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工资和劳动报酬占GDP的比重

进入21世纪后,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工资和劳动报酬与国民经济增长的协调性问题,特别是工资和劳动报酬在国内生产总值(GDP)中的份额变动问题,逐步成为社会关注和专家研究的热点问题。为此,很多专家学者纷纷展开专题研究,运用各种方法测算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00年之后工资和劳动报酬占GDP比重的变动状况,并与部分国家相关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多数专家学者在研究分析后得出的结论是,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工资和劳动报酬占GDP的比重出现了持续性、较明显的下降趋势,虽然中间经历了统计部门调整统计口径因素的干扰,但仍然不会改变这一变化趋势。与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工资和劳动报酬宏观占比存在偏低问题,因此很多专家学者认为有必要适当提高工资和劳动报酬的宏观占比,在国家层面应当采取积极促进工资和劳动报酬增长的政策导向及相关措施。但是,也有少数专家学者认为,改革开放以来劳动报酬占GDP的比重并非持续下降而是处于逐步上升状态,那些得出劳动报酬占GDP比重下降结论的专家学者不仅忽视了我国统计概念和统计口径上仍然存在的一些问题,甚至还忽略了隐性收入问题,因此很多专家学者提出的进一步提高劳动报酬占GDP比重的建议将会对制定政策产生误导。华生:《劳动者报酬占GDP比重的严重误读》,《中国证券报》2010年10月14日。

综合看来,人们对国际通行的用于国民账户核算的工资和劳动报酬概念的认识仍不够清晰,统计口径和统计方式上存在的问题较多,这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测算结果的合理性与准确性,使我们难以深刻认识相关问题、准确把握变动趋势、合理确定政策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