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南翼诸公共图书馆做好畲族文献信息服务之我见

周景义

(浙江苍南县图书馆,325800)

在温州市范围内,畲族人口在85%的乡镇均有分布,畲族村总人口占30%以上的有143个,主要集中分布在温州市南翼的苍南、泰顺、文成、平阳以及瑞安等县、市。尤其是苍南、泰顺两县,与闽东接壤,其中的苍南县畲族总人口已达3万人,是浙江省畲族人口绝对数最多的县。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因而,结合本地区实际,对温州南翼五县、市公共图书馆如何发挥自身功能优势,为畲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搭建平台,做好文献信息服务,是我们要认真探讨的课题。

畲族历史悠久,她有着灿烂的文化思想及丰富而深厚的民间艺术和光荣的革命斗争历史,这在温州南翼县、市中尤其突出。畲族人民正直、善良、智慧、勇敢。不仅在历史上如此,为新中国的诞生他们也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诚如当年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主要领导人之一叶飞同志所指出的:“在最艰苦最困难的斗争中,少数民族(指畲族)的作用是很大的。他们具有两个特点:第一,最保守秘密;第二,最团结。不管敌人怎样摧残,他们都忠于党。”同时,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史资料十分丰富而弥足珍贵。据调查表明,按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十大分类,温州南翼5县、市畲族除“曲艺”外,几乎都有。如畲族民间文学有《高皇歌》神话传说;民歌,含文成调、泰顺调、平阳调(包括苍南调)、瑞安调等曲调形态;民间舞蹈有“钉鞋舞”;传统手工技艺有“围裙带”、“花腰带”;传统医药有“先生妈”行医;民俗有“二月二”会亲和“三月三”歌会等等。在文献积累方面,温州南翼五县、市畲族民间收藏家谱,已是不变的族规传统。建国以来,国家、省、市有关部门曾编纂出版了民间文学、故事、谚语、歌谣、音乐、舞蹈等“十大集成”之类的大量的地方文献。

一、本地区图书馆介入畲族文化服务工作的情况

多年来,温州南翼各公共图书馆在畲族文化方面,曾作过一些服务工作,但对照公共文化服务工作范围和深度,尚不同程度存在着一些不足。相信在大力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大好时代背景下,这项工作将会逐步得到改善。

1.畲族文化工作的基本现状

据了解,各馆在对有关畲族的图书资料收藏上,基本上是持静态的工作状态。其资料大多来源自当地政协、统战部、民族宗教事务局、史志办等领导机构和各有关单位团体,但获取率尚不足,这从《温州市地方文献联合目录》(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5)中就可以得到印证。当然也有社会热心人士,如原苍南县农业机械局局长郑维国,他自退休之后就倾心于地方文献工作,由他主编的苍南县档案局(馆)资料系列《苍南千年纪事》、《苍南民俗》等多部著作,多有一些篇幅涉及畲族内容;同时,像郑先生一样经常会到图书馆走动的,谈话间也自然会触及畲族特色文化这一话题。可喜的是,在2003-2005年间,因国家文化部办公厅发出《关于协助编好〈中国家谱总目〉的通知》,本地区也积极开展家谱的征集和调查工作,其中所收集编目的畲族家谱占有相当一部分。在此带动下,温州南翼地区,尤其在苍南、平阳两县,民间力量编辑族姓史料大型典籍也逐渐走上轨道,如苍南县的蓝姓、雷姓、钟姓等,积极参加编纂“姓氏通志”或加入了“百家姓”的编辑出版工作,从新的角度丰富了各馆的畲族文献藏书。

近年来,在畲族地区乡镇村的图书馆(室)及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基层分中心的建设上,各方面都曾作过努力,但与汉族地区比较却显得相对滞后。在开展畲族文化活动方面,有关县、市曾有过:走近畲族民间艺术家、畲族民间故事搜集、原生态畲族民歌调查整理、定向扶持优秀畲族民歌手和为畲族贫困学生送书慰问等公益性社教活动,在较小的范围和短暂的时间内有一些影响,但因没有一个长效的保障机制,后劲不足,未能带来较为理想的社会效益。

2.开展畲族文化工作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据调查,有关的图书馆开展畲族文化服务工作受主观因素限制较大。第一,在思想认识上存在一些障碍。由于基层的县级图书馆创办或单独建制相对较迟,起步也晚,原有的畲族文化的整体性的工作,都曾由同级的文化馆承担完成,后来各县建制了文物(文博)馆,其中对应的一部分又从中析出;近年国家逐渐重视非物质文化保护工作,在基层已成立“非遗”保护中心或专门的“非遗”保护领导小组。因而,在领导和广大群众的认知上,搞畲族文化是这两个单位(机构)的职责,与图书馆没有多大关系。于是,导致了“图书馆只是坐着等接收很少的那么几本含有畲族内容的图书就可以了”这样不太正确的想法。其结果是图书馆丢失了一片本应属于自己的事业的珍贵天地。第二,由于基层图书馆“贫穷”的缘故,这里能较好地从事区域、民族文化资料整理工作的专业人员和在这方面的较高层次的学术研究人才匮乏。因此,大家对图书馆如何为畲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当好参谋、做好服务,也就缺少清晰的工作思路了。

(2)有关的图书馆目前开展畲族文化服务工作的客观条件薄弱。一是各馆由政府预算拨款的经费如购书经费、办公费、职工福利等数目普遍太少;二是各馆在2008年底前馆舍面积或是过小或是危房或为破旧以及其他原因,故很难顾及到如何开展好畲族文献服务工作这么一个至少说在目前让大家看起来都普遍认为是比较“偏角”的事儿。

二、为继承发展畲族优秀文化做好特色服务

鉴于本地区目前在开展畲族文化服务工作的现状,笔者建议,有关的公共图书馆要争取当地政府和文化行政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抓住契机,为继承发展本地区畲族优秀文化做好特色服务。

1.争取领导支持,增加经费投入

当前,各地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党中央、国务院已多次专题研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浙江省委提出建设文化大省、温州市委提出建设文化大市的宏伟目标。在温州南翼,已有瑞安市投入建成公共文化中心(含:新图书馆、博物馆、影城等一批文化设施),苍南县投入建设新图书馆等等。特别是在浙江省新农村文化建设“十项工程”优惠政策的扶持下,本地区相关硬件建设与全省其他地方一样,发展趋势较好。故此,有关县、市图书馆应主动争取上级领导对公共图书馆开展畲族文化服务工作的大力支持,并在拓展服务阵地、配置专业复合型人才、增加专项经费上给予支持并落实到位。

2.征集文献,扩大交流

温州南翼县、市,人文荟萃,近年来“生成”于机关、单位或散落在社会、民间的畲族地方文献资料,其门类较多,总数不少。随着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和全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研究畲族历史的人士也开始增多。当前政府牵头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少不了畲族文化“精华”;教育部门在进行新教育实验中,其乡土教材、校本教材与高校及高、初、中,小学生开展社会实践,应把畲族文化当作特色选题;还有民族地区或有关的山海地区,在策划区域宣传时也会将畲族文化再作挖掘。此外,在诸多的群众性活动中,畲族文化也时常会在文艺舞台、荧屏等广阔的空间频频展现。因此,我们要见缝插针,积极主动深入到各个层面,广泛征集畲族地方文献的“点点滴滴”,积少成多,努力丰富馆藏。同时,我们应加强宣传,如在2008年图书馆工作服务宣传周,各地共同围绕全国知识工程领导小组确定的“保护文化遗产,弘扬民族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这对广大民众是很好的鼓动,对图书馆员也是一个很好的自我教育。我们应把住温州南翼县、市与闽东地区接壤、靠近这一历史、人文特点的脉络,走出浙江南大门取经,在图书馆如何做好畲族文化服务工作上,与闽东地区各图书馆进行广泛交流和深入探讨。笔者认为,在畲族文献征集上应区别于其他地方文献资料,如果有条件,各县、市要提倡交叉、重复征集并互通有无。

3.突出特色,建馆中“馆”

我们要在做好对大众的面上图书馆服务工作的同时,抓住地域文化特色,结合公共图书馆自身的馆舍、畲族文化特色文献资源及专业人才的实际,在有条件的地方,要积极筹备创建“畲族文化特色图书馆”(即“馆中馆”)。尽量争取县(市)“四套班子”及其宣传、统战与财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民族、教育、科技、体育、旅游、人口计生等各有关部门与畲族乡、镇、村及知名企业和社会开明人士的支持、认同,出政策的、出钱财的、贡献宝贵资料的,给予舆论支持的……自上至下,方方面面地形成合力,为开办该“特色馆”提供多方面强有力的保障。而图书馆则应作好策划方案,尤要注重该“特色馆”的立体化的科学构架,并考虑它的可持续发展。

在畲族文化继承发展的服务工作上,应运用多种手段,创新服务载体,对为一般查阅与选题研读等不同需求的读者群体,都要尽可能提供所需的图书、报刊、网络信息资源等相关服务。图书馆除收藏畲族文献信息外,可兼顾其他相关的资源,做到突出特色,多元溶合,努力丰富文化内涵;也可尝试“特色馆会员”与“普通阅读”制度相结合的管理办法,以科学规划,合理“开发”。

适当单独开展读者活动,如条件许可,对畲族民间文化艺术本体等设立重点研究课题,以使该“特色馆”的服务工作,既有横向面上的拓宽,同时也注重纵向、深入的探究。

除以上之外,我们应在畲族地区农村图书馆流动网点的布局、送书下乡、在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村级中心的业务指导工作过程中,多联系、多辅导,多作调查研究,多配置好的资源,以更及时实现党和政府有关畲族地区新农村公共文化事业建设的优惠政策。

当前,各级文化行政主管部门正在抓紧启动公共图书馆一体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构建“总分馆”,实现“通借通还”,拓宽“资源共享”,开展延伸服务、深化服务,这些举措充分体现了21世纪公共图书馆的博大的人文关怀和精神文化情结。在此,笔者认为温州南翼县、市公共图书馆完全可以而且应该加强畲族文献信息服务,为做好“和谐社会”这一“天下文章”而尽自己的义务。

参考文献

[1]雷必贵.苍南畲族的源流与分布[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

[2]郑维国.郑维国往事回眸[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3

[3]郑立于.平阳县志[M].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3

[4]叶玲文.畲乡风云录[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1

[5]陈钧贤,温州畲族文化遗产保护调研报告[R],温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民族宗教事务局,20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