞跃。这说明,面对“倒逼”的客观现实,唯有变压力为动力,深刻认识,尽早觉悟,抓紧行动,才能从“倒逼”走向主动。习近平:《之江新语》,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33页。

习近平到任浙江后密集开展调研,既是在观察总结浙江发展的成就,也是在思考分析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也发现了各地发展优势,进而得出了转型发展的战略举措。“八八战略”抓住浙江转型升级的共性问题,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全方位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维方法,确立了“发挥优势”的有效途径。问题导向,调研打底,分析研究,发现优势,拿出对策。

浙江改革开放的成就千条万条,归结到一点,离不开浙江率先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创新贡献。改革创新是原动力,这是浙江的一般经验,无论哪个地、县、市,不管是山区还是沿海,不管是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离开了体制创新而想要实现发展,都是不可能的。习近平调研所到之处,都首先充分肯定当地发展民营经济、推动市场化改革和加快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成绩。这些调研使得习近平在思考浙江的发展战略时,把体制机制优势,尤其是占主体的民营经济的重要性摆在显著的位置,作为一种不可替代的重要因素来对待。习近平曾指出,浙江体制机制优势的突出表现,一是民营先发,二是市场先发,对浙江这方面的优势,我们一定要继续保持并不断发展。参见习近平:《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推进浙江新发展的思考与实践》,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版,第79—81页。

习近平对开放经济格外重视,这与他在沿海省份长期工作中的思考与认识有一定关系。来到浙江后,在湖州、嘉兴、杭州等地的调研中,他多次提到了浙江与上海的关系,指出要充分认识与上海接近是一种难得的区位优势;在宁波、舟山等地的调研中,也很强调区位优势,指出向北要与上海主动接轨合作,向东要积极引进台资企业。习近平认为,港口经济和开放经济在宁波、舟山的发展战略中举足轻重,宁波要突出港口开发和城市建设,为建设现代化大都市构筑坚实基础;突出“北接上海、东引台资”,再创开放新优势。参见习近平:《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推进浙江新发展的思考与实践》,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版,第485—487页。

浙江的产业优势和市场先发优势一样,也是长期形成的优势。习近平高度重视发挥产业优势,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在各地调研中,习近平结合当地的工业化、城市化阶段,结合当地的特色产业,为各地指明了显性和潜在的产业优势。他在杭州和宁波调研时,针对城市化快速发展、新兴产业兴起的现实,要求大城市发挥好信息化的优势,加快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在温州、台州、绍兴等地调研时,他对传统的块状产业如何发挥产业优势加快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做出了指示。在绍兴、湖州、嘉兴和杭州等地的调研中,他充分肯定了这些地区城乡协同发展的成绩。习近平认为这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很好的基础,需要进一步发挥城市的带动作用,努力形成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格局。在衢州、丽水、舟山等地调研时,他鼓励欠发达地区要看到在即将到来的工业化高级阶段生态资源的优势,要把眼光放长远,把欠发达地区的生态资源、山区和海洋的空间资源转化为发展的优势,并指出了一条统筹区域发展,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推动欠发达地区跨域式发展的路子。这些指示契合当地实际,精准地抓住了各地的资源优势和发展特色,10多年来得到了一以贯之的执行,对浙江各地执行“八八战略”,实现科学发展,发挥了战略性的指导作用。

二、坚持重视事物联系和发展的辩证思维

“八八战略”充分体现了总揽全局的战略思维、立足长远的前瞻思维、统筹兼顾的系统思维,是在科学分析浙江面临的新矛盾的基础上提出的解决矛盾的正确方略。

(一)总揽全局的战略思维

把方向、抓大事、谋全局,是“一把手”的根本职责。党政“一把手”必须站在战略的高度,善于从政治上认识和判断形势,观察和处理问题,善于透过纷繁复杂的表面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的内在规律。以全局利益为最高价值追求,以世界眼光去认识政治形势,把握经济走势,了解文化态势;用战略思维去观察当今时代,洞悉当代中国,谋划当前浙江,切实把本地、本部门的工作放到国际国内大背景和全党全国全省的工作大局中去思考、去研究、去把握,不断提高领导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参见习近平:《之江新语》,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0页。

“八八战略”是省域的顶层设计和总体布局,体现了总揽全局的战略思维。“八八战略”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总抓手。科学发展观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坚持了重点论和全面论的有机结合,实现了重点发展和全面发展的辩证统一,做到既兼顾全面,又善于抓住重点。一方面,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力量,是一切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推动社会发展首先要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另一方面,社会发展不可能是单个领域的突进,而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兼顾社会整个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只有经济、政治、文化等全面发展,社会才能进步。习近平认为,“科学发展观在坚持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的同时,强调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体现了重点论和全面论的统一”习近平:《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推进浙江新发展的思考与实践》,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版,第18页。。“八八战略”作为一个省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并“走在前列”的战略举措,必须创造性地遵循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抓住事关浙江“走在前列”的重大问题,设计谋定战略举措,推动浙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作为总揽全局的战略思维,“八八战略”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浙江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并“走在前列”。习近平告诫浙江广大干部要居安思危,始终保持清醒头脑,既要看到成绩,也要看到浙江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与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很多差距,发展中还面临着许多突出矛盾和问题。他在2004年7月29日召开的省委专题学习会上,概括了浙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存在的三类问题:一是粗放发展的经营格局尚未根本改变。块状经济的层次不高,投资率大大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固定资产投资效果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二是生产要素的瓶颈制约越来越明显。土地供需矛盾进一步凸显,结构性和水质性缺水现象比较明显,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更加突出。三是城乡区域和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协调问题。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与城乡统筹的联系还不是很紧密,对欠发达地区、对农村经济的带动作用还不明显;城乡发展差距不是在缩小,而是在进一步拉大,城镇和农村居民内部的差距更大;地区发展不够协调,浙东北和浙西南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还有较大差距;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科技教育发展水平与浙江作为经济大省的地位还很不相称,现代化建设急需的高层次、高技能和复合型人才严重缺乏。

按照习近平总揽全局的战略思维,这些问题不单单是经济问题,很大程度上是长期积累的体制性、结构性、素质性的问题,是发展不全面、不协调的问题,必须在增长方式、发展模式、体制改革、科技创新和对外开放这几个事关大局的方向实现科学发展。“八八战略”所包含的八个优势和八项举措,展现了新世纪浙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大局框架,经济体制、开放区位、产业集群、城乡协调、山海空间、生态优势、文化科技、软硬环境八方面的优势,充分连接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五大领域,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核心,汇聚成浙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整体优势。

与“八八战略”相配套,省委还先后作出了活力浙江、平安浙江、文化大省、法治浙江、绿色浙江五大决策部署。习近平以总揽全局的战略思维,深刻阐述了这些重大决策的内在统一关系,强调它们之间是内在统一、有机联系、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这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个领域建设的内在联系,每一个方面既具有质的规定性和各自丰富的内涵,同时又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体现了科学发展的整体性。他以辩证的思维,从全局的高度,按统筹的方法,谋划了各个方面的工作,使之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浙江的实践。

(二)立足长远的前瞻思维

“八八战略”之所以10多年来始终得到浙江各级党委、政府坚持不懈的贯彻执行,与其所体现的立足长远的战略思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习近平非常看重领导干部知关节、得要领的战略思维能力。他曾据此将干部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眼光敏锐,见微知著,“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防患于未然,化解于无形,开展工作有板有眼,纵横捭阖,张弛有度,“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是领导艺术的最高境界。第二类,工作勤勤恳恳、忙忙碌碌、夜以继日,天天加班加点,虽然工作的预见性、敏感性不足,但问题暴露后,尚能及时采取措施,妥善加以解决,虽不能举重若轻而显得举轻若重,但“勤能补拙”,仍不失为勤政的干部。第三类,见事迟,反应慢,发现不了问题,出了问题后,或手足无措,或麻木不仁。我们每一个领导干部,都要努力学习,加强实践,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力求最高境界,力戒第三种情况。参见习近平:《之江新语》,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7页。

为此,主政浙江期间,习近平一再告诫各级干部,做一切工作,都必须统筹兼顾,处理好当前与长远的关系。我们强调求实效、谋长远,求的不仅是一时之效,更有意义的是求得长远之效。当前有成效、长远可持续的事要放胆去做,当前不见效、长远打基础的事也要努力去做。千万不要“空前绝后”,出现“前任的政绩,后任的包袱”,甚至犯下不可补救的过失,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参见习近平:《之江新语》,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86页。他强调,要正确认识“潜绩”与“显绩”的关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认为“潜”与“显”是对立统一的一对矛盾。“潜”是“显”的基础,“显”是“潜”的结果,后人的工作总是建立在前人基础之上的,如果大家都不去做铺路石,甘于默默无闻地奉献,“显绩”就无从谈起,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即使有“显绩”,充其量也只是急功近利的“形象工程”。同上,第108页。

“八八战略”作为浙江转型发展的顶层设计,是科学发展观在浙江的创新实践,对浙江所处发展阶段基本省情的研判是其基本依据。在辩证法的指导下,习近平以发展变化的眼光来看待浙江发展中取得的成绩和遭遇到的困境,从困境中看到积极的因素,在成绩中看到潜在的问题。在谈到新世纪浙江发展的阶段与环境时,习近平深入阐述了“形势”的辩证内涵,“实现又快又好发展,必须全面正确地把握形势的发展变化。所谓形,就是事物存在的状态;所谓势,就是事物发展的趋势。形势是动态的,蕴含事物的发展规律,指示事物的前进方向。正确把握形势,必须学会从全局看‘形’,从长远看‘势’”习近平:《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推进浙江新发展的思考与实践》,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版,第27页。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一个连续的整体,未来的发展中有过去发展的轨迹。习近平从前任手中接过发展的接力棒,他十分珍惜这个从争议不断到举世瞩目的活力洋溢的舞台,认为浙江是个干事业的地方,也是个能干出大事业的地方。同时,他深知掌舵一个经济大省并不负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托,是一个非常沉重的担子。因为世纪之交的浙江,已经到了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时刻。过去的发展经验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对开启未来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而未来的发展充满了不可知因素,风险与机遇并存,很多情况都会超出我们基于过去经验的习惯性思维。所以既要充分肯定过去的发展成果和经验,在前任积累的基础上继续前进,又不能因循守旧、故步自封,必须居安思危,正视“成长的烦恼”,重视发展中潜在的结构性问题,高度警惕“中等收入陷阱”,对未来可能碰到的新问题和新困难作出预判。在某些方面还需要敢于自我否定、自我扬弃,甚至“凤凰涅槃”,才能突破发展的瓶颈,开辟新天地,跃上新台阶。

习近平认为,从长远来看,放眼全球化进程,更应该紧抓战略机遇。“本世纪头20年是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面临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国际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加速的机遇,新技术革命迅猛发展的机遇,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带来的机遇,国家继续实行扩大内需方针和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稳健货币政策的机遇,西部大开发战略全面实施的机遇,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机遇等。这些机遇是客观存在的,关键在于是否能够敏锐地认识和有效地把握。”习近平:《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推进浙江新发展的思考与实践》,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版,第73页。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和前进中的艰难险阻,习近平认为,“我们必须具有战略思维和世界眼光,跳出浙江看浙江,进一步认识和把握自身的优势,强化现有优势,发掘潜在优势,努力把原有的劣势转化为新的优势”习近平:《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推进浙江新发展的思考与实践》,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版,第73页。。实践证明,正是这种富有前瞻性的战略思维,决定了“八八战略”不是管五年、十年的,而是管长远的,决定了“八八战略”不仅成为浙江的改革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和总纲,而且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来源。“八八战略”自觉为中国的转型发展探索正确的道路,使浙江的许多工作走在全国前列、许多经验在全国得到推广,成为习近平治国理政的“试验田”。

(三)统筹兼顾的系统思维

“八八战略”的显著特点是全面统筹,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大领域,并且还充分考虑了市场机制和政府作用的统筹,扩展了经济社会发展所依赖的要素和范畴,把区位、空间和文化等纳入了转变发展方式的战略之中,充分挖掘了浙江的发展潜力,拓展了浙江的发展空间。这种全面统筹兼顾的战略视野,显现出习近平对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深刻理解和对科学发展观的深入贯彻。

统筹兼顾,是毛泽东首创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科学发展观充分贯彻和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明确把统筹兼顾作为根本方法,要求做到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这“五个统筹”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教训的总结。统筹兼顾的发展是科学发展,是全面、协调、平衡和可持续的发展。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事物及事物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整体,也是相互作用的系统。它要求我们必须从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去把握事物,去认识问题、处理问题。如果我们违背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不注意协调好它们之间的关系,就会顾此失彼,导致发展失衡。科学发展观明确把“五个统筹”作为具体要求,注重发展的整体协调,注重各种发展要素的内在联系、有机结合和良性互动,既是解决我国目前发展中存在的不协调、不平衡问题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长远永续发展的治本之策。参见习近平:《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推进浙江新发展的思考与实践》,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版,第18页。

“八八战略”揭示了一个沿海发达省份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统筹兼顾解决好的一系列重大关系。实施“八八战略”是为了又好又快的发展,保持发展速度,抓住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同时要高度重视发展阶段的变化和结构的转换,提高发展的质量、发展的平衡度和发展的全面性。国内生产总值反映的仅仅是经济发展的总量,并不能反映发展的本质问题,即发展的成果是什么,如何惠及人民群众和经济社会各领域。因此,“八八战略”不是单纯的经济发展战略举措,它追求的是全面的发展、平衡的发展、协调的发展和可持续的发展,使“五位一体”建设互为支撑、互相促进,如把生态的优势、文化的优势转化为转型升级的优势,把文化资源转化为创业创新氛围、转化为文化产业发展并促进传统产业升级,整合浙江的体制机制优势、区位优势、产业优势和城乡协调优势,促进生产资源的产业化、公共资本化,率先探索一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富民小康道路等。

“八八战略”统筹兼顾浙江发展的重大关系。从浙江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特点出发,在更高的视野和层面上规划部署“五个统筹”的各项工作,把推进城市化与建设现代农村结合起来,把提升发达地区发展水平与加快欠发达地区发展结合起来,把对外开放与加强区域合作结合起来,把经济强省建设与科教强省、人才强省、文化大省建设结合起来,把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与生态省建设结合起来,走经济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参见习近平:《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推进浙江新发展的思考与实践》,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版,第29页。

“八八战略”统筹兼顾区域发展。进入新世纪的浙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排头兵,但省域范围内的发展不平衡也无法忽视:丽水市、衢州市和舟山市地域面积占全省的27%,人口占全省的13%,经济总量只相当于全省的10%,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仅为沿海发达地区的50%左右;全省当时还有26个欠发达县和300多个欠发达乡镇。可以说,虽然浙江人民的生活总体上已达到小康水平,但所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不平衡的小康。为此,习近平提醒全省干部群众,“没有欠发达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省的全面小康;没有欠发达地区的现代化,就没有全省的现代化”习近平:《之江新语》,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92页。。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实现区域协调发展,要注重抓“两头”,把促进发达地区加快发展与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有机统一起来,这是统筹区域发展的核心。

“八八战略”统筹兼顾城乡发展。要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二元的经济结构,实现城乡的共同发展,最根本的就是要解决“三农”问题。农业落后,既有客观的原因,也有主观人为的原因。长期以来,我们对农业、农民、农村问题重视不够,有的地方甚至为了促进工业、城市的发展,不惜以牺牲农业、农村、农民为代价,也就是说,有些城市发展、工业进步是建立在农村贫穷、农业落后的基础之上的。发展不仅要着眼于城市,更要关注农村,关注农业,关注农民的利益。综观一些工业化国家的主要发展历程,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同,但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促进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认清这个趋势,对正确把握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新阶段后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特别是“三农”工作的客观规律,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浙江省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市场化、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可以说浙江已全面进入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阶段,比全国其他地方更有条件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要站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确立以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思路,把农业的发展放到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统筹考虑,把农村的繁荣进步放到整个社会进步中统筹规划,把农民的增收放到国民收入分配的总格局中统筹安排。要把农村和城市作为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统筹协调,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和农村对城市的促进作用,形成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体制和机制。根据“八八战略”的部署,浙江制定并实施了《浙江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纲要》,深入研究和解决统筹城乡发展中的体制机制和政策问题,启动了“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等统筹城乡发展的多项工程,有效地促进了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

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唯物史观

习近平认为,科学发展观不是不要发展,而是发展不能走老路。“首先,发展不能脱离‘人’这个根本。我们仍然需要GDP,但经济增长不等于发展,也必须明确经济发展不是最终目的,以人为中心的社会发展才是终极目标。”习近平:《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推进浙江新发展的思考与实践》,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版,第23页。

(一)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习近平认为,以人为本是一个关于社会发展的最高哲学命题。马克思主义指出,资本主义社会里生产是人的目的,而在社会主义社会,人是生产的目的。发展是否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在哲学思维上的本质区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使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进一步焕发人民群众理解、支持、参与改革和发展的积极性”习近平:《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推进浙江新发展的思考与实践》,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版,第23页。。习近平从发展的本体和哲学思维方法上,深度剖析了何为以人为本及如何以人为本。“它是一种对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地位的肯定,强调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目的地位;它是一种价值取向,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它是一种思维方式,就是在分析和解决一切问题时,既要坚持历史的尺度,也要坚持人的尺度”习近平:《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推进浙江新发展的思考与实践》,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版,第24页。。以人为本回答了发展的价值导向这一发展的终极问题——发展到底为了谁、发展的成果应该怎样来分享。人是发展的终极关怀,人的发展是发展的终极目标,发展的成果要落到人的更好生存和更好发展上。以人为本,不断追求人的更好发展,把发展的动力和发展的终极关怀统一到一起,凸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方向。

“八八战略”首先按照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来梳理浙江的发展优势、发展目标和战略措施,解决发展的动力的问题。习近平通过对浙江省情特别是发展成就的深入调研,对未来浙江实现全面小康和现代化的发展动力进行深刻思考,首先抓住了民营经济这个浙江发展的根本性优势。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浙江经济发展领先全国的最大因素,不是物的因素,而是人的因素。习近平对以人为本的发展的理解,首先是立足于谁是发展的动力来源,谁是发展的主体。习近平对浙江民营经济赞赏有加,对浙江的企业家赞赏有加,对浙江的中小企业和广大老百姓赞赏有加。在“八八战略”的八个优势之中,民营经济的体制优势是摆在首位的,同时将进一步发挥好、巩固好浙江民营经济的体制机制优势,作为首要重大举措。习近平看到了浙江民营经济的优势,不仅重视企业家的贡献,更是看到了千千万万实干创新的浙江老百姓,重视普通老百姓的创业创新精神构成的巨大发展动力。民营经济的发展使浙江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创业者群体,为构建一个以中等收入群体为主体的和谐社会结构提供了有利条件。

人是发展的主体,既应该从发展动力的角度来理解,也应该从发展成果的归属来理解。发展的动力决定了发展的归属,发展的归属也反作用于发展的动力。如果发展的动力是以人为本,那么发展的成果更有可能为大多数人共享,进而激发更多的主体加入经济社会发展之中,巩固以人为本的发展动力。相反,如果发展的动力更多地依赖于人之外的因素,例如自然资源和外部资本、个别大企业的资本,那么发展成果自然很难惠及广大的老百姓,发展成果的分配极有可能倾向于自然资源的所有者、外部资本或个别大企业资本的所有者。这样一种极不合理的分配格局,反过来会进一步抑制广大老百姓的创业创新热情,进一步压制区域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城市与农村、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在奔小康的进程中,还有很大的差距,必须在发展动力和发展成果共享这两者之间发挥社会主义政党善于统筹兼顾的优势。以人为本的发展,必然要更加重视实现农村的小康和欠发达地区的小康。同样是以人为本,城市和农村的发展能力有差异,城市和农村居民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有所不同。习近平认为,城市发展很快,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没有悬念,但农村发展相对滞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艰巨。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面的小康。农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难中之难、急中之急。农村的长期落后还会导致农民生存压力加大、生活得不到改善、心态失衡,会诱发社会动荡不安。同样,欠发达地区不仅在经济发展方面落后于发达地区,教育、卫生等社会发展方面的差距更大。浙江能否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欠发达地区能否加快发展,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同时,以人为本的发展,必然要更加重视农村居民和欠发达地区老百姓的发展积极性和发展能力的提升。习近平从以人为本的哲学高度,始终坚持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欠发达地区奔小康的主体是当地的老百姓。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还必须激发广大农民自主创业的潜能。农民群众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把农民群众创家业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发挥出来,能人创企业和干部创事业才有坚实的基础和有利的条件。农民这一头不热,建设新农村就会缺乏持久动力,建设新农村的热潮最终也持久不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关键是要让农民群众得到实惠,让他们感到建设新农村有奔头、有干头,让他们感到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明天日子会更美好,进而成为一种自觉行动,爆发出无穷的力量”习近平:《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推进浙江新发展的思考与实践》,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版,第177页。。在注重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的同时,也要看到农民的局限性,积极发挥政府和其他组织的作用。习近平指出:“由于相当数量的农民文化素质较低、经济实力较弱、社会地位较低,很难主动地站在主体的位置上。这就需要依靠党委、政府,依靠农业产业化体系特别是农业龙头企业和合作组织,来发动农民、组织农民、引导农民,使农民真正站到主体的位置上。”习近平:《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推进浙江新发展的思考与实践》,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版,第177页。从具体的组织引导来说,要把农民动员起来,尊重农民,教育农民,激励农民,团结农民,在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中改造农民。

(二)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群众的执政观

在系统提出“八八战略”的中共浙江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上,习近平强调:“领导干部要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切实解决好‘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的根本政治问题,努力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要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经常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切实增强对人民群众的感情,真心诚意地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做好事。”习近平:《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 努力开创浙江各项事业新局面——在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报告》,载《今日浙江》2003年第14期。

对于主政一方的领导来说,保持诚挚的为民情怀,首先需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习近平曾专门就领导干部的政绩观进行了科学而平实的阐述,指出:“对领导干部来说,为一方经济社会发展,为一方百姓造福,应该有政绩,也必须追求政绩。共产党人的政绩,就是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事,就是解决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树政绩的根本途径是将人民群众的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脚踏实地地工作;树政绩的根本目的是为人民谋利益。”习近平:《之江新语》,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34页。在此,习近平科学地回答了“为谁树政绩、怎样树政绩”的根本问题。

群众路线作为党的根本宗旨,是执政的立场、情感与方式方法的有机统一。对此,习近平有过一系列深刻的阐述。他指出,从价值关怀的角度讲,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必须“增强宗旨意识,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坚持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把党的宗旨切实落实到各项工作中,落实到基层建设中,落实到广大群众身上,真正把人民群众的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习近平:《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推进浙江新发展的思考与实践》,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版,第526页。。“要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情于民,掌握民情、分析民意,民主决策、科学安排,落实好为民办实事项目,做到让人民群众参与、让人民群众做主、让人民群众受益、让人民群众满意,真正使群众成为利益的主体。”习近平:《之江新语》,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45页。从情感维系的角度讲,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就是要与群众感同身受,“一定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以‘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的态度,抓实做细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每项工作,努力办实每件事,赢得万人心”习近平:《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推进浙江新发展的思考与实践》,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版,第527页。。习近平强调情为民所系是基础,不能做到情为民所系,手中的权就难以真正为民所用,也就难以真正做到利为民所谋。从从政的立场角度讲,为民情怀还需要有“拎着‘乌纱帽’为民干事”的政治勇气和气魄。他指出,拎着“乌纱帽”为民干事,就要把党和人民的事业放在第一位,把自己担任的领导职务看做是党和人民赋予的重托和责任,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兢兢业业、殚精竭虑,时刻把人民的安危和贫富挂在心上;随时准备为党的事业和人民的需要舍弃随着领导职务而来的个人权力、待遇和荣耀。参见习近平:《之江新语》,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50页。

习近平主政浙江期间,非常重视建立为民服务的长效机制。他指出:“要落实领导责任,建立完善责任落实机制,使为民办实事工作真正形成长效机制,使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不断得到满足。要切实增加投入,按照建立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强化公共服务职能,完善公共财政制度,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和转移支付的力度。”习近平:《之江新语》,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46页。为了使为民办实事工作规范化、制度化,2004年10月,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建立健全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明确为民办实事的指导思想和重点领域,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加强组织领导,改进工作方式,完善工作程序,把制度建设贯穿于为民办实事的各个环节。确定当年为民办若干件实事,已经成为每年各级政府工作报告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进一步拓展为民办实事的工作领域,让人民群众在多领域、宽范围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进一步畅通为民办实事的民情渠道,增强解决民生问题的针对性;进一步加强为民办实事的决策机制,使党委、政府确定的实事项目更符合群众的迫切需要,目前已发展为民办实事人代会票决制;进一步强化为民办实事的责任机制,确保为民办实事的实效性;进一步加大为民办实事的投入力度,真正把实事办好、好事办实,全省和省级新增财力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超过70%,并一直保持此水平。

习近平非常重视人民的主体地位,主张各项建设事业都要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广大群众真正成为选择的主体、利益的主体,有的事还要成为行动的主体和投入的主体。他指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事可以不是由政府直接来办,要从扩大就业、应对老龄化、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的角度,大力发展生活型服务业,办好为群众服务的组织或企业,为更多的群众提供更好的服务。通过鼓励和扶持发展社会组织为群众解忧,实质上也是为党委、政府分忧。同时,要积极鼓励引导社会资金投入社会公益事业,参与实事项目建设,形成人人参与办事、人人得到实惠的良好局面。”习近平:《之江新语》,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46页。

习近平非常重视项目建设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他指示各级党委、政府,“许多工程投资大、涉及面广、动迁人员多,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时,我们一定要妥善处置,把好事办好。要相信群众、教育群众、依靠群众,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群众工作优势,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带着深厚感情去做工作,把思想工作做细、做实、做透,使广大群众正确处理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个人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充分理解和支持工程建设”同上,第16页。。他还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在各项改革中“要坚持点上试验,面上推广,先易后难,先浅后深,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不求齐步走。在先行的试点中要鼓励成功,宽容失败,纠正失误,注意保护好干部群众的改革热情;在全面推进时则要以成熟的经验引路,避免反复,减少失误,尽可能把改革的风险和代价降到最低限度。同时,要注意把改革的力度与人民群众可承受的程度结合起来,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完善各项配套措施,做到积极稳妥,统筹兼顾,保证改革顺利进行”同上,第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