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呼吸病药方大全:速查白话版 现代家庭健康生活中医手册
- 赵国东主编
- 9592字
- 2020-06-25 22:48:50
第二章 流行感冒
熄风止痉饮(刘运耀方)
【药物组成】连翘16g,二花18g,蒲公英28g,大青叶28g,板蓝根28g,元参16g,生石膏28g,黄芩11g,桔梗11g,葛根11g,鱼腥草16g,白芷11g,牛蒡子16g,蝉蜕11g,白僵蚕11g,甘草6g。
【用法用量】将药物放入药锅内浸泡30分钟后,大火煮沸,小火煎20分钟,滤渣取汁500ml,每剂药煎2次,共取药液1000ml,分早、中、晚3次温服。年老体弱和儿童减半服用。服药期间,禁食辛辣刺激之品,以清淡饮食为主,并多饮开水。
【功效主治】本方适用于流行性感冒,即中医的风热感冒或温病的初期阶段,邪在卫分成血分之症。在冬春季发病,以发热、咽痛、头痛、周身酸痛为主症,有时寒战、痰多色黄,咳嗽、舌质红,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浮紧有力,体温在38℃以上,临床化验:白细胞在正常范围。
【方解方义】熄风止痉饮中二花、连翘、公英、大青叶、板蓝根等具有解毒清热之功效,据中医药理均有抗病毒作用;生石膏、元参、桔梗、白芷、葛根、黄芩、鱼腥草、牛蒡子等均有利咽清热、止渴生津、解毒发汗之功效;配以蝉蜕、白僵蚕可有止痉熄风功效,对防止热极生风的发生,有预防作用。
【加减应用】咽喉肿痛者加山豆根13g,射干13g;肢体酸痛者加羌活13g,独活13g。如伴有咳嗽、吐痰色黄者加炙百部11g,桑白皮16g。
【病例详解】汪某,男,19岁,2000年2月9日下午以患者头痛、发热、畏寒、咽喉肿痛、全身酸楚为主症前来就诊。测体温39.4℃,血18项化验均在正常范围;患者发病5小时,在家服感冒药无效。查:神志清,精神不振,面色较红,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心肺听诊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和心脏杂音,心律齐,心率110次/分,腹平坦,无压痛,其他部位无阳性体征。诊断:流行性感冒(病毒感染型),用中药清热解毒饮加山豆根13g,射干13g,羌活11g,独活13g,桑白皮11g,上方连服3剂,服药5次,临床症状消失,体温正常,病告痊愈。
【药方引自】高文亮,刘运耀.自拟止痉饮治疗流感高热96例.许昌医药信息,2003,8(12):55
清泄肺热饮(凌禹声方)
【药物组成】杏仁、银花、连翘、葛根、芦根各13g,炙麻黄、桂枝各6g,黄芩11g,桔梗、竹叶各6g。
【用法用量】将药物水煎煮沸后,转小火煎20分钟即可,每日1剂,每日2次,早晚温服。服药后避免风寒,禁食黏腻生冷之品。
【功效主治】适用于流行性感冒。外感冬温表实证。临床表现为发热,无汗,咽干口渴,咳嗽无痰或少痰,或伴头痛,全身骨节疼痛,或纳呆便秘,小便赤少等。体检:多数患者眼结膜充血,咽部红肿,扁桃体不同程度增大,舌质红,苔薄黄或腻,脉浮数或有力。
【方解方义】感冒病机为风温之邪侵及肺卫,热蕴于肺,多见咳嗽;风热上受,则咽干口燥;风热在表,故苔薄黄,脉浮数。清泄肺热饮以炙麻黄、杏仁宣肺平喘、止咳降气,以桂枝、葛根祛风解肌,金银花、连翘解毒清热,黄芩清泄肺热,竹叶、芦根除烦生津,桔梗利咽散结。诸药联合,以奏解表清热、止咳利肺之功效。临床实践证明,采用本方治疗流行性感冒效果明显。
【加减应用】干咳甚者加沙参、天冬、麦冬;渴甚者,加石膏、积雪草、天花粉清热生津;咽喉肿痛者加马勃、板蓝根、射干;咳嗽有痰不易咳出者加浙贝、瓜蒌清肺化痰止咳;纳差者加焦三仙。
【病例详解】王某,女,26岁。2003年2月8日来医院就诊。患者发热、咳嗽少痰、头痛、咽干口渴、全身疼痛2天。查体:体温38.2℃,眼结膜充血,咽部充血,扁桃体Ⅱ度肿大,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治以解表清热,利咽宣肺。药用本方,加射干13g,花粉、麦冬各16g,2天后症状明显减经,继服3天后症状、体征消失。
【药方引自】凌禹声.中药治疗流行性感冒50例.河北中医,2003,23(12):1064
利肺止咳饮(周信有方)
【药物组成】桂枝6g,麻黄18g,杏仁7g,生姜9g,大枣(擘) 10枚,石膏48g,知母18g,炙甘草6g,粳米18g。
【用法用量】将药浸泡方药约半小时,然后用大火煎药至沸腾,再以小火煎煮半小时。温服,每日分3次服用。
【功效主治】兼清里热,辛温解表。适用于流行性感冒。
【方解方义】利肺止咳饮中重用麻黄解表散寒,透达腠理;石膏量大力专清泻蕴热;桂枝解表散寒,通达营卫;杏仁肃降肺气,平喘止咳;生姜解表宣肺,和中散寒;知母清积泻热,生津止渴除烦,助石膏清热;粳米、大枣、甘草,益气补中,养胃生津,并制约知母、石膏苦寒伤胃气。
【加减应用】若身疼痛者,加川芎、丹参、桑枝,以通络止痛;若咳嗽者,加紫菀、款冬花、生姜、桑叶,以宣降肺气;若头痛者,加白芷、防风、菊花,以解表止痛;若汗出不畅者,加荆芥、薄荷、柴胡,以辛散透达等。
【病例详解】冯某,男,18岁。患者因乘凉露宿,遭遇风寒,先治未效。3天后畏寒发热更重,住院治疗。症见寒热无汗,面色较红,烦躁嗔怒,头身疼痛,乍有轻时。脉象浮紧而数,舌苔薄白微黄不燥。此为太阳病,风寒两感之重证。治则解肌发汗,表里两解。
上方进服3剂,得微汗,寒热、烦躁、身痛等症俱减,仅有余症未尽。因有人以为时值暑夏,主张将麻桂代以葛根、防风,以求稳当。遂午前进药1剂,午后2小时,诸症复起,寒热更张。知为不当,仍遵前法,5日痊愈。
【药方引自】《中华名医名方薪传》
辛凉透表方(高国平方)
【药物组成】葛根10~15g,生石膏20~28g,淡竹叶13g,白茅根13g,连翘13g,钩藤13g,甘草3g。
【用法用量】水煎1大碗,每日1剂,频频冷服。
【功效主治】清热解毒,辛凉透表。适用于流行感冒。
【病例详解】 1976年7、8月间,长春发生流感,用上方治疗85例,均获良效。如杨某一家,5口有3人患流感,其中9岁的小孩,病情严重,高热40℃,鼻出血,里汗出,烦渴,胃呆,舌黄,脉数,证属阳明郁热,火伤阳络。急按上方煎服1剂,翌日,热势顿退,鼻衄告止。再进1剂,诸恙皆平。其余2人俱发热,38℃左右,投上方3剂合煎,2人分服,身热悉退。
【专家按语】本方为治疗感冒发热的有效方剂,经临床验证,取得“简、便、验、廉”之评价。方中药物配伍,除适用于阳明气分之热外,且可透邪出太阳卫分,从而达到退热目的。
【药方引自】《名中医呼吸科绝技良方》
发汗解表方(翟瑞柏方)
【药物组成】防风13g,麻黄16g,白芷28g,川芎13g,荆芥18g,苍术28g,百合13g,款冬花13g,厚朴13g,苏梗18g,杏仁13g,桔梗13g,苏子13g,建曲28g,紫菀13g。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分早中晚各服1次,饭后服。
【功效主治】开宣肺气,发汗解表。用于流行性感冒。
【病例详解】田某,男,45岁,患感冒20天之久,经中西医多次治疗无效,诊时见痛苦病容,咳嗽痰喘,不能平卧,胸闷气急,痰多色白,倦怠乏力,夜卧不宁,动则气短不足一息,食欲不振,怕冷恶寒,无汗,四肢厥冷,苔薄白,脉浮紧,此风寒束表,表实邪闭之证。治则发汗解表,开宣肺气,以上方连服5剂,未能达汗,认为伤寒表实过重,故将上方麻黄增至45g,并入附子13g,细辛13g以助发汗之力,1服汗出,5剂尽诸症悉除。
【专家按语】本方为治疗外感表实证之重剂,用之得当,效如桴鼓。
【药方引自】《呼吸系统疑难病选方用药技巧》
芳香宣化散(史济招方)
【药物组成】藿香6g,苍术4.5g,厚朴4.5g,半夏6g,陈皮4.5g,石菖蒲2.4g,大腹皮、大腹子各9g,枳壳6g,生姜2片。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次温服。
【功效主治】健脾化湿,芳香宣化。适用于流行感冒
【病例详解】史某,女,50岁,因感冒流行,患者受感染,寒重热轻,头胀身痛。胸闷不咳,服银翘解毒片5日不解。脉象沉滑,舌苔白腻如积粉,二便减少,与一般感冒不符合,诊为湿浊中阻,肠胃气滞。以上方药治疗,依此加减变化,5剂后舌苔渐化,又觉掌心燥热,口干不欲饮,防其湿郁化热,仍用前方加黄芩、赤茯苓,调整15天始愈。
【专家按语】流行感冒为湿邪侵于表里之证。湿邪入侵肌表,卫阳内部失于敷布及温煦,则发热轻,恶寒重,头胀身痛。湿浊中阻,气机失调,则胸闷,脉沉滑,苔白腻如积粉均属湿浊内侵之象,故以本方健脾行气化湿,表里之湿解除则症自愈。
【药方引自】《中医内科方剂》
散邪解毒汤(田方方)
【药物组成】黄芩16g,夏枯草16g,浙贝母13g,杏仁13g,山豆根13g,薄荷13g,荆芥13g,防风13g,金银花18g,连翘28g,白茅根28g,甘草5g。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2次,早、晚分服,重者可日2剂。一般用药3~7天。
【功效主治】清毒散邪,适用于流行性感冒。
【方解方义】散邪解毒汤中夏枯草、黄芩具有很强的广谱抗菌、抗病毒作用,对病毒所致的炎症、变态反应及解热作用较强,为临床习用的对药,是散邪清上之佳品;杏仁、浙贝母具有止咳宣肺、祛痰兼除结散热作用;薄荷、白茅根性味辛凉发表,现代药理研究证明有抑制病毒及抗菌作用,可加快呼吸道黏液分泌并增大有效通气量,减轻泡沫痰症状;防风、荆芥为祛风散邪要药,其中荆芥煎剂具有镇痛解热、抗病原微生物的作用,防风还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二者混合煎较单煎为佳;山豆根为利咽解毒消肿所施,其所含有的槐果碱有较好的抗菌平喘作用;金银花、连翘为清热解毒首选药,其抗病原微生物、抗炎解热作用显著(其用量一般要大);甘草除具有止咳、调和药性作用外,尚有抗炎、清热抗病毒、抗氧化之效。诸药合用其奏散邪、清热、解毒之功。
【加减应用】咽喉红肿者,加玄参13g,蝉蜕16g,僵蚕13g;胃纳不佳者,加白豆蔻13g,大枣6枚;大便干结者,加大黄3~13g。用药3剂为1个疗程。高热者加石膏16g,柴胡16g,土茯苓28g;咳嗽甚者加苏子16g,葶苈子13g,枳实18g;咯痰多者,加瓜蒌16g,远志13g,半夏13g。
【病例详解】刘某,男,28岁,1999年12月17日就诊。患者咳嗽咽痛、咯痰2天,伴发热1天,自述呼气粗热,体温升高,脸红,舌红,苔黄,脉浮数。多次服利君沙、速效感冒胶囊、病毒灵等药未见效。血常规检查:白细胞11.2×109/L,中性粒细胞80%, X线透视示双肺纹理增粗、增多。诊断:流行性感冒。用上述方药2剂,并加柴胡16g,石膏16g,玄参13g。服药1剂热退,症状减轻。继服上方3剂,咽痛、咳嗽、咯痰消失。再服2剂,血象、胸透均正常,临床症状治愈。
【药方引自】《国医大师验案良方·肺系卷》
消肌退热汤(吉良晨方)
【药物组成】葛根28g,柴胡24g,黄芩11g,生石膏60g,川羌13g,清夏13g,银花28g,大青叶28g,贯众13g,甘草13g,生姜5片为引。
【用法用量】将药物先用水浸泡半小时,再用大火煎5~10分钟,水煎两次,取药液150ml。每次服药50ml,每日2次以上。服药后饮热米粥助汗出,护胃保津。用量可根据病情、体质加减。
【功效主治】适用于流行性感冒。用于患者体温≥39.5℃以上,持续高热或微恶风寒,无汗或少汗,头痛,全身肌肉酸痛,恶心呕吐,烦躁面赤,咽红肿,舌红苔黄脉浮数等。
【方解方义】消肌退热汤出自《伤寒六书》。治疗流行感冒高热有较好的疗效,是理想的退热剂。方中葛根、川羌驱太阳之邪外出;柴胡发表解肌透达少阳之邪,配黄芩以增退热之功效。中医《本草汇言》云:“清肌退热,柴胡最佳,然无黄芩不能凉肌达表。”石膏性味辛寒清气,为清气分要药;配银花、大青叶、贯众以增解毒清热抗病毒之功。诸药合用,标本兼治,清热透表,表里双解,除三阳之邪,热退后不再回升。临床实践证明,柴胡、石膏大剂量使用,退热快而疗效巩固。中医文献报道,柴胡含皂素,有副作用,大剂量应用易引起呕吐、血压升高,配以清夏,临床未见不良反应。方中柴胡、石膏、葛根、银花量大力宏,驱邪力盛,多饮勤服,药后啜热粥,养胃气、扩津液而助药力,是退热快、退热后不再回升的一个重要原因。
【病例详解】崔某,男,45岁,1997年3月15日来医院就诊。患者头痛发热,恶风寒,全身酸痛,面赤烦躁,无汗恶寒,头颈部酸痛尤著,四肢乏力,厌食纳呆,恶心呕吐。经输液、口服病毒唑、激素、退热药等治疗3天,全身酸痛、呕吐恶心减轻,仍热不退,患者要求服中药治疗。查:体温38.7℃,咽红肿,舌红苔薄黄,脉浮滑数。证属卫气同病,治当解表透邪,清气分之热。药用:柴胡24g,葛根18g,黄芩13g,生石膏60g,川羌13g,清夏6g,银花28g,大青叶28g,贯众13g,甘草13g,生姜5片为引,3剂。煎服方法同上。服1剂后体温降至37.5℃,继服1剂,热退病愈。
【药方引自】王新述,吉良晨.退热汤化裁治疗流感高热42例.光明中医,1998,12(5):16~17
清热解毒汤(施今墨方)
【药物组成】金银花、连翘、野菊花、火炭母、葛根各16g,板蓝根28g,牛蒡子、桔梗各11g,薄荷、防风、甘草各9g。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服,每日分3次,药汁合一,服药2天为1个疗程,一般服2个疗程,儿童用量酌减。
【功效主治】清热解毒。适用于流行性感冒。
【方解方义】流行感冒属中医“四时感冒”范畴。清热解毒汤具有透表清热、利咽宣肺之功效,方中板蓝根、金银花、野菊花、连翘解毒清热,对流感病毒有较强的杀灭作用;牛蒡子、桔梗利咽泄肺;薄荷、防风祛风散邪;火炭母利湿清热、解毒凉血;葛根清热生津,用治外感湿滞尤为切合。全方外解表邪,内泻里热,清上泄下,寒温并用,临证稍事加减,即可灵活运用于各种证型。
【加减应用】暑湿稽留型:加滑石28g;纳差者加白蔻仁、厚朴各13g,薏苡仁28g。风热犯表型:高热者加石膏50g;咳嗽甚者加杏仁、前胡各11g;咽喉肿痛者加玄参、夏枯草各16g,玉蝴蝶13g。风寒束表型:外寒里热者加荆芥13g;鼻塞流涕者加苍耳子、辛荑花各13g。
【病例详解】张某,24岁,2000年2月10日来医院就诊。患者高热、头痛2天。多次服感冒片未见好转而诊。症见:发热无汗,体温38.9℃,怕冷,畏寒,鼻塞流涕,咽痛头痛,伴声嘶,咳嗽痰少,舌边红,苔薄白。查:咽部充血,双侧扁桃体充血,Ⅱ度肿大,脉浮数。证属风热犯表,治以疏风清热、止咳宣肺利咽,拟本方加减。处方:板蓝根28g,金银花、连翘、野菊花、火炭母、葛根各16g,牛蒡子、桔梗各13g,薄荷、防风、杏仁各13g,生石膏50g。每日1剂,水煎服。药进1剂热退,2剂诸症基本消失,惟见咳嗽,痰少。守上方去薄荷、防风、葛根,加前胡、浙贝母各11g。又服5剂,咳止症消而愈。
【药方引自】区翠萍,施今墨.解毒汤治疗流行性感冒162例.湖北中医杂志,2001,22(7):29
解表清热散(王白立方)
【药物组成】竹叶6g,蝉蜕、白僵蚕、桔梗、荆芥、牛蒡子、黄芩各13g,金银花16g,生甘草6g。
【用法用量】加水小火煎,头煎30分钟,二煎20分钟,两煎药液混合后分早晚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适用于流行性感冒。用于里热表寒之症。
【方解方义】流行感冒表寒里热证选用《寒温条辨》解毒清热散为基础方加减治疗,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方中以蝉蜕、荆芥达邪疏风;桔梗、牛蒡子、白僵蚕、生甘草利咽散结;黄芩、竹叶、连翘、金银花清泻上炎之火。诸药合而有清热疏风宣肺之功效。
【加减应用】头痛、腰痛、肌肉关节痛加羌活、苏木、川芎祛风散寒止痛;热甚咽干痛加麦门冬、连翘、板蓝根、玄参以清润解毒;咳嗽咯痰甚加白前、紫菀、川贝母、百部止咳化痰;大便秘结,身热不退,苔腻,脉滑实而数,可改服防风通圣散表里双解。
本方解表清热药有退热、抗病毒、抗病原微生物、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和消炎、改善微循环和凝血机制的作用,故表寒里热证应用本方治疗有很好的临床效果。
【病例详解】冯某,男,46岁,工人。2003年12月25日来医院就诊。患者恶寒发热,头痛头晕,咯痰咳嗽,咽干口渴2个月。患者于2个月前自觉发热恶寒,咽部干燥肿痛,全身酸痛,曾用0.9%氯化钠注射液加青霉素钠800万单位静脉滴注,日1次,用药8日,并服中药20剂无效,遂来院就诊。刻诊:头痛恶寒,高热无汗,全身筋骨关节酸痛,夜不能寐,因恶寒而衣帽倍加,咳嗽咯痰,咽红干燥疼痛,舌红苔薄白,脉浮数。证属外寒里热。治则解表散寒,清热泻肺。药用:蝉蜕13g,白僵蚕3g,荆芥13g,炒牛蒡子13g,黄芩13g,桔梗13g,竹叶6g,川芎13g,羌活13g,玄参13g,生甘草13g。每日1剂,加水文火煎,早、晚各服1次。2003年12月28日二诊,已不恶寒,衣服减少,筋骨已不酸痛,头痛腰痛明显减轻,咽不干,红赤略减,舌象正常,脉不数。余邪未尽,上方川芎、羌活各减量继服3剂。2004年1月2日复查,表邪已解,内火已清,体无不适,咽喉不红赤,咳止痰净,舌脉正常。
【药方引自】王白立.浅谈中医治疗感冒表寒里热证,福建中医,2004,25(9):674~675
解肌散寒汤加味(张介眉方)
【药物组成】白芍9g,桂枝9g,炙甘草6g,生姜9g,大枣(擘)12枚,黄芪6g,知母18g,石膏48g,粳米18g。
【用法用量】浸泡方药约半小时,先用大火煎药至沸腾。再用小火煎煮半小时。温服,每日分3次服用。
【功效主治】兼清里热,解肌散寒。适用于流行性感冒。
【方解方义】解肌散寒汤中桂枝发汗解肌,兼益中补气;白芍敛汗益营,兼缓急补中,与桂枝相配,既发汗又止汗,发汗不伤津,止汗不恋邪;生姜助桂枝散寒解表,并调脾理胃;石膏、知母,清热生津,生津养阴;黄芪固表益气;粳米、大枣、甘草,益气补中,养胃生津,并制约知母、石膏苦寒伤胃气。
【加减应用】若鼻塞者,加细辛、生姜、白芷、柴胡,以辛散通窍;若喷嚏者,加荆芥、防风、细辛、薄荷,以疏散风寒;若汗多者,加五味子、芡实、牡蛎,以固涩止汗;若咳嗽气喘者,加紫菀、款冬花、桑吐、菊花,以宣降肺气,止咳平喘等。
【病例详解】叶某,男,58岁,河北人。5个月前因患流感,经医生治疗后可流感症状仍未完全解除,时轻时重,曾肌内注射丙种球蛋白,也未取得满意效果。刻诊:微恶寒,低热,头微痛,咳嗽,全身酸痛,神疲乏力,汗出,口淡不渴,舌红,苔薄黄,脉浮或弱。辨为风寒夹热虚证,治当散寒解肌,兼清里热。用桂枝加黄芪汤与白虎汤合方加味:桂枝9g,白芍9g,炙甘草6g,生姜9g,大枣(擘)12枚,黄芪6g,知母18g,石膏48g,粳米18g,细辛13g,白芷11g,红参18g。6剂,水煎服,每日1剂。第二诊:诸证明显减轻,复以前方8剂。第三诊:诸证悉除,又以前方5剂,隔日1剂。第四诊:要求巩固治疗效果,又以前方5剂,仍隔日1剂。
【药方引自】《呼吸系统疾病验方妙方》
解表清热合剂(夏中伟方)
【药物组成】紫苏16g,荆芥13g,四季青28g,鸭跖草28g,大青叶28g。
【用法用量】每剂煎2汁,先用冷水将药浸30分钟,煮沸后小火煎20分钟,每隔3~4小时服1汁。发热高者1日服药2剂,分4次服,服药后多饮水,一般服药得汗后发热即可渐退。
【功效主治】清热解表。适用于上呼吸道炎症、流行性感冒。症见恶风发热,无汗,咽痛,舌苔薄黄或薄白,舌尖红,脉浮数。
【加减应用】咽痛甚者加射干13g,白花蛇舌草28g;泛恶呕吐者加陈皮13g,制半夏13g。鼻塞流涕多者加辛夷6g,白芷6g;咳嗽者加前胡13g,桔梗6g,牛蒡子13g。
【病例详解】胡某,女,14岁。1997年4月18日来医院就诊。患者恶寒、发热、头痛、肌肉酸痛、四肢乏力2天。患者4月17日下午突感恶寒、发热,体温达39.3℃,伴剧烈头痛、恶心、咽痛、畏寒怕冷,曾多次服感冒灵、速效伤风胶囊无效。遂于18日上午就诊。症见恶寒,发热(体温39℃),伴咽痛,头痛,微咳,四肢酸痛,头身困倦,口干不欲饮,尿黄,大便调,舌质红,苔黄微浊,脉浮滑数。查体:心肺正常,咽充血(++)。血常规:白细胞4.0 ×109/L,淋巴细胞比率57%,中性粒细胞比率46%。自诉就读学校有多例类似患者。中医诊断为风温,证属风热夹湿,邪袭肺卫;西医诊断:流行性感冒。治以清热疏风解毒,宣表化湿泄卫。处以上方3剂,水煎,分2次温服。
服药3天后高热退,但仍时有低热,头痛、四肢酸痛消失,咽微痛、四肢乏力,口干,尿黄,舌边红,苔微黄。药已中病,上方加减服用3剂,热退身凉,无反复,诸症消失而痊愈。
【药方引自】《呼吸内科顽疾金方》
疏风散邪散(王怀义方)
【药物组成】人参、桔梗、柴胡、甘草、川芎、茯苓、枳壳、前胡、羌活、独活、荆芥穗、防风各3g。
【用法用量】研为粗末,每日1剂,用水150ml,煎至100ml,温服;或加薄荷叶5片。
【功效主治】消肿散邪,疏风解表。适用于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
【方解方义】流行感冒,为外感风寒湿邪,正气不足所致,治则祛风除湿,佐以扶正益气。方中荆芥、防风、羌活、独活胜湿祛风,解表散邪,同为君药;柴胡、川芎、薄荷叶散邪疏风,共为臣药;佐以前胡、桔梗、枳壳、茯苓化湿理气,人参扶正健脾;使以甘草调和诸药。全方配合,有培其正气,败其毒气之效,故方名败毒。与治疗气虚感冒的人参败毒散相较,本方多荆芥、防风二药,故本方疏风散寒外邪的作用稍强。
【病例详解】金某,女,63岁。来医院就诊日期1997年4月8日。患感冒3周,发烧,流涕鼻塞,咳嗽,咽干且痛,大便干结,小便正常。脉浮微数,舌淡苔白黄腻。属感冒夹湿,治则疏解。用上方治疗。
4月16日(二诊):服上药8剂后,体温恢复正常,咳嗽已止,咽已不痛痒,鼻塞消失流感遂好。
【药方引自】《医学正传》
清化退热汤(朱文元方)
【药物组成】清豆卷13g,银柴胡13g,羌活、独活各5g,前胡13g,甘露消毒丹(包煎)15~28g。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分2次服。
【功效主治】清热解毒,解表疏风。适用于发热而恶寒不甚、脉浮数或浮滑、苔薄微黄之流行性感冒的风热型。
【方解方义】清化退热汤银柴胡退热清化,清豆卷退热解表,羌活、独活发散风寒,前胡宣散风热,甘露消毒丹解毒清热。
【加减应用】临床可随症加减运用。
【病例详解】朱某,女,58岁,1982年11月6日来医院就诊:患者发热已2天,体温39.2℃,畏寒头痛,咳嗽,四肢酸楚,口干欲饮,胸闷心烦,夜寐梦扰,二便调,脉浮兼滑,苔薄而腻。白细胞计数为22.8×109/L,中性粒细胞86%,淋巴细胞14%。证属风热外袭,表卫失和,治拟解表清化。银柴胡13g,清豆卷13g,羌活、独活各5g,前胡13g,甘露消毒丹(包)18g,藿香梗9g,金银花、连翘各13g,炙甘草13g,炒谷芽、炒麦芽各13g,焦山楂肉13g。水煎服,3剂。药后身热即退,头痛肢楚亦平,3天后再诊,体温36.9℃,白细胞计数5.3×109/L,脉症正常。
【药方引自】《上海历代名医方技集成》
疏散风热汤(李寿山方)
【药物组成】蝉蜕6~13g,桑叶11g,金银花16g,连翘11g,桔梗11g,前胡11g,薄荷6g,芦根16g,甘草3g。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每剂服第1次药汁后,盖被捂汗。
【功效主治】疏风清热,辛凉达表。适用于流行感冒。
【方解方义】疏散风热汤中桑叶、蝉蜕、薄荷凉散轻清,宣肺气之郁遏,疏卫腠之闭塞;金银花甘寒质轻,其气芳香,既能解毒清热,又可宣散热邪;连翘辛苦性寒,质轻升浮,解毒清热,且能达表;前胡辛苦性凉,疏散风热,化痰清肺;桔梗、甘草止咳化痰,清利咽喉;芦根清热生津。方药合用,辛凉达表,疏风清热。
【加减应用】伴鼻衄者,加白茅根11g、藕节炭13g,清热止血。表邪重者,加荆芥6g,疏风解表。口渴甚者,加天花粉11g,清热生津,却不遏邪。
【病例详解】冯某,男,46岁。感染流行感冒5日,恶寒发热,咳嗽,头痛,胸闷。血常规:白细胞3.5×109/L;分类无异常。胸部透视无异常。在院外注射青霉素、庆大霉素不见疗效。高热持续在38.9℃左右,烦躁不安,呻吟不已。医者曾怀疑为伤寒,嘱住院检查,病者不愿,遂来中医科求治。诊脉小数,舌苔白腻。外证未罢,里热内蕴,急投清热祛烦汤。3剂汗出热退,再剂病愈。
【药方引自】《当代妙方》
清热祛烦汤(于己百方)
【药物组成】大青叶16g,生石膏15~28g,青蒿6~13g,金银花16g,连翘11g,鲜竹茹16g,天花粉11g,芦根16g,薄荷5g,甘草3g。
【用法用量】煎生石膏、竹茹20分钟,再入余药同煎。微温服。
【功效主治】轻宣透邪,清热祛烦。适用于流行性感冒。
【方解方义】清热祛烦汤中生石膏辛甘而寒,清气分之热,且能解肌透邪;大青叶、金银花、连翘解毒清热,走表达邪;竹茹甘淡微寒,除烦清热,且化热痰;天花粉性味苦微甘,性寒多汁,除烦清热,止渴生津;青蒿、薄荷辛苦微寒,其气芳香,发汗解肌,透邪外出;芦根清肺胃热邪,生津止渴;甘草清养胃气,调和诸药。
【加减应用】咳嗽痰黄,加桔梗11g、浙贝母13g,清热化痰。头痛甚者,加菊花13g,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病例详解】张某,女,39岁。2006年7月28日来医院就诊,述2月前感染感冒,头痛,畏寒,发热,流涕咳嗽,经治诸症已愈,惟咳嗽不止,服中西药治疗效均不显。现咳嗽,无痰,遇寒冷空气或刺激气体咳嗽加重,夜间咳重,口干,舌质红,苔薄白,脉弦。血常规、尿常规检查正常。胸透示:两肺纹理增多,西医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中医辨为流行性感冒,辨为外邪郁肺,肺气失宣,化燥伤阴。治当疏达气机,祛邪宣肺,清热润燥。处以石膏二者汤,服药3剂后,咳嗽顿消。
【药方引自】《当代妙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