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经常感冒

宣降肺气汤(步玉如方)

【药物组成】神曲11g,香薷、羌活、杏仁、白芷、防风、麻黄、当归、橘络、枳壳各6g,苏子16g。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浓煎1小碗,睡前温服。服药期间忌鱼腥生冷油腻。

【功效主治】本方适用于感冒后咳嗽不愈,咳虽响但痰少,痰白而黏,不易咳出,咽痒,咽痒甚时咳嗽亦剧,甚则影响睡眠,或伴有纳呆,胁痛,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弦。

【方解方义】中医认为外感咳嗽迁延之证,原因多是外感期间,进食生冷、油腻之物所致。外感时,肺失宣降,肺气不利而致咳嗽。表邪祛除后,肺恢复宣降功能,肺气得舒,咳嗽应同时消失。但如在外感期间食生冷、油腻等物,由脾作湿,上达于肺,与外感之邪湿胶着,滞于气道,则咽痒咳嗽迁延时日,表证虽除而咳嗽不止。余邪结于气道则时时咽痒,咽痒甚时咳嗽亦剧。湿性黏滞,咳虽剧但痰少,痰白而黏,咳出后稍舒。治则宣肺利湿。方中香薷、羌活性味辛温除湿;白芷、防风性味辛温祛风,宣散余邪;杏仁、苏子、枳壳宣降肺气;当归、橘络和畅肺络。全方共奏除湿化滞祛余邪之功效。

【加减应用】咳嗽剧烈、夜不得眠者加麻黄6g;因于风热者加元参6g;胃纳欠佳者加神曲11g。

【病例详解】张某,女,45岁。2000年11月12日来医院就诊。三年来长期咳嗽时常感冒,反反复复,近几天来较剧,咽痒不适,痒剧则阵发咳嗽,咳嗽痰少而黏,咳出少量黏白痰后略舒,伴有胁肋疼痛,纳食不馨,近日不得安眠。曾服多种抗菌止咳药及养阴止咳药物均未效。刻诊:面色淡红,体温正常,肺部听诊双肺呼吸音略粗,未闻及明显啰音。苔薄白、舌淡红,脉细小弦。诊为外感风寒后咳嗽迁延。治拟香羌饮加减。处方:羌活、香薷、杏仁、防风、白芷、麻黄、当归、橘络、枳壳各6g,神曲11g,苏子16g。上方2剂,浓煎1小碗,睡前服。复诊时告知1剂即大效,夜能安卧,咽痒大减,现已少咳。上方去麻黄再服。5剂。再诊时咳嗽已愈,咽喉得舒,已无痒感,予清热止咳口服液3盒善后,随访5年未再咳嗽。

【药方引自】步如意.肺气汤治疗感冒后咳嗽迁延80例.河南中医杂志,2003, (3):102

调和营卫汤(张学文方)

【药物组成】芍药9g,桂枝9g,甘草6g,生姜4.5g,大枣12枚。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2次,文火慢煮,温服药液,药后啜热稀粥,温覆保暖,微汗遍身为宜。

【功效主治】调和营卫,解肌发表。适用于汗出恶风,外感风寒,头痛发热,苔白不渴,鼻鸣干呕,脉浮缓或浮弱;杂病、病后、妊娠、产后等见时发热,受风寒,自汗出,属营卫不和者。现用于时常感冒见上述症状者。

【方解方义】调和营卫汤适用于外感风寒表虚证。其病机为风寒外感,卫强营弱,营卫不和。治当发表解肌,营卫调和。方中桂枝性味辛甘温,发表解肌,以散肌表之风寒;配芍药性味酸苦微寒,滋阴养液,并固其内在之营阴,防止发汗太过。作为臣药以和营。生姜散寒解表,助桂枝调卫,又可温胃和中以止呕。大枣益气补中,补脾生津,可以助白芍以和营血。炙甘草益气补中,与桂枝相配,则辛甘化阳,以加强解表之力;合芍药则酸甘化阴,以加强和营之功。这种配伍,表证用之,可提高解表和营卫之力;内伤杂病用之,则可化气和阴阳。因此本方既可用于表寒虚证,也可用于内伤杂病。

【病例详解】白某,女,70岁。患者时常感冒,往往几个月接连不断,多方医治无效,症状见鼻塞咯痰,头面多汗,稍感疲劳,曾服玉屏风散,半个月来亦无效果。用桂枝汤加黄芪,服后自觉体力大增,感冒随之减少。

【药方引自】《伤寒论》

清热解毒汤(章庆云方)

【药物组成】黄芩11g,柴胡16g,天花粉16g,葛根16g,金银花16g,连翘16g,板蓝根16g,桔梗13g,牛蒡子13g,菊花13g,薄荷(后下)6g,甘草16g。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2次,早、晚各1次。

【功效主治】解毒清热,疏风散表。用于治疗实证感冒之风热证、时常感冒。主要症见发热,恶寒或寒热往来,头痛,咽干咽痛,周身不爽,鼻塞流涕,舌苔薄白微黄,脉浮数。

【方解方义】清热解毒汤以柴胡、天花粉、葛根退热和解;黄芩、金银花、连翘、板蓝根解毒清热;桔梗、牛蒡子、菊花、薄荷疏风宣肺解表;甘草补中调和诸药。

【加减应用】鼻塞流涕不止者加苍耳子16g,辛夷花13g;头痛加川芎13g,白芷13g。若感冒初起,表现为风寒证者,酌减清解药物剂量,加羌活、防风、荆芥等辛温发散之药。发热重者,重用柴胡、葛根用量;咽痛重者加山豆根16g,青果13g;咳嗽加杏仁13g,麦冬13g。

【药方引自】《中华名医名方薪传》

益气止汗汤(李凤翔方)

【药物组成】生白术13g,生黄芪18g,防风13g,金银花13g,黄芩13g,生甘草13g,板蓝根18g。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服,每日2次,饭后分服。小儿可分3~4次分服。

【功效主治】扶正解表。体虚易感属脾肺气虚型,如时常感冒、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等。症见咳嗽咽痒,脉浮,苔薄白,恶寒、肢节酸楚,发热、自汗,鼻塞咽燥,尤对小儿体虚、自汗、易感、鼻塞流涕者效佳。以恶寒、发热、自汗、脾肺气虚者为主证。

【方解方义】患者正气虚而有表证者,宜益气解表。益气止汗汤中以黄芪、白术、防风组成之玉屏风散为主,固表益气止汗,并实表以御风邪;金银花、黄芩、板蓝根风热疏散,利咽解毒,抑菌抗病毒,为祛邪之品;甘草补中调和诸药,并能扶正,止咳化痰。诸药相伍,奏祛邪扶正之效。小儿稚阴稚阳之体,易受外邪之侵袭,故小儿外感、自汗、纳少,肺脾气虚者为多,以本方随证加减,效如桴鼓。

【加减应用】若外感偏于风寒表证,头痛、肢节酸痛者,加羌活、荆芥以祛风寒之邪;若兼见咳嗽气促,痰黄浊艰咳之急性支气管炎、肺炎,加蜜炙麻黄(包)13g,百部18g,车前子(包)13g,儿童减量,以增强宣肺止咳平喘之功。伴纳食差,大便溏泄,苔腻者,加广藿香13g,焦山楂13g,焦六神曲13g,谷麦芽各13g,以化湿健脾,和胃助运。

【专家按语】用方提示:患者体壮邪实,高热,感染重症,无肺脾之气虚象者,不宜使用。以免闭门留寇,延误病机。

【药方引自】《当代妙方》

疏风散表汤(张金玲方)

【药物组成】黄芩11g,柴胡16g,天花粉16g,葛根16g,金银花16g,连翘16g,板蓝根16g,桔梗13g,牛蒡子13g,菊花13g,薄荷(后下)6g,甘草5g。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分2次服。

【功效主治】治疗实证感冒之风热证及时常感冒。主要症见头痛,咽干咽痛,鼻塞流涕,周身不爽,发热,恶寒或寒热往来,舌苔薄白微黄,脉浮数。

【方解方义】疏风散表汤中以柴胡、天花粉、葛根退热和解;黄芩、金银花、连翘、板蓝根解毒清热;桔梗、牛蒡子、菊花、薄荷疏风宣肺解表;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解毒清热、疏风散表之功效。若表现为风寒证,酌减清解药物剂量,加羌活、防风、荆芥等辛温发散之药。

【加减应用】头痛者加川芎13g,白芷13g。发热重者,重用柴胡、金银花、葛根;咽痛重者加山豆根16g,青果13g;咳嗽者加杏仁13g,麦冬13g;鼻塞流涕不止者加苍耳子16g,辛夷花13g。

【病例详解】方某,女,53岁,1997年1月9日来医院就诊。患者长期感冒。3天前受凉后出现咽痛咽干,发热,微恶寒,咳嗽,无汗头痛,痰黏黄,舌苔薄白,脉浮数。查:体温38.6℃,咽红充血。此为风热感冒证,柴芩葛花汤加麦冬、杏仁、川芎各13g。水煎服,3剂而愈。

【专家按语】疏风散表汤是青海省中医院老中医的经验方。感冒的病因有二:一是外因,即外部环境中六淫、时行病毒侵袭人体;二是内因,即人体正气的强弱。人体正气的强弱是决定是否发病的关键。如果发病,正气强,则邪正交争,表现出一派实证;正气弱,则易形成正虚邪恋,经久不愈。故感冒可分为实证与虚证两种类型。实证感冒中以风热时毒侵袭肺卫所致的风热证较多见,亦即本方的适应证。

【药方引自】张金玲老中医辨治感冒经验.中国临床医生,2001,28(12):18

清热理脾散(方和谦方)

【药物组成】炒白术80g,黄芪100g,防风23g,人参23g,山药80g,仙灵脾16g。

【用法用量】将药共研细末过60目筛,冲服或装胶囊,成人每服5g,小儿酌减,开水冲服,21天为1个疗程。

【功效主治】祛湿理脾清热。用于受凉后感冒,时常发作。

【方解方义】我们在玉屏散方基础上加人参、山药增强益气健脾之力,以固后天之本;用仙灵脾补肾阳以壮本;年长者肾气不足,肾阳渐衰,加鹿茸粉以加强壮阳补肾之力。诸药合用,健脾补肾,益气固表,先后天并治,对肺脾气虚、卫表不固之反复感冒,确可起到正复本固、御邪入侵的目的。

【加减应用】33岁以上者加鹿茸粉5g。

【病例详解】刘某,女,20岁,高中生,2001年3月17日来医院就诊。患者因3年前受凉感冒后出现头痛、流涕、鼻塞、咳嗽、咽痛,治疗3天后症状减轻,但仍有流涕、鼻塞、咽痛等症,因没有重视未能继续治疗。鼻塞、咽痛、发热,时轻时重,后用静脉点滴药物后,症状消失。但以后每因劳累、受凉即出现头痛、发热、鼻塞、咽痛等症,每次均需静脉滴药及西药治疗10天左右诸症才能缓解,每月发作3次,严重影响学习和正常生活,患者及家人非常苦恼。此次于12天前因劳累加之受凉,诸症复发,头痛、发热、鼻塞、流涕、咽痛、咳嗽,用氨苄青霉素、病毒唑、甲硝唑静滴4天,诸症均已缓解,惟有头晕、乏力,纳呆、食少、鼻塞、咽痛,亲人介绍求治于我科。查形体偏瘦,面色淡白,鼻黏膜充血肿胀,咽充血,心肺无异常体征。舌淡白,苔薄白,脉细弱。诊断为气虚感冒,用加味玉屏风散1剂,装胶囊,每次5g,每日3次,开水冲服。嘱加强调护,慎起居,避风寒。2001年12月12日,其母亲代诉,服药后1周,诸症状消失,现纳食增加,精力充沛,身体健康。患儿及家属都非常高兴。

1年后随访,患者当年感冒1次,未予静滴药物,只服用抗感冒药及对证治疗3天后即痊愈。2年随访,再无反复感冒史。

【药方引自】《中华名医名方薪传》

和脾柔肝饮(吴一纯方)

【药物组成】桂枝一钱半,党参二钱,白芍二钱,炙甘草一钱半,生黄芪三钱,法半夏二钱,陈皮一钱,茯苓二钱,生姜二片,大枣二枚。

【用法用量】用上方,2剂,慢火煎2次,取300ml,加饴糖1两,和匀,分2~次温服。

【功效主治】建中气,调营卫,用于治疗感冒。

【病例详解】郭某,女,63岁。1999年9月23日来医院就诊:患者形瘦体弱,时常感冒,近因风吹受寒,头痛,怕冷,动则汗出,轻微咳嗽,消化不好已久,肠鸣,纳差,精神不振。左寸脉微浮,右寸微,两关弦虚,两尺沉弱;舌正苔薄白黏腻。此属体虚卫阳不固,复感新凉之气。遂用上方2剂治疗。

9月25日复诊:自诉药后2小时感热,继而汗出,头痛亦解,饮食略增,睡眠亦好。两寸脉沉微,两关脉弦缓,两尺脉沉迟。营卫初和,治则柔肝和脾,兼滋心肾。

以上方3剂加减,水煎温服。以上巩固疗效。

【专家按语】由于患者素来体弱,脾胃萎虚,卫外不固,导致容易感冒。营卫生于水谷,源于脾胃,脾为营之源,胃为卫之本。近因劳逸失当,中气再受损伤,复受风邪而感冒。病者中气虚,为致病因素的主要方面,治则祛邪扶正。用本方合新加汤,性味甘温建中,营卫调和,和脾柔肝,兼滋心肾而康复。虚人感冒,尺脉沉弱者,慎不可发汗;中气虚寒而外感者,辛凉之剂亦要慎用。

【药方引自】《名家医案·妙方解析》

清热理脾化裁方(郭鹏方)

【药物组成】蝉衣11g,防风13g,生白芍药11g,陈皮11g,生白术11g,生薏苡仁18g,川椒3g,蒲公英11g,藿香梗13g(后下),绿萼梅11g,牡丹皮13g,黄连6g,乌梅9g,甘草用6g。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分2次服。

【功效主治】清热理脾祛湿。

【方解方义】清热理脾化裁方中白芍药、陈皮、白术泻肝实脾,防风、蝉衣宣散浮火又具风能胜湿之意,薏苡仁除湿,黄连、蒲公英、牡丹皮清热,绿萼梅理气疏肝,藿香梗和中醒脾,乌梅缓急柔肝,川椒温运脾土,甘草调和诸药。

【病例详解】卢某,女,34岁,2005年12月24日来医院就诊。

患者3年来体质下降,易疲劳,多次感冒,每次咽痛、发热38~39℃。近半年来晨起常腹部疼痛,继而腹泻,泻后好转,遇冷尤甚。食纳、小便调。面部及口唇周围起有红疹多年,时觉刺痒。平时喜食辛辣及饮冷。查见舌体稍瘦,舌质红,苔薄白,脉沉细滑小数。辨证属肝旺脾虚,夹有郁热,法当崇土抑木,佐以清热,痛泻方化裁。嘱忌生冷、油腻、炙烤,慎起居,畅情志。

第二诊(1月17日):诉心情较前舒畅,腹泻得止,后食辛辣复发。见效守方,前方去藿香梗、蒲公英,加枳椇子13g,仙鹤草16g。

2007年4月随访,患者间断服用二诊方2月余,往年冬季平均感冒1次,今冬已安度。

【药方引自】路洁.郭鹏教授从脾胃论治时常感冒经验.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5(2):253-254

祛湿清热方(卢化平方)

【药物组成】佩兰13g,藿香13g (后下),厚朴13g,苏叶13g(后下),生薏苡仁18g,大腹皮13g,茵陈11g,炒山楂11g,炒麦芽11g,炒神曲11g,桔梗13g,陈皮13g,茯苓18g,炒苍术11g,炒枳壳11g,六一散18g(包),大黄炭2g(后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服,每日分2次服。

【功效主治】理脾祛湿清热。用于反复感冒。

【病例详解】谢某,男,22岁,因长期感冒10余年,于2005年9月18日前来诊治。

患者自幼体弱,进食稍不慎则会腹泻,常发生阵发性胃脘痛,大便黏而不爽,平时多汗,近日觉皮肤瘙痒。有肠痈史5年,反复发作。2年前患反复瘾疹,服补肾益寿胶囊而愈。月经正常,舌红,苔白微干,脉细滑左小弦。辨证属脾虚湿热中阻,以清热祛湿理脾为治。

药进10剂后复诊,诉大便仍发黏,但较前通畅,胃痛未作,仍皮肤瘙痒,舌尖红,苔薄黄,脉细滑尺稍沉。患者将赴外地上学要带中成药,因前方化浊芳香、祛湿清热之剂,诸症得缓,唯舌质红而尖稍绛有化热之势,故予藿香正气胶囊加越鞠保和丸缓缓调理,二药交叉服用。

第三诊(2006年2月28日):诉半年来未患感冒,胃痛偶作,时嗳气、大便黏滞,手足多汗。肠痈发作数次,疼痛过轻而未用药。舌尖红,苔薄白,脉右细滑左小弦。拟和胃降浊,清肠导滞。处方:

藿香梗13g,荷叶梗13g,厚朴花11g,陈皮13g,炒苍术11g,当归13g,白芍药11g,牡丹皮13g,大腹皮、子各9g,大黄炭2g (后下),生薏苡仁18g,桃仁13g,甘草6g。每日1剂,水煎服。

间断服药以善后,后随访3年感冒大减,已如常人。

【专家按语】本病例患者自幼体弱,易患感冒,汗多,易发腹泻,疑为脾弱表虚之证,然其有胃脘痛、肠痈、荨麻疹等宿疾,伴大便黏滞不爽,舌红,苔白微干,脉细滑左小弦,皆饮食不慎、素喜辛辣厚味所致。本患者湿浊略胜,且有脾运不健,宿有积滞化热之不同,故其治亦异耳,采用藿香正气散加消积导滞之品化裁而获效。

祛邪可具扶正之功,调内亦有御外之效,此即邪去则正安之谓也。对反复感冒之证,当详加辨证,不可只从虚证论治,以免犯虚虚实实之弊。

【药方引自】张华东.卢化平教授从脾胃论治时常感冒经验.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5(2):253-254

强卫固表散(吕同杰方)

【药物组成】白术18g,黄芪38g,防风18g,百合38g,桔梗28g。

【用法用量】将药共研为细末,过60目筛,每次9g,每日2~3次,温开水冲服,1周为1个疗程,一般1~2疗程即愈。或改为汤(上方诸药剂量均减半),水煎服,每日1剂,分两次服用。一般3~5剂即可。

【功效主治】强卫固表,补益脾肺。用于体虚引起的反复感冒。

【方解方义】强卫固表散是老中医运用补脾益肺之法治疗体虚感冒之经验方,由玉屏风散加百合、桔梗组成,甘寒润肺之百合救玉屏风散燥烈过亢之弊,桔梗可载诸药上行入手太阴肺经而开达肺气,多药补散相宜,阴阳和顺,病邪自去,凡属习惯性感冒,感冒多次发汗,发汗过多,损伤卫阳,致表虚不固,常自汗出,咳嗽,感冒时作,数月不愈者,皆可用本方治之。

【加减应用】兼有头痛,身痛者可加苏叶、羌活;见咳嗽吐白痰者可加橘红、半夏、天南星、杏仁;若伴有慢性鼻炎而鼻塞不通者可加辛夷、生姜;兼心慌气短者可加太子参、麦门冬、五味子、金樱子。

【病例详解】王某,女,31岁,1991年5月27日就诊。去年2月患感冒,多次服用止痛解热药,不见其效,但汗出不彻,仍头痛,身痛。继而加大剂量,一次服APC2片,用偏方饮姜汤一大碗,覆被取汗,少顷周身涔涔汗出。又饮红糖水1碗,须臾,全身汗出如水洗、浸湿衣被。第2天头痛、身痛大减,自觉病愈,以后稍有劳作,即见汗出,因余无不适,未予理会。一日,下地回家,自觉劳累,卧床稍息,不意入睡,受风受寒,一觉醒来,即周身酸懒,感头痛不舒,服安乃近等药。从此以后,身常自汗出,无汗时反觉全身不适,头痛,鼻塞,因此家中常备APC、安乃近等药,如此缠绵至今,诊其脉缓而无力,右脉尤弱,舌质淡,苔薄白,此乃气虚自汗,体弱感冒也。随以本方研为细末,按上法服10天后,自汗已止,感冒已愈。为巩固疗效,又嘱其按照原剂量,每日3次,继服10天,迁延年余之痼疾遂获痊愈。

【药方引自】《中华名医名方薪传》