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图书馆发展困境中“人和”的问题

俞慧君

(浙江嵊州市图书馆,312400)

随着农民生活日益富裕,他们享受公共文化服务权益的要求明显增强,文化需求层出不穷,参与文化活动和文化创新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农村文化事业因此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我们欣喜感受到我市整体文化氛围浓厚的同时,也发现大文化中最为传统的文化——图书文化——不但没有强化,反而在被弱化。

一、乡镇文化员不重视图书馆建设的原因分析

国家越来越重视农村的发展。自2004年起,连续五年中央的一号文件都是围绕三农问题的。新农村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第二批新农村文化信息服务三级网络建设也在稳步推进。当前,农村图书馆建设正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可谓天时、地利,此时不发展,更待何时?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和,自然是指人的观念问题了,约束农村图书馆发展的决定因素,恰恰是观念的陈旧,是由乡镇领导和文化员片面的政绩观造成的,其突出表现是在多数文化员“专职不专干”。

其实,我市文化员整体素质是相当好的,都能独当一面。不能很好履行职责,主要不是因为工作能力不强,也不是因为年龄结构老化。主要是因为:

1.认识不到位,图书馆意识淡薄

部分文化员对文化建设简单理解为一般群众娱乐活动,对图书功能认识不足,对办馆理念的认识不到位,对图书馆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程度自然可想而知。一些乡镇领导认为办不办图书馆无所谓,有的则以应付的态度,个别人甚至认为是负担。上边“要我办”,我只能办一个,将图书馆的建设作为一项突击性工作来做,这样办起来的图书馆当然谈不上巩固。由于指导思想不明确,他们往往热衷于作表面文章,追求形式,忽视质量,甚至移东补西,做假账,水分重。有些地方由于缺乏实绩考核标准,干好干坏对文化站整体工作影响不大,也造成文化员对图书文化建设动力不足。图书馆不是新生事物,文化员没有热情去搞,当然阻碍了其发展。绍兴市总共27个东海明珠乡镇中,已有5颗“明珠”的图书馆已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了。

图书馆缺失主要职能,服务功能较单一,服务形式不新,服务手段落后,服务成果不够显著,与老百姓的多元信息需求不适应,是图书馆本身的问题,也就是图书馆工作人员的问题。隶属于综合文化站的图书馆功能是具体而多样的,但我们常常停留在图书的借借还还上。读者反映不爱进图书馆最大的理由表面上是图书馆藏书太少,新书更新太慢;而实质上是对图书馆提供的服务内容、服务方式等内部管理的不满。一些图书馆如今变成了“报刊亭”,甚至连“报刊亭”也不如。图书馆缺失了主要职能,造成有限的读者进一步流失。

2.精力不济,成就感难有

“十一五”全国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规划明确指出:每个综合性文化站至少应有1~2个编制,比较大的乡镇可适当增加编制。严格来讲,一个综合性文化站要保质保量地运转起来,一二个人是远远不够的,负责图书馆日常开放的专职管理员就要一个。人员不够,也是造成文化站的设施建设往往似搞运动一般,投入了,建起来了,但没有正常的运转起来的原因之一。文化员一般比较重视文艺活动的开展,乐于搞节日活动而忽视图书馆阵地活动开展。因为我市相当比例的文化员原本是演职员,本身就热衷并长于搞演出之类的活动。每次成功的活动都给他们带来莫大的成就感和活力。图书的作用是隐性的,在短期内难以显现其功用;而其他文化活动带来的政绩是显性的,而且是即时的,能给文化员和乡镇领导带来荣耀和成就。并且,图书馆是一项日常性的工作,需要一位专职的管理员。为了节省开支,有的站文化员自己兼任,所以每周只能开放一两天,农民借书很不方便,久而久之,读者就越来越少。借阅量的减少和读者的忽视更容易使文化员对图书馆今后的前途产生茫然的感觉,因为这对图书馆而言意味着功能的弱化,对文化员而言则意味着他们工作价值的缺失;于是恶性循环,书添得越来越少,到最后,有的图书馆干脆关门大吉,评估验收时再临时装装门面。既然这样,作为管辖者的乡镇政府就更不重视了,常年购书经费也就慢慢得不到保证。

还有,文化员的成绩并非只来自于文化站岗位。由于文化站设置双重领导的特殊性,导致文化员的编制和隶属关系不统一。受客观因素的制约,众多的文化员长期被混岗使用,从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开展工作的无序性。有些文化员被派出包村、包队或长时间抽调从事其他工作,形成文化员一年四季看领导眼色行事。但文化员并非等闲之辈,他们能说会道,笔杆子又好,在领导里眼里是文化人,还是很吃香的。所以,文化员自家地里荒了——终日铁将军把门,灰尘厚积,图书馆“空壳化”——无关紧要。部分文化员和乡镇领导片面的政绩观及其追求政绩的急功近利的行为,导致对图书馆建设虚多实少。

3.相比乡镇其他岗位,文化员福利待遇偏低

我市乡镇文化站都列入财政编制,这是好的一面,但人员编制在县(市、区)文广局,文化站“财、物、事”三权在乡镇(街道),福利待遇也主要依托当地乡镇的管理体制,不利于文化站服务职能的发挥。同时,这种管理体制为乡镇领导认为文化工作附属于乡镇中心工作提供了正当理由,文化员工作不能到位、精力不能集中这种全国性的普遍现象也就不可避免。一方面,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及业务部门对文化站出现的一些问题不便管,不好管,无法管;另一方面,乡镇对文化站工作不了解和不重视,使绝大多数文化员被挪作他用,无暇从事文化站工作,导致文化服务职能弱化,主体业务锐减。乡镇文化站处于“一方不愿管、一方管不着”的尴尬局面,呈现出管理体制上的不顺。一些乡镇领导重经济轻文化,除了对农村文化建设投入不足外,在待遇上也不平衡。乡镇在突击搞中心工作时,往往给参加的人员发高额补贴,这是一笔不小的收入,所以乡镇文化员唯恐漏了这些“肥差”,名利双收的事何乐而不为呢。相反,即使一个文化员花费很多的心血很成功地搞了一次大型活动,往往只有文化主管部门的一纸荣誉证书,很少有奖金,即使有也微乎其微。至于图书馆建设,则更显得吃力不讨好,一些乡镇领导只知道图书馆要钱买书,认为是“赔本”的事。久而久之,导致一些文化员不爱岗、不敬业。

4.考核评估机制缺失,没有“丢饭碗”的后顾之忧

目前,在管理考核中,对党政组织和领导干部的考核指标体系中,缺少、有的甚至没有文化工作的“硬指标”,或者是所占的比重太小,仅占百分比的1~2,甚至只是“精神文明”栏中的一小部分,而且也没有相应的经济奖励措施,这样的考核效果导致许多乡镇领导认为文化工作可有可无。文化行政部门对公共文化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绩效,也没有衡量指标和评估标准;即使有一些评估标准也是上一级文化领导机构直接抓验收,当地政府很少或从不参与。有的乡镇图书馆虽然图书册数达标了,对于图书馆的重视程度却远未“过关”,而评估图书馆时,东挪西借地很容易打检查组的“马虎眼”。“馆站”的等级评估也基本上是硬件设施及其规模的比较。嵊州市政府2005年发文开展基层文化建设考核,《嵊州市乡镇(街道)文化中心(站)建设考核细则》中的考核内容设计也是如此,并未将相关考核结果纳入党政领导和文化干部的考核指标体系中。

二、加强我市农村图书馆建设的对策

当前,抓住发展机遇,从现有薄弱环节入手,着力发展我市农村图书馆。

1.建设高素质的文化队伍是根本

当务之急是提高基层文化队伍中的文化员的自身素质和专业技能。因为文化员是新农村文化建设中最重要的文化队伍,起领头羊的作用。农村文化建设方针、政策与措施,需要这支队伍去落实;文化设施需要这支队伍去管理;“种”文化和“送”文化,都需要这支队伍去实施。要配齐专、兼职工作人员。文化员要树立强烈的责任心、事业心和正确的政绩观,脚踏实地,哪里薄弱,哪里就多放点精力。图书馆应取消“租赁制”,实行“零门槛”免费借阅制,主动向农户和学生发出邀请,把流失的读者吸引回来。

2.加大财政投入是保证,实行分类补助,保证图书馆专项资金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资金问题是当前阻碍基层文化站发展的瓶颈。我市乡镇文化站人头费虽有保障,但业务经费是根据活动内容、形式,由乡镇财政扶持的,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因而是没有保障的。在各项创建活动中,所拨的有限经费往往用在了“刀刃”上,几乎不可能用在图书馆设施设备的建设上。各级财政要统筹规划,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不断提高用于乡镇和村的比例,确保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综合文化室的日常经费开支和图书常年购书经费。同时,还应提供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文化研究、创作和培训等相关经费。文化员要干出实绩,摒弃等、靠、要的思想,主动争取上级领导的重视。

3.建立健全考核体系是关键

改革、理顺乡镇综合文化站现有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一步强化乡镇政府对文化站设施、人员、经费的管理责任。把农村文化建设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进一步完善责任制,提高文化服务质量,建立健全考核体系,尤其要加强对基层政府的刚性考核。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完善绩效考核评估,切实调动基层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市、县文化行政部门、图书馆和文化馆要加强对乡镇综合文化站的业务指导。

4.推行公共图书馆集中管理机制

县乡基层图书馆推行集中管理的好处是便于统筹财力,实现平衡发展,便于人才的集中培养,实现业务协作和资源共享,有效解决目前困扰图书馆的“经费”、“建设”、“人力”等瓶颈问题。在县级区域内探索实行文化馆、图书馆的“总、分馆”管理体制,形成网状运行机制。文化站图书馆的图书经费、采编工作纳入到县图书馆来,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利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举办各类文化艺术培训班、科普讲座、农技知识讲座等,辅导和培养文艺骨干。充分利用网络、光盘、卫星传输、举办科技下乡活动等先进科技手段来传播先进文化,造就一批文化型、知识型农民。

参考文献

[1]徐晓阳.关于乡镇文化站设施建设和管理的几点思考.http://www.sxmj.org/qikan/200703/htm/new-page-902.htm.

[2]吴海民.绍兴市农村文化建设调查报告[J].绍兴学刊,2008(5)

[3]“十一五”全国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规划.http://www.whdpc.gov.cn/dispxxnr.asp?id=157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