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最兴旺的口岸城杭州

——《京城图》南宋咸淳四年(1268年)刊印

大宋退居南方成了南宋,丢了半壁江山,在南方有滋有味地偏安了百多年。宋廷偏安,把大宋的文化产业也移到了江南,这大大活跃了南方的出版业,浙江一时成了全国的刻书中心。出版便利的直接成果就是促进了南方地方志的发展,为后世留下了难得的历史文献。

南宋定都临安杭州,升杭州为临安府。朝廷从南宋的乾道五年至咸淳四年(1169—1268年)百年之间曾三修府志,成就了被后世誉为方志上品的《乾道临安志》《淳祐临安志》《咸淳临安志》的“临安三志”,为南宋最有影响的志书。但后来《乾道临安志》和《淳祐临安志》只有文字残存,地图文献无考。所以《咸淳临安志》就成了最为全面的临安府志。

《咸淳临安志》由潜说友编撰,作者以《乾道临安志》《淳祐临安志》为基础,旁搜博采,增补成书,共一百卷。前十五卷为行在所隶,记载皇城及中央官署等。十六卷以下,分列疆域、山川、诏令、御制、秩官、宫寺、文事、武备、风土、贡赋、人物、祠祀、寺观、园亭、古迹、冢墓、恤民、祥异、纪遗等门。体例完备,条理秩然。特别值得一说的是,此志还编辑了多幅地图,这些地图包括《浙江图》《西湖图》《京城图》《皇城图》似一组由远及近的镜头组成了最完整的临安府城“全图”。

《浙江图》很像一幅现代的航拍地图,从空中鸟瞰钱塘江杭州江段面貌,同时,在大全景中还以写景法,描绘了江景细部,江中有帆船,北岸有石堤,江堤与城墙之间的江岸地段绘得较详细,显示了这一带当时的繁荣景象。此图上,临安城墙仅绘了一部分,没有过多表示地物,这些内容留待下一幅地图《西湖图》来完成。

说起临安,总要提都城之西的西湖。当年诗人林升在谴责宋人丢下开封,偏安江南时,曾写下了著名的讽喻诗:“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这幅《西湖图》以湖为中心,勾勒出西湖全景。西湖现在的主要景点在图中都可以找到。此图名《西湖图》,所以城的内容就交给《京城图》来完成。

《京城图》(见图2.4)描绘了南宋京城临安的总貌。城墙,当时的十二座城门绘得十分完整,城内的街、坊、河、桥都作了标示,河用波纹绘出,桥仅注名称,中央官署的名称和分布情况也绘出,皇城在此图只是示意性质。我们可以借此看一下700多年前的杭州。从图上看,杭州南起凤凰山,北到现武林门,西接西湖,东至中河,万松岭脚下则是皇宫大内。“赢於南北而缩於东西”,南北长度是东西的一倍。

图2.4 《京城图》

此为南宋京城临安地图,始载于南宋咸淳四年(1268年)由潜说友编纂的《咸淳临安志》,我们可以借此看一下700多年前的杭州。

《京城图》绘画精细,标识鲜明,山水城阙、宫殿衙门、街道坊肆、桥梁仓库,近千个地名布满图上,展示出南宋都城的庄严与繁华。由于志书地图的绘制受其本身的性质、用途、图面布局规整,以及便于阅读等因素的制约,《京城图》的方位取向是上西下东、左南右北,但文字叙述却“东西南北”相混,图以大内中主殿的方位(坐西朝东)为图的方位,而志文将宫城厢的东西南北方位,叙述成北南东西形成一个假的上北下南方位,这种方位取向和叙述的“混乱”,具有明显的皇权观念。由于志书地图受到矩形雕版尺寸的约束,使地图的比例总是失真。

《京城图》的图符以城墙、城门、河流和山峰最为明显,带有很深的传统山水画烙印。图中的城墙和城门均用写景法绘制,既淳朴又厚重,犹如宋人的界画,实受当时南宋画苑画家的影响,同时反映了宋代城楼建筑的华丽景象。此图的图注除了有方位表示外,字体还分大小等级,如“大内”“太庙”“五府”“朝天门”和“御街”等图注明显大于其他图注,表示了封建等级观念。当然这个等级的核心是皇城,所以,这组皇城单独绘制的名字就叫《皇城图》。此图内容并不复杂,包括大内、太庙、都亭驿、登闻检院、教场等部分,其中大内绘得比较详细,皇城和皇宫四周的宫门、丽正门、和宁门、东华门、西华门表示得相当完整。

其实“西湖歌舞”只是临安生活的表象,真正使南宋得以苟安百年的是钱塘江的江海物流之利。钱塘江发源于黄山,古名“折江”,杭州附近称为“之江”,最后在舟山一带流入东海。有着通海之便的钱塘江,自古就是江海运输的重要码头。唐初杭州港即是漕粮大港,同时,也是制造大型江船、海舶的重镇。北宋不仅在此设立两浙市舶司,并且规定:“自今商旅出海外藩国贩易者,须于两浙市舶司陈牒,请官给券以行。违者没入其宝货。”各地出海的商船都必须向设在杭州的两浙市舶司办理手续。所以,临安不仅是偏安之都,还是大宋著名的通商口岸。

我试图从《京城图》中找到宋在临安的市舶,但没能找到。据作于元初的《梦粱录》载,“市舶务,在保安门外瓶场河下。凡海商自外至杭,受其券而考验之。又有新务,在梅家桥北。”南宋绍兴元年(1131年),这里成了京都临安府,原市舶司改称为“临安市舶务”。据《乾道临安志》载:“市舶务在保安门外诸家桥之南”;《梦粱录》载:“市舶务在保安门外瓶场河下。”后在城北梅家桥(今水星阁南)设立市舶新务。南宋淳祐八年(1248年),改称为“行在市舶务”,并在钱塘江岸清水闸(今南星桥一带)建署。不过,市舶并没在此图中显现,不仅如此,后来,我到杭州也没打听到宋市舶在此城的遗迹。

宋重视海外贸易,对远道而来的外商视为嘉宾,杭州羊坝头、新四三桥均有外国舶商居住地,城东崇新门内荐桥附近多住犹太人(这些人是不是从汴梁开封的犹太族群那里迁来,不得而知)、基督教徒之富族;荐桥以西为回人所居,俗称“八间楼”。外国商人居住地称“蕃坊”,由市舶司会同当地政府共管。杭州市舶司还经常为外商举行盛大“犒宴”,进港接风,离港饯行。

宋代杭州舶商馆驿很多,著名的有:浙江亭是一所政府开设在杭州港候船的宾馆;都亭驿是专接待外国使人的宾馆;怀远驿是南宋最早的国宾馆,南宋绍兴七年(1137年),接待过三佛齐国的贡使;其他还有北郭驿亭、仁和馆、邮亭驿……如此热闹的海上商贸往来,西湖的歌台舞榭,能不“繁荣”一时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