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无明:众生烦恼的源头

在佛教中,无明是烦恼的根源,其别称有无智、愚痴、烦恼等,有时候特指根本无明,即能够使众生生起烦恼、流转生死的根本力量,所以它是众生最深的烦恼,迷妄的根源。

对“无明”的阐释

在大乘佛法中,无明分为“一念无明”、“无始无明”两个部分。一念无明无始有终,是众生轮回的原因,它的根源,是阿赖耶识从无始劫以来累积留存下来的善、恶业种子。断尽一念无明,就断了轮回的种子,可以证得涅槃。小乘中证悟得道的辟支佛和阿罗汉都已永断一念无明,一切妄想烦恼永远不会再生起。没有到达这种境界的,烦恼妄想就会又生起来,便是没有断尽一念无明,只是暂时伏住而已,不能证得涅槃。如果涅槃中还会生起一念的话,那也仍然是没有断尽,还是会回到三界中受轮回之苦。

无始无明是没有明心见性以前所生起的一切烦恼,它不是从众生的根尘识中来,而是要等到明心见性以后才第一次与心相应,这是菩萨修行的境界。小乘人虽然断尽了一念无明,却仍未与无始无明相应,没有到达无始无明境界。凡夫众生则离得更远了。

唯识学则将无明分为“随无明”和“缠无明”,前者指常随众生隐藏(或称睡眠、隐伏)于阿赖耶识中的无明种子;后者是无明的现行(现行是指种子潜伏状态的显现),紧紧缠缚众生,使他们不能出离。

对“无明”的认识

《圆觉经》是以《大乘起信论》为依据的,后者这样解说“无明”:既然众生的心本自清净,那么妄念又从何而来呢?妄念来自于众生的无明。无明就是心处于不觉的状态,因而生起一切有污染的念头。众生“从本来念念相续,未曾离念,故说无始无明”,也就是说无明是无始以来本来就有的,和众生的清净心一样,而觉与不觉则在于心是否离念,即能否远离一切妄念。这也就是《圆觉经》所说的远离幻心,便能觉悟。

众生的心本来清净无染,但是受无始以来的无明熏习,故而就呈现觉和不觉两种状态。

无明和真心的关系

一切众生都可以分为两类,觉悟的众生和不觉悟的众生。这就像钻石和矿石的区别,一个晶亮明澈,一个暗昧无光。所以,觉的本性就是明,明彻我们的真心,便是《圆觉经》要开示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